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資本家就是資本的人格化,“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資本是死勞動,像吸血鬼一樣,必須吸收活的勞動,方才活得起來,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是大”。顯然,在“資本就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的本質內涵基礎上,馬克思還認為資本是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如此,馬克思才詳盡地考察分析論述了剩余價值生產,系統論述了資本的循環和周轉,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經濟運行的本質規律。
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它體現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范疇。但是作為生產要素的組成部分,它又可以為我們所用,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改革開放40多年來,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本同勞動、土地、技術、數據等一道共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激發了社會活力,提升了人民福祉,其積極作用必須充分肯定。也必須看到的是,由于資本的逐利性,資本促進經濟增長的有利一面,也野蠻生長的不利一面。
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最根本的就是揭開資本與資本運營的面紗,正確認知資本的功能與存在性。
馬克思將資本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生產過程中的物質形態的消耗是不變資本C,人的勞動形態消耗的補償?工資是可變資本,再加上資本家獲得的剩余價值,三者之和構成了商品的價值(價格):P=C+V+M。歷史發展到今天,人們對資本的認識越來越全面,資本以多種形態存在于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對資本的各種分類,不一而足。我們應該有的基本認知是:資本是無處不在的,任何能夠賺錢的東西都是資本。資本的神秘面紗已經被揭開,我們要以平常心來看待資本,就會以理性的心態來正確運營資本了。
通俗地說,能夠讓資本增值的各種戰略和戰術都是資本運營。如果將企業的發展路徑分為外部擴張和內涵發展,那么,資本運營就是一條重要的外部擴張之路。具體地說,資本運營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或資本增值最大化為目標,把企業所擁有的一切有形的和無形的社會資源和生產要素都可以視為可以經營的價值資本,通過流通、兼并、收購、重組、參股、控股、交易、轉讓、連鎖經營、租賃等各種調整和優化配置手段,對企業資本進行有效運作,實現增值的經營管理活動。
可見,資本運營并不神秘,任何一個人只要深刻認知資本的本質,深入學習和探索資本運營的戰略和方法,不再“葉公好龍”,理性看待發展周期內的常態增長,既看順境時的激流勇進,又看逆境中抵御風險的能力,不再盲目自大,瘋狂擴張,才能真正體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資本的工作思路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