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數字技術是世界各國角逐競賽的主賽道,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主要技術引擎。盡管我國在部分數字技術及其應用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但一些核心技術及關鍵設備仍受制于其他國家,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和風險隱患。為此,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指出,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示,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下一階段,量子技術、隱私計算、邊緣計算、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的前沿領域將成為科技創新的熱土,其中必然涉及到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我國科技短板領域。近年來,我國數字社會建設步伐加快,手機支付、網上掛號、網絡約車、網絡訂餐、線上會議及空中課堂等逐漸成為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常態。除此之外,數字鄉村、數字教育以及數字文化也成為黨中央高度關注和重點推進的領域。2019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部署加快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數字經濟、強化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供給、建設智慧綠色鄉村等十項重點任務。2022年1月,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以教育新基建壯大新動能、創造新供給、服務新需求,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2022年2月,教育部明確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2022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為抓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建設數字社會豐富了老百姓的工作生活體驗,改善了工作生活質量,并通過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提高了工作生活能力,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文轉自:金融監管與風險觀察公眾號 節選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