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李方耀 | ![]() |
課時安排: | 2天,6小時/天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未來競爭不能僅僅靠背話術,還必須站在更高的維度看營銷,提升理財專業水平,借鑒歐美和香港成熟的保險服務技能,以理財規劃師的角度,真正挖掘客戶需求,做到不銷而售。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2-11-17 10:04 |
課程背景:
理財型保險市場是所有保險公司的產品主戰場,也是銷售人員件均保費最高的品種。百萬年金險,是開拓中高端客戶群體的標配。
在產品端,在全球資金流動性泛濫、國內長遠未來降息的大背景下,金融產品未來長遠收益下降與客戶對利率錨定的沖突,更何況保險公司的理財型產品收益預期也大不如前。這對年金銷售影響不小。
在客戶端,在信息爆炸時代,客戶的理財水平在提升,客戶投資更趨理性。
在競品端,在理財產品市場上,壽險營銷人員不但面臨其他保險公司的競爭,同時也面臨包括銀行等其他金融公司的競爭,甚至包括房地產、股票基金等投資渠道的資源競爭。
因此,壽險營銷人員必須改變思路,不能停留在產品(同業產品及其他渠道產品)對比上,不能以為只用簡單的話術就可以打天下。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未來競爭不能僅僅靠背話術,還必須站在更高的維度看營銷,提升理財專業水平,借鑒歐美和香港成熟的保險服務技能,以理財規劃師的角度,真正挖掘客戶需求,做到不銷而售。
課程收益
● 通過學習一套完整的理財保險的銷售話術,以此掌握觀念引導方法,有工具,有話術,易復制,能落地。
● 掌握顧問式銷售法,掌控人性,制造心理落差感,將客戶消費心理與需求面談步驟相結合,提高面談效果,大幅提升成交機會。
● 掌握高階的財務分析法,熟練應用理財工具,對客戶進行專業的家庭理財規劃,以專業贏得市場。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保險/銀行/理財公司的資深銷售人員
課程方式:理論講解+案例分析+話術演練+小組討論+方案設計+學員通關
課程大綱
游戲導入:《這張保單你給誰?》
開篇:保險客戶消費心理分析
一、客戶從猶豫到購買的過程
——隱性需要>需要強化>動機沖突>強烈想要>立即購買
二、消費心理變化分析
1. 內因:對風險的恐懼,缺乏解決方法
2. 外因:受到外來的激勵,如身邊風險事件的發生、保險業務員的營銷
3. 動機沖突:風險問題嚴重性VS購買保險的成本
4. 十分想要:購買達成
結論:保險營銷就是把客戶的隱形需求激發成顯性需求
第一講:一階技能——觀念引導法
導入:痛點分析——四類人群需求定位圖
第一類人群:企業主
訴求:部分資產轉為戰略防御
第二類人群:暴發戶
訴求:財富的可持續
第三類人群:上升期的高薪族
訴求:家庭責任預算式管理
第四類人群:普通工薪族
訴求:安全儲蓄
第一步:用投資觀念引發客戶興趣
1. 財富運行圖
1)注重財富運行的過程——投資技術與心態雙重考量
2)注重財富積累的結果——做好財富定向與定量的規劃安排
2. 投資三維圖(三維兼顧,實現平衡)
一維:收益
二維:安全
三維:流動
第二步:用養老觀念探尋客戶盲區
1. 養老認知的三誤區
誤區一:過往經驗值,低估了預期壽命
誤區二:多子化家庭模型,誤判了將來的人口結構
誤區三:延遲退休,不應對社保養老期望過高
2. 養老儲備兩個正確觀念
觀念1:收益不等于收入
觀念2:養老費用構成多元化
3. 養老需求量化
1)以養老替代率為標準,計算養老需求
2)通過工具測算社保養老金
3)計算缺口=養老需求-社保養老金
4)以年齡劃分,確定準備周期
第三步:用保險理念撬動客戶思維
1. 養老費用構成多元化
1)基本生活費用:社保養老
2)品質生活費用:商業養老金+其他財產性收入
3)醫療費用:社保醫療+商業保險+養老金儲備
2. 保險三階功能圖
1)基礎:風險管理,放大資金,對抗風險
2)中階:收入轉換,鎖住當下收入,以備未來使用
3)高階:法律契約,定向傳承的成本最優架構設定
3. 保險超市化
——風險類別、解決目標與保險險種一一對應
1)年金保險解決“生前傳承”
2)終身壽險解決“身后傳承”
案例:《房產傳承真的安全嗎?》
案例:《爺爺如何把個人財產傳承給孫子》
案例:《再婚家庭的資產保全》
話術演練:《財富運行圖》、《投資三維圖》、《養老認知的三誤區》、《養老儲備兩個觀念》、《養老費用構成多元化》
第二講:二階技能——顧問式銷售法
導入概念站在客戶角度而非推銷角度,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客戶心理變化,營造愿景畫面感,制造心理得失落差感,從而真正激發客戶需求。
一、傳統型銷售面談——弊端明顯
1.營造場景:場景沒有代入感
2.輸出觀念:客戶被動接受,認同度差
3.客戶體驗:心理起伏變化不大,不易被打動
二、顧問式銷售法——打破弊端,銷售面談的全新升級
1.互動升級
1)從“我說你聽”到“我問你說”
2)從“審視判斷”到“參與互動”
3)從“一方挖掘”到“一起探尋”
2.場景升級——從“別人的場景”到“自己的場景”
3.邏輯升級——從“得不到,得到”到“得到,得不到,再得到”
三、顧問式銷售法的六步驟
1. 切入話題——引起興趣
2. 描繪美景——燃起希望
——鼓勵客戶對養老生活的美好描繪
3. 發現問題——掃除障礙
1)計算達成愿望中的養老生活所需金額
2)現在已有的或準備中的專項養老金額
3)資金缺口=1項–2項
4. 營造場景——引發共鳴
5. 重塑美景——再燃希望
6. 確認需求——尋找解決
1)確認客戶達成期望的迫切
2)確認客戶清除障礙的決心
實戰演練
第三講:三階技能——財務分析法
概念:運用專業的財務工具,分析客戶的財務現狀(現在哪?),充分了解客戶對生活的愿望(要去哪?),找出客戶真正需要解決的財務問題(差距),做出理財計劃(怎樣走),引導客戶做出決定從而達成愿望。
第一步:流程介紹——激發客戶興趣,取得客戶信任
1. 說明作用——解釋理財規劃能對客戶有什么好處
2. 流程介紹——簡單介紹流程有哪些步驟
3. 案例展示——以自己家庭為例子,向客戶展示理財規劃的成果
4. 解惑&確認——解答客戶的疑慮,并確認開始進行理財規劃
第二步:了解財務狀況——客戶現在哪?
1. 分析家庭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工具:《家庭財務現狀表》
2. 測試風險承受能力
工具:《風險承受態度與能力測試》
3. 整理已有保單(保障)
工具:《保單整理表》
第三步:分析財務需求——客戶想到哪?
與客戶一起對每個愿望(需求)從財務角度進行詳細分析
1. 分析子女教育金/婚嫁金的財務需求
工具:《子女教育金需求分析表》
2. 分析退休養老金的財務需求
工具:《養老金需求分析表》
3. 分析其他人生愿望的財務需求
工具:《人生愿望需求分析表》
第四步:提供理財建議——客戶該怎樣走?
理財規劃師提供科學且全面的家庭理財建議報告,并進行產品配對。
1. 風險定性評估:《風險承受態度(主觀偏好)與實際能力測試報告》
——從對風險的偏好態度(意愿)跟能力進行對比:若主觀偏好>實際能力,說明需要降低家庭風險,采取相對穩健保守的策略。
2. 風險定量評估:《家庭財務健康指標報告》
——從財務角度分析家庭財務健康狀況,從而對日常消費、階段儲蓄、流動現金、資產負債等,提出科學建議。
3. 已有保障評估:《保單體檢報告》
——已有保險(保障及準備)的整理,讓客戶清晰知道有什么,有多少。
4. 需求分析評估:《需求分析報告》
——資金缺口:需求目標(終值)—已準備的資產(終值)=資金缺口(終值)
——理財路徑:根據通脹率,把資金缺口(終值)還原為:現在起每月準備的資金(現值)
5. 愿望達成路徑及解決方案報告
——將定性的愿望進行定量,清晰的達成路徑,明確的方案建議,讓客戶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操之在己。
——缺口=保險及理財產品
反饋:客戶體驗后的反饋
案例:錢先生家庭的理財需求
演練通關:
——以自己為客戶做理財規劃
——以彼此為客戶做理財規劃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