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的內涵與外延
我們經常所說的PE指的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從法律上講,投天使和投Pre_IPO都叫PE,但是為了便于區分,我們把相對成熟階段的投資叫PE。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特別早期的階段,我們叫做天使期的投資。
隨著企業的成長,需要的資金額度變大,開始變成四五千萬級別的投資的時候,我們把它叫做VC,但它具有了不確定性。
當企業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相對成熟階段,這個時候企業的增長性已經趨穩了,這個階段投資我們叫PE,總的投資額度開始過億甚至于超過兩個億。
當公司上市之后,我們的基金還能夠給上市公司投資嗎?可以。我們拿錢給上市公司不叫做證券,證券基金跟上市公司沒關系,而是跟上市公司的股東有關系。私募證券基金是跟股民之間做交易,而私募股權基金是跟上市公司做交易,這個跟上市公司做交易的過程叫定增。
私募基金的四個監管分類
證券、股權、創業、其他
私募基金有四個分類——證券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其他投資基金。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一聽就知道是投二級市場,標準化金融產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都是投一級市場。
如果你要投天使投資,應該選哪一類呢?股權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比創業投資基金的選擇寬特別多。第一,它能投房地產;第二,它能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創業投資基金是不允許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其實無論你投資的項目處在哪個階段,我都建議備案為股權投資基金。
創業投資基金有沒有好處呢?有。第一,節稅;第二,它不受證監會減持新規的限制,也就是一旦你投的公司IPO之后,解禁之后你賣股票不受減持新規的限制,但是這一點影響不大,因為你備案為創業投資基金投的項目非常早,你根本熬不到它IPO,可能在C輪就已經退出來了。
其他投資基金原來特別火,因為它能放債,只要能放債就能做大量的基礎設施項目,但是國家為了限制去杠桿,現在這類投資基金已經停止備案了。
私募基金的三種主體形式
公司型、契約型、有限合伙型
私募基金一共有三大種法律形式——公司型、契約型、有限合伙型。
?第一是公司型基金。公司型基金本身是一個有限責任公司,這種形式有兩個缺點,第一是雙重征稅,公司本身獲益交了一道企業所得稅,公司把錢給你又交了一道個人所得稅,比較不合適。所以公司型基金在跨境收購中經常用到,因為它方便資金出境,而在非跨境收購中很少用。
?第二是契約型基金。如果你給一個企業投資了之后,這個企業將無法IPO。這三類股東——信托計劃、資管計劃、契約型基金,一旦持有了標的公司的股權,這家企業IPO將會極大概率被否決。基于此,契約型基金在證券領域用得比較多,股權領域幾乎不用。
?第三是有限合伙型基金。講到有限合伙企業,我們就要從有限責任公司講起。中國的有限責任公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一個主體,跟《公司法》同位階有一個法律,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合伙企業法》中規定了一個另外的獨立經營主體叫做有限合伙企業。
有限責任公司和有限合伙企業是有異同的。
相同點是“有限”,有限指的是出資人以他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不同點是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人叫股東,而有限合伙企業的出資人叫合伙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必須是同股同權的關系。但是有限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并不是同股同權,有限合伙企業必須有兩種合伙人——GP(普通合伙人)和LP(有限合伙人)。
GP和LP的權利義務是不一樣的。《合伙企業法》規定,GP為合伙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LP是以他的認繳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責任不一樣,權力就不一樣。有限合伙企業是GP說了算,GP有控制權,LP享受收益,不得執行合伙事務,對外不得代表合伙企業。這跟他們的持股比例沒關系,哪怕GP是0.1%,LP是99.9%,依然是GP擁有權利,LP享受收益,這就實現了一種權和利分離的治理結構。
私募基金的資金結構分類
平層性私募基金、分層型結構化私募基金
假設投資人LP之間是平等的關系,我們就把這個基金叫做平層基金。假設這個基金有兩個LP,LP1出資額度1000萬,LP2出資額度3000萬,那么這個基金一共是4000萬。
如果這個基金對外投資一年就退出,一年中虧了10%,剩下3600萬,那么這兩個投資人分錢的時候,每個人都虧10%,LP1剩900萬,LP2剩2700萬。要虧咱都虧,要賺咱都賺,投資人的虧賺水平和整個基金的風險收益完全一樣,這個叫做平層基金,同進同退。
所謂的分層,又叫做結構化,就是基金的LP之間拿錢的順序不一樣。假設LP1我給它起一個新名,叫劣后,出資額度還是1000萬,LP2起個新名叫優先,出資額度還是3000萬,基金的錢加在一起還是4000萬。基金對外投資一年虧了10%,虧到了3600萬,那么但凡要虧,先虧劣后的。
優先是指資金在進行清算時,優先支付給優先級,然后再給劣后。優先的風險相對更低,根據金融的風險收益對等原則,風險越低收益就越低,所以優先級通常就拿一筆固定收益。對優先而言,劣后是優先的安全墊。對于劣后而言,優先是劣后的杠桿,因為劣后在把風險放大的同時,也放大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