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葛敬儒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天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天地間陰陽消長的自然過程,人體只要順應天地即可養生,因此四季養生是幾千年來的一個重大命題,時至今日依然在煥發著青春,許多有志者希望學習“四季養生”這個飽含中醫“天人合一”偉大哲學的神奇養生方法。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2-11-15 18:56 |
課程背景: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天地間陰陽消長的自然過程,人體只要順應天地即可養生,因此四季養生是幾千年來的一個重大命題,時至今日依然在煥發著青春,許多有志者希望學習“四季養生”這個飽含中醫“天人合一”偉大哲學的神奇養生方法。
課程收益:
◆ 學習“春生”,護理肝臟、胃腸,避免過敏、避免高血壓、中風的方法。
◆ 學習“夏長”,養護心臟,調理胃腸的養生方法。
◆ 學習“秋收”,養護肺臟,調理皮膚,調理面容,滋陰補水,增加體力的養生方法。
◆ 學習“冬藏”,養護腎臟、心臟,預防風濕關節疾病,預防手足寒涼疾病,預防心臟病,感冒,增加人體陽氣的養生方法。
課程時間:1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一般人群
課程方式:講授、互動、案例、實操練習、現場健康問題解決方案、現場疾病診斷治療!
課程大綱
第一講:春季養生——養肝護脾
一、春季特點
1. 肝木的天然生長時節,因此要讓它好好生長、充分生長,為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2. 春季也是一年中肝木最為旺盛的時候,要防止肝木過于克制脾土;
3. 肝木主風,因此春節也是各種過敏(風邪)的高發時節。
因此,春季的養生法則是:養肝護脾,防止過敏。
二、生活建議
——空氣中各種過敏原(如花粉等)較多,注意戴口罩;易過敏食物(如海鮮等)應有所節制
三、中成藥使用
1. 玉屏風顆粒:易過敏人群可提前服用;如已經過敏,應到醫院就診治療。
2. 逍遙丸:疏肝健脾;如有情緒不良,及時服用,符合春季“養肝護脾”的需求。
3. 六味地黃丸:高血壓患者春節易發中風(風木上擾),故日常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手足冰冷者不可服用)
四、中藥材使用:
1. 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能充分滋養肝木,同時味甜也能保護脾胃。
2. 山藥:補肺脾腎,滋陰補氣。補腎水,以水養木,肝木就能健旺;同時又能補脾護脾。
3. 穴位護肝脾:
1)太沖:養肝護肝、高血壓、情緒病、月經病
2)太溪:養腎保肝、生殖系統疾病
3)三陰交:養肝養腎、脾胃病、月經病、高血壓、失眠
第二講:夏季養生——夏天濕熱并重,分別論述
一、熱:養心護肺;適量甘涼,忌用苦寒
1. 夏季是心火的天然生長時節,因此要讓它好好生長、充分生長,為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1)氣溫最高、白晝最長(陽氣最盛)的時節,大部分植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動物的生理機能也處于一年中最為活躍的狀態;對于大多數生命而言,夏季是生機勃勃、機能健旺的時刻,原則上,如果沒病,那么不去干擾就是最大的養生。
2)一年中心火最為旺盛的時候,要防止心火過于克制肺金;
因此,夏季的養生法則之一是:養心護肺。
2. 如果過于炎熱,對于身體也會產生消極影響
— 可以少量食用一些甘而涼的食物或藥物(如麥冬、山藥、蘆根、口味清淡的涼茶等),然而一定要注意不要食用太苦太寒涼的食物或藥物(苦瓜、黃連、金銀花、苦味過重的涼茶等),否則極易損傷胃陽,落下老寒胃的病根。因此,夏季的養生法則之二是:適量甘涼,忌用苦寒。
3. 中成藥使用:無。(有病治病,無病勿擾陽氣)
4. 中藥材使用
1)西洋參、南沙參、北沙參、麥冬、百合、山藥、玉竹,以上幾種,降火保肺,生津止渴,少量應用,不傷陽氣。
2)竹葉、生甘草、綠豆、決明子、谷精草、蘆根、口味清淡的涼茶:以上幾種,清熱降火(無生津止渴),少量應用,不傷陽氣。
3)避免使用的中藥材或食材:以下幾種日常使用較多,但其實很多人不適合,應關注注意事項
a苦瓜、黃連、金銀花、野菊花、苦味過重的涼茶等:以上幾種,苦寒傷胃,經常食用,易導致老寒胃。
b瓜類、梨類、雪糕類、冰可樂等:以上幾種,雖為甜味,但寒性很重,偶爾少量食用無妨,經常食用,也易導致老寒胃;另外,濕氣也很重,濕性體質,大便稀爛人群也不宜食用。
c菊花:菊花本來很好,但加工過程中易發霉,部分不良商家用硫磺薰白后出售,結果服用后不但不能降火,反而導致上火。故買菊花,建議買黃菊花;如買白菊花應聞有無刺鼻的硫磺味再決定。
二、濕:長夏多濕,應當祛濕熱,健脾胃
1. 長夏,指夏秋之交的那一段又濕又熱的時節,各地不同,大約在一兩個月左右;又濕又熱,是長夏的特征。
— 長夏是脾土的天然所屬時節,然而土性壅滯,濕熱又進一步加重壅滯,因此,這一段時間,大多數人出現食欲不振、慵懶困倦的問題,這是濕熱為患,脾胃不運化的表現;
因此,長夏養生的重點是:祛濕熱,健脾胃。
2. 生活建議:太濕(瓜類、雪糕等)太熱(酒類等)的食物應有所節制,以清淡為宜。
3. 中成藥使用
1)參苓白術沖劑:健運脾胃的一個常用中成藥。
2)藿香正氣水:可治因飲食寒涼或飲食不潔導致的輕度消化道疾?。ㄈ缥咐?、胃脹、胃痛、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如較嚴重(霍亂、痢疾、劇烈的腹痛等),應到醫院就醫;如較為緩和,通常1~2瓶藿香正氣水,溫水服下,半小時內即可緩解。
4. 中藥材、食材使用
— 綠豆、茯苓、冬瓜、薏苡仁、薺菜:以上幾種,清利濕熱,健運脾胃,而且又都是食材,是長夏濕熱季節的常用藥材
5. 穴位除濕:
1)合谷:中暑、嘔吐、胃脹、胃痛、腹脹、消化不良、高血壓、皮膚病、感冒發熱、牙痛特效
2)陰陵泉:腹脹、腹瀉、消化不良、水腫(含高血脂)
3)足三里:氣血虛、中暑、嘔吐、胃脹、胃痛、腹脹、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瘦弱
第三講:秋季養生:潤肺,護肝
一、秋季是肺金的天然所屬時節
——肺金主收斂、肅降,因此要讓它好好收斂,清肅肺氣,為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1. 秋季也是一年中肺金最為強盛的時候,要防止肺金過于克制肝木;
2. 肺金也主燥,因此秋節也是各種干燥病癥的高發時節。
因此,秋季的養生法則是:潤肺,護肝。
二、生活建議
——各種辛辣、刺激性食物,應當少吃,否則,散了肺氣,克了肝臟,肝肺兩傷。
三、健體方法:日踮后背一萬次
四、中成藥使用
——秋梨膏、百合固金丸:肺燥咳嗽、口鼻干燥的患者,可長期而少量的服用。
五、中藥材、食材使用
——梨類(少量)、燕窩、西洋參、南沙參、北沙參、麥冬、百合、山藥、玉竹,以上幾種,降火保肺,生津止渴,少量應用,是秋季養肺潤燥護肝的良品。
六、穴位養肺
1. 太淵:養肺、滋陰、無脈癥
2. 肺俞:養肺、咳嗽、哮喘
3. 中府:養肺、咳嗽、哮喘
第四講:冬季養生:養腎固根,填精益髓,養陰育陽,護心
一、冬季養生,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時節
1. 冬季,植物落葉,把能量深深的藏進根里(很多植物如此);在過冷的地方,很多植物甚至直接拋棄地上部分,把全部能量完全藏進根里(人參等寒帶草本植物);不僅植物,很多動物也采取冬眠的形式來度過冬節;有些動物甚至連食物充足時也要冬眠(蛇等),因此,冬主封藏。
2. 在人而言,冬季是腎水的天然封藏時節,腎中藏有精髓,為人體健康的根本,因此要讓它封藏順利,精髓滿滿,根深蒂固,為下一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3. 腎為先天之本,其中還封藏有最根本的陰氣和陽氣(又有真水,又有真火),在肝心脾肺腎五臟之中,僅此一臟。
4. 冬季也是一年中腎水最為強盛的時候,要防止腎水過于克制心火(很多很多心臟病人死于冬季)。
綜上所述,冬季的養生法則是:養腎固根,填精益髓,養陰育陽,護心。
二、生活建議
1. 冬季高發?。盒呐K病、感冒、流感、寒性腹瀉、凍瘡……
2. 冬季不應當進行的運動:冬泳、馬拉松、夜間鍛煉
3. 關于護心,有些喜歡刺激的人群,冬季喝冰啤,吃雪糕,冬泳等,寒上加寒,就極容易導致心火出大問題。
4. 另外,冬季腎主封藏,有些有心臟病的人,用很熱的水洗澡甚至泡溫泉、蒸桑拿等,冬天本應封藏陽氣,而熱主發散,溫泉、蒸桑導致陽氣外散,因些在冬天,心臟病人在澡塘子、桑拿、溫泉特別容易突然發病乃至死亡。因此,洗澡時間不可過長,水溫不可過高;切不可蒸桑拿、泡溫泉,也不可過多食用寒涼食物。
三、中成藥使用:冬季用藥,重點就是養腎固根,填精益髓,養陰育陽
1. 常人可少量服用左歸丸。左歸丸是一個補腎填精的良藥。
2. 有手足心發熱,口干口渴等陰虛內熱癥狀的人,可服用六味地黃丸(補力一般),或河車大造丸(補力較強)。
3. 有手腳冰涼,怕冷等癥狀的人,可服用金匱腎氣丸(熱力低,較平和),或者右歸丸(熱力較強)。
四、中藥材(單種藥材常規用量在10克以內)
1. 熟地黃、枸杞子、制黃精、山藥、女貞子、桑椹、黑芝麻;以上藥材為“補腎陰藥”,一般應配合“補腎陽藥”同時使用為宜;(即選取一二種“補腎陰藥”,配合一二種“補腎陽藥”同時使用,效果更好)
2. 巴戟天、仙靈脾、鹿茸(注意用量:1克)、炒杜仲、補骨脂、菟絲子、蟲草;以上藥材為“補腎陽藥”,一般應配合“補腎陰藥”同時使用為宜,見上條注釋。
3. 紫河車(胎盤)、蛤蚧、羊肉;以上藥材為“腎陰腎陽同補藥”,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其它藥材同時使用。
注:很多民間傳說并不準確,如認為狗肉溫補,其實狗肉性平,并不溫補。各種肉類中,真正溫補的,是羊肉、鹿肉。
五、穴位養腎
1. 關元:虛勞滋補、寒性體質、類風濕、月經病、帶下病
2. 太溪:補腎養腎、膀胱病、前列腺病、功能性不孕不育、陽萎、多汗、口渴、糖尿病、高血壓、失眠
3. 三陰交:補脾胃、養肝、養腎、月經病、失眠、高血壓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