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巖:數字化時代的金融服務應當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按需設計的,各類企業的服務能力各有所長,但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應當是無縫銜接、無界融合的。從簡單的接口設計到API的發展,技術已經逐漸具備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去理解和實現分工協作的基礎能力,其目標則是讓客戶更容易獲得需要的服務,與場景結合更深、更智能、更便捷,而這一切的基礎是所有服務提供者做到邊界開放、信息共享、能力互聯。銀行已經在嘗試打開邊界,與各行各業互聯互通、合作共贏,這是技術和業務發展的共同趨勢,未來金融服務可以按需求“拼湊”成定制化的業務,隨時出現,達到其作為服務行業的最高境界。
如下圖所示,依托數字化的社會基礎設施,整個社會都將連接在一起。
▲圖 銀行與全社會連接
未來的銀行將在通過云方式組織的超算中心、高速傳輸網絡和海量分布式存儲基礎上,通過數字孿生等技術建立連接所有參與方的虛擬空間,政府、銀行、合作方共同組成以客戶為中心的競合生態圈,通過洞察技術和送達技術,實現為客戶提供協同化、定制化的服務,服務的設計來自以企業架構為基礎延伸出來的開放式架構能力。這不僅僅是當前“開放銀行”的概念,更是面向社會的連接,是以客戶為中心而非以銀行為中心的開放。今天我們視為噱頭的“數字客戶經理”虛擬形象將成為銀行主要的面客渠道,而其所代表的是能夠真正實現“一戶一策”的以深度交流為目標的服務模式,是真正的以客戶為中心。這其中離不開各項技術的發展及其與業務的深度融合,這就是銀行“消失”的方式,是真正融入生活,也是未來很多服務型企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