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向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轉折
大家看到一個大的判斷,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的重大戰略轉折,這種轉折是有一定淵源的。首先是傳統發展方式走到現在已經完全不可能再走下去。我把這種傳統發展方式概括為“四個難以為繼”,低成本制度戰略,以金融危機爆發為標志難以為繼,低端產業塑造的經濟結構難以為繼,資源和環境的使用方式難以為繼,收入分配不公引發的社會矛盾沖突使社會穩定大局難以為繼。我們必須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轉變發展方式,由過去依靠資源和破壞環境的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第二個是國際科技重大變化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大家看到一場疫情、一個中美貿易戰這兩大事件對中國的外部環境影響是深遠的,給我國經濟帶來很多不確定性。第三個是經濟下行壓力。盡管中國經濟發展從今年到現在來看應該是全球比較好的,也可以說是一枝獨秀,控制住疫情沒有全面擴散,但是面臨的壓力也很大。本來今年經濟增長達到5.6%,我國的小康目標就全面實現了,但今年不可能達到,好的話能達到2%,所以經濟下行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在這個過程中,數字經濟加快促進發展,將成為中國優化整體結構,由高速增長走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一個重大戰略選擇。
(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未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是什么?我認為可能有四大趨勢:
1.數字基礎設施將得到快速發展
我認為主要表現三個層面,一是分布上,城鄉間、行業間分布將更加均衡。5G在控制風險中部署加快,當然我對5G也有自己的觀察,我認為5G技術不是特別成熟,再一個成本可能比較高,用戶市場的培育還需要時間,美國的星聯網對我國5G未來的發展還有相當大的威脅,這是趨勢判斷。二是工業互聯網將得到空前重視,加快補上這個工業互聯網短板。工業互聯網處在兩個交叉點上,它是互聯網與智能制造的交叉點,也是工業大數據與智能制造的交叉點,它的本質可以概括為“643結構”,所謂“6”是把原材料、機器、信息系統、控制系統以及產品、人6種要素全部互聯,以互聯6種要素為基礎,“4”是以4種處置方式為手段,包括工業數據的深度感知、實時傳輸交換、快速計算處理、高級建模分析,“3”是以三個目標為方向,實現智能控制、運營優化和生產組織化變革。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就是“643”,以6種要素互聯為基礎,以4個處置方式為手段,以3個目標為方向。現在我國有7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4000多萬設備,但從全球趨勢來看,今年年底全球將有340億臺設備實現互聯,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個占比顯然還是比較落后的,中國的消費互聯網領先,工業互聯網相對落后,這是我國未來的短板。第三,數據中心建設在理順思路前提下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大家注意,即使國家把數據中心列入新基建部署,我的觀察是建設要理順思路,一定要防止盲目冒進。這是第一個趨勢,數字基礎設施將受到普遍重視,實現快速發展。
2.全面推進數字化,加強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大家看到黨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稿中,對數字化的論述分布在各個章節,我的觀察是從四個方面全面推進數字化,這個數字化推進過程中,加強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成為一個重中之重。
首先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推動數字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的有序開放,建設國家統一數據共享平臺。這是第一句話,叫數字產業化。
第二個方面加大加快產業數字化的發展步伐,要解決在產業數字化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比如說要以新型信息技術為基礎,推動產業活動由線下到線上的轉型,實現產業上下游線上無縫隙對接,配合聯動,及時回應市場需求,提升企業競爭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推動商業模式和產品服務升級,實現智能化、平臺化、品牌化發展,這是第二個趨勢,加大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第三個趨勢就是數字貿易的發展將改善中國的貿易格局,在這方面會產生很大影響。大家看到在這次“十四五”規劃建議稿中,特別強調要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有可能在一定意義上彌補人民幣還沒有國際化、美元霸權的問題,通過發展數字貿易就有可能得到一個破解,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價值,要大力發展數字貿易。
四是圍繞數字經濟發展的創新將持續活躍,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市場的活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個人的創造力將會進一步激活。這是我認為在整個“十四五”期間,我觀察為了數字經濟大計,會朝這種四個方向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