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有個特點,美元流向哪個地方,往往哪個地方的經濟就會出現繁榮,美元逃離哪個地方,哪個地方的經濟就會衰落,如韓國、日本和拉美。歷史不會重復事實,但歷史往往重復規律。當美元持續大周期下跌的時候,就是美國瘋狂印鈔,對全世界輸出美元的過程。這個周期通常世界其他地方經濟都會比較繁榮。而一旦美元大幅度上漲走牛的時候,就意味著全世界資金在回流美國,這才推動了美元指數的上漲。這個周期通常就是加息收割周期,會讓世界其他地方出現經濟危機。為了保證美元能夠順利的獲利,美國人安排了航空母艦來護航。為了保證美元能夠有效率的獲利,美國人通過主導全球化產業鏈來幫助美元獲利。所以美國雇傭生產國或生產地區,通過全球化產業鏈為自己獲利。美聯儲加息的過程,就是美國賺錢的過程。上市公司缺錢怎么辦?印股票。國家缺錢了怎么辦?印鈔票。通過美聯儲降息(印鈔票)釋放美元,加息回收美元,一進一出,好幾倍的收益回流到美國。美國航空母艦為美元保駕護航,保證美元順利賺錢。一帶一路要想成功,中國一定要發展自己的航母,所以未來是人民幣和美元共同主導全世界。美元就是世界級的銀聯,要在中間商賺差價。人民幣未來要做一帶一路的銀聯,也要做中間商賺差價。看到這,想必大家就明白為什么美國要每年耗費上萬億美元的軍費,去維持這么龐大的航母戰斗群體系。所以我們中國要這樣不遺余力的去發展航母。因為如果人民幣想要國際化,如果一帶一路要想成功,中國的航母要走出去,是時代的必然選擇。通過全產業鏈的主導,就是把食物鏈最頂端的東西握在美國手里,最底端的由其他國家去開發。美國加息降息周期大約7年左右,每7年左右賺一次錢。消費類、生產類、資源類國家地位依次降低,食物鏈最頂端的肯定是消費類國家,其次是生產型國家,最后才是資源類國家。和資本角度看企業一樣,離人越近的生意越有價值,離錢越近的生意越有價值。 各位,美國為什么強大?很多人說是科技,很多人說是制度,很多人說是武器,不過那都是結果。美國之所以持續性的強大的根源就一個:那就是從1900年到2018年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大國。所有的國家跟美國做生意一定要用美元,但是很可惜,從2019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大國,所有的國家跟中國做生意一定要用人民幣,所以說這個人多曾經是我們的負擔,今天已經成為我們的紅利,那么這首先是誰的功勞?我認為是毛主席的功勞。中國在人類歷史上有兩次人口爆發的時期,第1次就是乾隆年間,這個中國的人口從1個億變到了4個億,那個時候發明了紅薯。第2個就是在毛主席期間,中國的人口從4個億變到了10個億,這是人類歷史上這個中國人類歷史上這個成長最高的。以后這樣的人口暴增的機會很難再有。在118年期間,那么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大國,這個時候他就可以主導整個產業鏈,在產業鏈里面它就可以設計,把這個產業鏈里面利潤最高的部分全部賺走。然后把剩下的錢給資源類國家和生產類國家去分錢。數據說話,一部手機,美國的蘋果公司賺了58%的利潤,韓國、日本和其它國家賺10%的利潤,中國只賺2%的利潤。所以說蘋果本身的股權也是由華爾街資本掌控的,蘋果作為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之一,賺到的錢全部涌向了華爾街,美國人賺大頭,其他國家賺小頭。美國可是有產階級執政。那么從1974年以來,這個生產類的國家和地區作為世界工廠進行了三次更替:1.0版本的世界工廠:那就是德國和日本。所以說70-80年代德國、日本經濟的繁榮,都已經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但是美國通過廣場協議把日本打趴下了。美國通過羅浮宮協議把德國打趴下,日本和德國最后被宰了以后,就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經濟蕭條。2.0版本的世界工廠:那就是亞洲四小龍。人類史上6次賺“坐電梯”錢的機會(既要賺走樓梯的錢,跟要賺坐電梯的錢),240年前的英國,120年前的美國,60年前的亞洲四小龍,35年以前的中國大陸,現在柬埔寨和越南,40-50年后的非洲。3.0版本的世界工廠:就是中國,中國依然是生產型大國,依然為美國打工。要創造剩余價值,中國撐起制造業重任,2001年中國加入WTO,完成世界工廠的飛躍。特別是2008年次代危機爆發后,美國和歐洲國家都進入到了量化寬松,舉債刺激經濟的泡沫模式。但是在狂發貨幣刺激經濟后,大家發現通貨膨脹率并沒有想象中的嚴重。但實際上,過去十年,世界之所以沒有發生惡性通脹,是因為有中國承擔了世界工廠這個苦力活角色,在通過自己低廉的勞動價值,為世界輸出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正因為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存在,才讓世界得以在瘋狂印鈔的過程中,卻沒引發惡性通脹。所以從2008年開始中國對世界的貢獻、超過了美國。

沒有人愿意打一輩子的工,亞洲四小龍發展起來以后,就過自己的小日子了,對美國不會造成威脅。中國既是生產國,又是消費國,既是甲方又是乙方。即使運動員,又是教練員,還是裁判員,一旦中國完成經濟轉型,美國主導的全球產業鏈將分崩離析,中國制造2025把全球產業鏈頂端利潤最高的一環賺走,所以中國制造2025被美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原因。這就是中美貿易戰的發展起因。特別是2008年次代危機爆發后,美國和歐洲國家都進入到了量化寬松,舉債刺激經濟的泡沫模式。但是在狂發貨幣刺激經濟后,人們發現通貨膨脹率并沒有想象中的嚴重。但實際上,過去十年,世界之所以沒有發生惡性通脹,是因為有中國承擔了世界工廠這個苦力活角色,在通過自己低廉的勞動價值,為世界輸出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正因為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存在,才讓世界得以在瘋狂印鈔的過程中,卻沒引發惡性通脹。中國也不甘于只做苦力活的角色,從2015年開始準備經濟轉型。但這個時候美國人就不同意了。因為跟德國、日本、亞洲四小龍不會對美國造成威脅,但是,中國的體量太大了,是美國潛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