學習費用: | 5990.00元/人 | 主講老師: | 專家團隊 |
開課時間: | 2023-10-19 | 課時安排: | 2天 |
開課地點: | 北京 | ||
課程報名: | 隋老師 ![]() |
||
課程對象: | * 需要全方位提升管理才智的企業的高層、中層管理者 * 需要提升職業綜合素養的各層管理者 | ||
課程簡介: |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為歷代儒客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陳獻章開啟先河,從陳獻章倡導涵養心性、靜養“端倪”之說開始,明代儒學實現了由理學向心學的轉變,成為儒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 ||
課程分類: | 領導力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戰略管理 | 薪酬績效 | 職業素養 | 經理人 | 生產管理 | 采購管理 | 質量管理 | 物流管理 | 供應鏈管理 | 倉儲管理 | 管理體系 | 項目管理 | 商務禮儀 | 談判技巧 | 目標管理 | 客戶服務 | 溝通和表達 | 心理學 | 阿米巴 | 事業單位 | 國際貿易 | 數字化轉型 | 資本運作 | 國學智慧 | 房地產 | epc培訓 | TTT培訓 | 招投標 | 女性培訓 | 班組管理 | 店長培訓 | 六西格瑪 | | ||
更新時間: | 2023-09-05 11:22 |
課程背景
王陽明心學有三個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王陽明年少時候還是程朱理學的天下,那時主張格物窮理,認為理是通過格物求來的。但是王陽明曾經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也沒有格出什么道理,反而大病了一場。后來王陽明在龍場,置身石棺之中,才終于悟到,萬事萬物都在自己心里,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義也是由你的內心賦予的,向自己內心求索就可以。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知道的理一定要與現實發生聯系才有意義。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動,其實還是不知道。
致良知:求得內心之理,然后去行動,去體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課程大綱
引言:“內心博弈公式”的東西方解讀
1. 心學的歷史淵源與現實意義
* 何謂“心學”?
- 不是心理學
- 是“安心立命”的人生哲學
- 心學是實踐之學
* 心學的歷史溯源
* 學習心學的現實意義
- 個人與組織的發展需要
- 擁抱未來的能力
2. 王陽明與陽明心學
* 王陽明的總體評價
* 王陽明生平及陽明思想的演變
- 前三變:不同道路的選擇
- 后三變:同一道路的精進
* 陽明心學關鍵理念的闡釋
- “格物致知”與“知行合一”的差異
- “心外無物”并非“唯心主義”
- “致良知”的雙向開展
* 心學即指導個人成長的實踐之學
- “完全人”模型
- 內圣(自覺自律)外王(責任擔當)
3. 心學中的管理智慧
* 心學與當代管理學的融通
* 內心博弈公式:P=P- I (績效曲線)
* 管理者需要的能力
* 成為教練型領導者
- 教練的本質
- 教練的目標
- 教練的實踐
* 自我覺察與自律
* 塑造教練領導力
* 情商的實踐(教練是思維伙伴)正向導向、好奇心、當下感
* 心學的啟迪
* GROW模型塑造組織文化
- 組織文化與績效表現的相關性
- 組織文化與工作系統的一致性
- Grow模型:教練的關鍵對話
- 心學的啟迪
4. 知行合一的成長實踐
* 成長是不間斷的旅程
- 自我覺察、覺察他人
- 責任擔當、激發他人
* 知行合一:善學與育人
- 全人思維模式
- 善學:學貴正 (此心光明、內驅力)
- 育人: 人才成長方程式(覺察與擔當)成為“轉型人”
-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 智慧故事啟迪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