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我國基本上處于中低端,所以我們的供給體系容易在產業鏈高端被“卡脖子”。我國產業鏈供應鏈主要存在五大短板。一是高端發動機,如飛機發動機、汽車發動機等。二是關鍵基礎材料。這些材料的50%我國都依靠進口,如飛機輪胎用的材料、高鐵軸承用的軸承鋼、手機觸摸屏用的材料等。三是數控機床。數控機床是“工業母機”,關乎國家經濟、國防安全。四是支撐信息技術的硬件,如眾所周知的半導體芯片。五是生物醫藥和醫療設備。我國有不少治療常見病的藥是從國外進口的,比如高血壓降壓藥的基礎藥就是從國外進口的。 我國要避免供給沖擊只有一條大道——推動科技創新。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我們談產業也好、談宏觀經濟也好,推動科技創新是很大的事。如何推動科技創新?我建議抓好四件事。 (一)加大資金投入 關于加大資金投入,“十四五”規劃提出,全社會每年用于創新的投資增速不低于7%;科技部、財政部最近發文提出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鑒于科技創新前期投入難以產生盈利,科創板對上市企業的利潤沒有要求,這是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的一種做法。但科創板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企業開展的是什么科技創新,另一個是企業的優勢是什么,然后讓社會資本判斷是否要投資。 (二)加強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美國的科技創新之所以領先世界,關鍵因素之一是它擁有堅實的科技創新物質基礎,很多世界一流的實驗室都在美國,所以美國有“實驗室經濟”之說?!皩嶒炇医洕蹦鼙WC實驗室不斷現代化,從而推動科技創新。所以,我國必須加強大科學裝置、現代化實驗室等科技創新物質基礎建設,否則科技創新很難突破。 (三)調動人的積極性 讓人們愿意獻身科技創新。要以高收入吸引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創新。 (四)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很多科技創新都來自基礎研究成果,如摩爾定律造就了一個龐大的信息產業。家電、汽車、高鐵、飛機、信息五大現代技術我國都不是原創,這與我國的基礎研究落后有很大關系。如果基礎研究跟不上,我們的科技創新可能很難持久。 在科技創新方面要把上述四件事做好,這樣我國的經濟短板才能得以彌補、供給體系才能免受沖擊,進而保證我們的經濟平穩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