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張運來 | ![]() |
課時安排: | 1天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企業多元化戰略的抉擇與落地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2-12-22 08:49 |
【課程背景】
20世紀60年代開始,多元化經營也曾在西方企業界風行一時;但在經歷了多年嘗試后,多數企業又回到專業化道路上。而中國企業恰恰在這個時候開始了多元化浪潮,多元化戰略已成為許多企業謀求成長的重要手段。在一項關于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研究中發現,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中涉及產業多元化的不到15%,進行多元化的企業最終要把75%以上的業務重新剝離出去,超過一半的公司由于多元化擴張導致了潰敗。可是,像GE、3M這樣的跨國公司在多元化方面卻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們不但沒有陷入多元化的泥潭,卻恰恰因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那么,多元化究竟是餡餅也是陷阱?顯然,這取決于企業自身資源、能力以及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
因此,深刻了解多元化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是確保企業多元化戰略成功的理論基礎,合理的多元化類型選擇以及業務選擇是多元化成功的前提,而針對不同類型的多元化設計適合的管理模式是多元化成功的保障。
本課程通過引入企業多元化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結合國內外企業多元化的案例分析,幫助學員深刻了解各類多元化的收益和風險;通過實踐演練,幫助學員掌握多元化業務選擇的主要工具;協助學員做出適合的多元化戰略決策及設計匹配的管理模式,避免所在的企業走入多元化誤區。
【課程收益】
? 了解3類多元化戰略的潛在收益與風險;
? 了解企業采用多元化戰略的3大原因和中國企業偏好多元化戰略的5大因素;
? 了解多元化成功背后的基因、多元化戰略推進的5大策略;
? 掌握利用波士頓矩陣和通用矩陣選擇業務單位/產品線;
? 評價所在企業多元化戰略的管理模式并提出改進建議;
【課程特色】
多元化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呈現+國內外知名企業多元化的案例深入剖析;
實用性工具的實操+初步選擇適合的多元化戰略決策及設計匹配的管理模式。
【課程對象】
董事長、總裁、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總裁助理、業務單位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
【課程時間】6小時(1天)
【課程大綱】
一、多元化戰略一定能夠增加收益和分散風險嗎?
1.多元化的類型
相關多元化、不相關多元化和混合多元化
2.多元化戰略可能的收益
3.多元化戰略為什么總是失敗?
案例:美的集團的多元化發展,創造長期價值
“不務正業”的洽洽食品,面臨來自業績等多種壓力
二、中外企業應該采用多元化戰略的原因有何異同?
1. 國外企業采用多元化戰略的原因
? 刺激因素,如環境
? 企業內部資源狀況
? 管理者追求多元化動機
2.為什么中國企業偏好高度多元化?
? 3大推動因素:市場機會、金融市場不完善、管理者動機
? 2大限制因素:內部治理機制、公司治理市場
三、企業究竟應該采用多元化戰略還是單一化戰略?
1.業務戰略選擇考慮的因素
2.基于核心競爭力的多元化——歸核化
案例:華為的多元化成功,建立在自己核心業務有話語權的推動上
四、企業該如何在多元化業務中做出選擇呢?
1.波士頓矩陣
理論基礎、使用步驟、戰略決策
2.通用矩陣
理論基礎、使用步驟、戰略決策
工具:波士頓矩陣、通用矩陣
學習方法:企業實際業務的演練
五、企業應該如何構建合理的多元化業務體系?
1.多元化戰略成功的基石
2.多元化業務體系的構建
3.不同類型多元化匹配的管理模式設計
? 總管高管與總部職能定位
? 組織結構
? 集分權設計
? 激勵機制
? 控制機制
案例:復星國際的不相關多元化,利用資本運作和財務范圍經濟克服資本市場不成熟
六、如何推進多元化戰略?
1.動機正確
錯誤的動機:投機、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為自己,又可以對外服務”思想
2.時機把握恰當
集中發展向多元化發展的時機;相關多元化到不相關多元化的時機
3.方式合適
4.速度控制——利用波士頓矩陣控制
5.多元化程度控制——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