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沒有人能改變趨勢,要順勢而為。
我在傳統企業中做培訓的時候,有兩點直觀感受:首先,我喜歡講“大師級”的話,喜歡講一些模型、一些表格,喜歡我的培訓內容是“高大上”和“聽不懂”的,并且愿意用一些深奧的理論進行授課。當學員反映聽不懂時,我反而有種說不出的快感,因為學員越聽不懂,說明我講得越有水平。我相信在傳統企業中的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同感。其次,我發現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是和企業的管理者在一起的,并且經常以各種各樣的PPT和報告資料的形式和管理者溝通,管理者當然也會把報告給退回來,我呢,又熬夜加班的重新完善和修改,等我花了70%—80%的精力從管理者那里要來了資源、要來了授權、要來了預算,當我面對我的真實的用戶的時候,其實我已經筋疲力盡了。
到互聯網企業后,我發現我的工作模式發生了改變:首先,當我在京東內部講課時并又在說一些模型的時候,學員就會舉手說:“馬老師,我聽不懂,你能不能講一些我聽得懂的、接地氣的內容”。其次,當我在去和管理者匯報PPT的時候,管理者也會和我說:“不需要寫那么多的PPT,有事情直接說就行了。”當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向管理者尋求幫助的時候,管理者也會說:“這事情我也是第一次遇到,你趕快去和學員溝通,看看學員怎么反饋。”這樣的情況多了以后,我就感到特別奇怪,心想:如果我不和你(管理者)匯報工作的話,你怎么知道我都做了些什么呢?后來我才知道,管理者有他自己的渠道,他會觀察我的用戶怎么評價我,進而來評價我的工作價值,而不會只相信我的“一面之詞”。所以我就發現,在互聯網企業,很多工作都是“唯下的”,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在互聯網企業中,我有大量的時間和我的用戶在一起,和管理者在一起的時間并不多。我們人力資源部門的很多工作都是貼著業務走的。
因此,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很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你用什么樣的思維在思考、在總結,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