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毛澤東思想的歸納總結,其核心主要體現為三個特點: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1. 實事求是──反對“本本主義”,開創有中國特色的革命戰爭道路
1927年8月至12月,南昌、秋收、廣州三大暴動的目標都是奪取大城市,受挫后毛澤東率先帶隊伍上山實行“武裝割據”。毛澤東開辟井岡山根據地時最早制定了《井岡山土地法》,仿照蘇俄模式,規定沒收地主(土豪)的田地分給農民,卻仍歸公有。1956年9月,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上回顧說:“在井岡山的時候我提出的那個土地法很蹩腳,不是一個徹底的土地綱領。”
1929年上半年,毛澤東率部從井岡山突圍到達贛南興國后,改變了《井岡山土地法》而制定了《興國土地法》。新土地法改變了蘇俄的土地公有方式,將土地分配給農民私有,發動農民打土豪、分田地有了基本指針。事實證明,土地革命、農民戰爭和共產黨的領導這三者相加,就構成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部內容?!?/span>
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毛澤東總結豐富的斗爭經驗,寫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以及他一生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實踐論》、《矛盾論》。強調一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注重矛盾的特殊性,這是開創革命勝利道路的思想保證。
2.群眾路線──主要依靠農民參軍參戰,以人民戰爭戰勝強敵
毛澤東從領導武裝斗爭起,便不但使用軍隊打仗而且用人民打仗,尤其是注重發動農民以形成人民戰爭,這恰恰是把歷史唯物主義應用于戰爭領域的體現。由于中國革命戰爭的主要依靠力量是農民,農民問題的關鍵又是土地問題,
在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動員人民參軍參戰的關鍵同樣是解決土地問題。中共中央為同國民黨合作抗日停止了土地革命,為解決廣大農民土地問題便實行減租減息(二五減租),以這種變相的土改動員起群眾。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前夕,中共中央發布了《五四指示》,恢復斗爭地主和分配土地的政策,“保家保田,保衛勝利果實”成為動員參軍支前的關鍵。
解放戰爭期間共產黨干了兩件大事,一是打仗,二是土改,土改又是打仗的基礎。
3.獨立自主──爭取外援時主要依靠自力更生隙爭取勝利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成為共產國際一個支部,國際派來的代表雖有正確的指示,多數人卻犯了瞎指揮錯誤(包括王明)。從1923年到1927年,蘇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中國革命問題開過122次會,作出過738個決議,中國大革命失敗時卻毫無自我批評,把責任全推給陳獨秀。
從1921年至1927年,中國共產黨的活動經費主要靠蘇聯提供,國際代表能以此發號施令。1927年毛澤東率軍轉入被包圍的農村根據地之后,只能靠自力更生??谷諔馉幤陂g,中共軍隊難以得到外援,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解決了經濟上的困難,因而能抵制斯大林的一些錯誤意見。歷史證明,能“自力更生”才能“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