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如果你的產品不能讓消費者經常使用的話,那么一定將會被干掉。現在很多企業習慣把注冊用戶數量作為企業的任務指標,但是如果不善加管理這些用戶資源,那么注冊用戶基本上都會成為企業的“僵尸粉”,企業也無法從巨大的用戶資源中受益。高頻率的接觸消費者,高頻率的被使用,會讓客戶和產品形成很強的粘性,從而帶來更多的機會和發展。
案例
某物業:和業主的聯系頻率由一年一次變成每天一次
原來的物業之所以受到很多業主的差評,主要就是因為服務質量的問題,物業基本上在每年收物業費用的時候才能和業主有“一面之緣”,平時是絕不露面的。
某物業公司在互聯網思維的推動下,在積極開展了一些調研后,通過服務增加了和業主交流和溝通的頻次,比如代扔垃圾、代管孩子、家政服務等。通過這樣的手段,某物業和業主的聯系頻次由一年一次變成每天一次,不但物業部門的收入翻了幾倍,而且受到業主的認可,好評如潮。
案例
E袋洗:一周敲一次客戶的門
榮昌洗衣的管理者與一位1987年的CEO搭檔,做了E袋洗這個項目。最初的時候,E袋洗有一個有意思的玩兒法:塞滿一個袋子的需要清洗的衣服,只要99元;E袋洗買了幾輛特斯拉,通過抽獎的方式,讓中獎的客戶免費使用一次特斯拉。這樣的業務,使得E袋洗能夠一周敲一次客戶的門。
這有點類似于必勝客當年來中國推果盤的方式。我想,當初如果有互聯網傳播的話,必勝客在中國會很快的蔓延。這其實就是用好玩兒的東西吸引用戶,讓用戶最大限度地參與。E袋洗知道自己的用戶大多為80后、90后,它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抓住了目標客戶的心。
E袋洗能夠做到一周敲一次客戶的門,這樣的頻率是非常之高的。現在流行的社會化眾包的模式中,很多人會通過搶包的方式去走進用戶的家門。有一次,我有個同事用E袋洗,他以為來敲門的是個大媽,沒想到是個帥小伙。然后在聊天的過程中他才知道,這個帥哥是附近健身房的教練。小伙子說,他不為賺送快遞的錢,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走近他的潛在用戶。所以,我們的生活已經非常互聯網化。不知道大家在打滴滴專車的時候有沒有問一下司機:“你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其實,現在很多人不一定看重錢,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接觸到潛在客戶,并且可能達成合作意向。
企業組織的扁平化管理思維
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另外一個不同點是組織的管理思維不同,主要體現在管理模式的不同上。不同的管理模式,造就了不同的組織和人員的分工,也造就了不同的企業運營模式。
傳統企業的垂直式管理模式
傳統企業的組織模式一般情況下是“管理者—戰略—組織架構—員工”的垂直式的管理模式,如圖1一1所示。
圖1一1傳統企業的組織模式
在傳統的企業組織模式中,組織的管理者是企業的總指揮,人力資源部門是企業戰略管理層的一部分,它承擔著組織管理的職能,也就是說,只要人力資源部門了解組織就足夠了。因為傳統的企業模式中,從企業的戰略到組織架構再到人才體系的培養都是一層層往下運行的,是垂直管理的一種企業組織模式。從現在來講,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功能已經受到了質疑,質疑的主要方面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能不能幫助企業的業務部門做調整。因為在以前,企業的管理是處于穩定的模式,而現在則處于波動的模式,人力資源部門是需要貼著企業的業務走的。但是,讓人力資源部門貼著業務部門走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在傳統企業中,人力資源部門和業務部門是不在一起的,工作的模式也是分離的。所以在“互聯網+”時代,人力資源的垂直式管理模式的功能已經弱化,必須進行調整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