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尚旭東 | |
課時安排: | 2天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請看詳細課程介紹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2-06-12 10:55 |
今天很多走上管理崗位的中高層管理者(干部)往往是由骨干員工、業務尖子提拔起來的,他們通常有著突出的個人業務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走上管理崗位后,憑借直覺和經驗,每天都要面對和處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和人際關系。企業的組織是一個有機體,身在其中,做事的過程實際上便是做人的過程,尤其是作為核心團隊的干部,其職業性不只是表現在知識的存儲量、專業技能方面,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包括愛崗敬業、高度責任心等等)和實用的管理技能更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如果缺乏職業素養和管理技能方面的培養和提升,在實際工作中就難免會表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無法贏得下屬的尊重,團隊缺乏向心力等。尤其是疫情后變化帶來的管理挑戰會更加突出。
前言:
大綱:
1.職業素養包括哪些
2.“素質冰山”理論
3.樹立積極的職業心態
4.樹立職業操守
5.遵循職業道德
6.必備的職場禮儀
7.十大職業化意識
責任意識、領導意識、問題意識、改善意識、創新意識、
成本意識、服務意識、營銷意識、客戶意識、團隊意識
1.具備職業素養的基礎 —— 先做好自我管理
2.積極主動,開放包容
3.目標管理,以終為始
4.時間管理,要事第一
5.尋求合作,雙贏思維
6.人際交往,知己知彼
7.善于學習,不斷更新
1.如何提升“管理”
2.何為管理?“管”人+“理”事
計劃組織領導協調控制
1.“管“—— 管人,意味著管理者需要:
2.掌握大局,確定整體的目標,讓團隊成員有愿景、信仰和方向
3.成為大家的榜樣,不必事必躬親,但必須以身作則
4.知人善用,揚長避短
5.學會授權授壓,幫助下屬成長
6.學會激勵,學會表揚與批評
7.承擔起管理責任(不是簡單地把問題推給下屬,自己卻高高在上當裁判)
8.“理”—— 理事,意味著管理者需要:
9.目標分解,制定計劃
10.確定組織架構,明確各崗位的“責、權、利”
11.確定績效管理和激勵機制
12.建立全面、嚴謹、科學、合理的制度、流程和操作標準
13.逐步植入具備企業特色,符合發展需要的企業文化
1.溝通無處不在 —— 不會溝通就不會管理
2.溝通的要素
3.溝通不良的原因分析
4.人際溝通的常用技巧:聆聽、發問、厘清、回應
5.非語言溝通在溝通中的重要作用
6.如何化解沖突
7.面對上司的有效溝通
8.面對平級的溝通
9.面對下屬的溝通
10.跨部門溝通的原則
1.日常管理過程中如何發現和解決問題
2.持續改進從發現問題開始
3.問題的分類:救火類/發現類/預測類
4.問題的層次:業務層次/管理層次/戰略層次
5.連問5次為什么—— 挖掘問題方法
6.問題分析與解決 —— PDCA方法
7.群體智慧——頭腦風暴法
8.執行的秘訣——如何接受與布置任務
1、執行力不強的原因
3、如何布置與接受任務?
4、如何消除執行阻力?
5、高效能執行六步曲
理解上級意圖、制定執行計劃、付諸實際行動、
校正執行偏差、確保執行成果、完善執行體系
1.經理人的領導藝術 —— 如何管理好團隊
2.情境領導模型和運用
3.員工的準備度和相應的領導風格
4.如何打造高效能團隊
5.制度管理
6.流程管理
7.績效管理
8.有效授權
9.員工激勵
10.針對常見的幾種不同類型員工的管理方法:
11.知識型員工:委以重任,充分授權,增強參與感
12.創新型員工:只做整體決策,不做具體細節安排
13.刺頭型員工:加以引導,讓其充分實現“個人魅力”
14.沉悶型員工:積極鼓勵,使其自信心增強,能更好表現自我
15.拖拉型員工:經常監督,努力督促其做到日事日畢
16.悲觀型員工:重在正面引導,激發其工作和生活的信心
17.自私型員工:要學會用集體榮譽去引導和關懷
18.陽奉陰違型員工:要做到明察秋毫,心知肚明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