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傅飛強 | ![]() |
課時安排: | 1-2天,6小時/天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本課程回歸管理本源,從企業遇到的典型管理困惑入手,從激活個體、激發團隊、重塑組織三個層面探討個體、群體以及組織系統對組織內部員工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尋找管理的源動力,并應用這些知識改善組織績效。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2-12-05 09:43 |
【課程背景】
早在100多年前,福特汽車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就發出過這樣的靈魂拷問:每次我只想雇傭一雙手,但來的卻是一個人。組織雇傭員工,希望員工用雙手創造績效,但是這雙手上面還頂著一個腦袋,因為有一個腦袋,意味著人有感情、有需求、有動機、有情緒,而腦袋和腦袋湊到一起,有可能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但也有可能是沖突和內耗。
管理的本質是管理人,無論是個體的人還是團隊中、組織中的人,都需要管理者了解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這些規律有些是管理者在工作經驗中的感性認知,而要掌握更多的的管理知識,需要我們回歸管理本源,從心理學、社會學的科學視角去系統的認知人、團隊和組織。
基于大量的管理咨詢和培訓實踐,我們發現很多管理者經常受困于以下的管理問題:
? 企業是選人重要還是培養人重要?
? 在互聯網時代,強調員工的忠誠度還有必要嗎?
? 管理者面對下屬應該是順應人性還是考驗人性?
? 滿意度高的員工績效一定更好嗎?
? 當員工的報酬超過自己的付出時,員工會感覺自己占了便宜并內疚嗎?
? 組織應該用人所長還是塑造完人?
? 員工應該是“愛一行、干一行”還是“干一行、愛一行”?
? 如果下屬不缺錢,管理者怎么激勵他?
? 70后管理者和90后員工之間為什么互相看不上、不理解?
? 把技術部門水平最高的專家晉升為部門負責人,這種用人方式對嗎?
? 在績效、能力、價值觀、品德方面,應該如何選拔人和評價人?
? 人多就一定力量大嗎?為什么三個和尚沒水喝?
? 異質性和同質性的團隊,誰更有戰斗力?
? 沒有沖突的團隊就是高績效團隊嗎?
? 領導力是天生的還是可以培養的?
? 有效的管理者就是成功的管理者嗎?
? 集體決策一定比個體決策更有效嗎?“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嗎?
? 組織應該是因崗設人還是因人設崗? 應該是“搭班子、定戰略”還是“定戰略、搭班子”?
? 為什么大多數的組織變革都難以達成預期目標?
? 企業應該倡導“以人為本”嗎?“公司=家”嗎?
? 企業文化如何改變嘴上說說、紙上寫寫、墻上掛掛的形式主義?
? ……
管理者在組織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至少包括三個層次:管理自我、管理團隊、管理組織。管理自我需要有自知之明,理解個體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是什么,包括能力、態度、認知模式、動機需求、個性特征、價值觀等如何影響人的行為和績效;管理團隊則需要管理者懂得團隊的運行規律,包括團隊的成員結構、權力系統、溝通情境、沖突認知、領導風格等如何影響個體的行為和績效;管理組織需要管理者有更高的格局和視野,建立組織結構、組織變革、組織文化等組織議題的宏觀認知框架。
本課程回歸管理本源,從企業遇到的典型管理困惑入手,從激活個體、激發團隊、重塑組織三個層面探討個體、群體以及組織系統對組織內部員工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尋找管理的源動力,并應用這些知識改善組織績效。
【課程收益】
? 激活個體:從經典冰山模型出發,系統學習個體的差異性(能力、態度、認知模式、動機需求、個性特征、價值觀等)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以及如何在實際管理中應用這些差異性。
? 激發團隊:正確認知團隊的運行規律,參透團隊結構、溝通、權力、領導等團隊的核心要素,持續打造高績效團隊。
? 重塑組織:了解組織系統的內生動力,幫助管理者提升組織結構、組織變革、組織文化的全局認知和實踐操盤能力。
? 學習和收獲8個簡單易用的管理模型,即學即用。
【課程特色】
? 課程結合大量心理學、社會學經典理論,解釋現實的管理困惑,還原真實的組織管理情境,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質感。
? 從微觀(個體)、中觀(團隊)、宏觀(組織)的視角,逐級遞進深入,幫助學員系統理解員工的行為本質和團隊管理、組織管理的應對策略。
? 通過案例解析、現場研討、角色扮演、行動學習等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再現全景式學習、沉浸式學習,提升培訓效果,使學員能真正活學活用。
【課程對象】
人力資源管理者、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商學院EMBA、MBA學員等。
【課程時間】
1-2天(6小時/天)
【課程大綱】
【個體篇】:激活個體
1、重新認識人性
2 X理論、Y理論
2 正向激勵、負向激勵
2 人性正態分布模型:合法利己、損人利己、無私奉獻
案例:海底撈的師徒制培養機制、華為的以奮斗為本的激勵機制
課堂討論:管理者應該順應人性還是考驗人性?
2、個體需求理論和應用
2 麥克利蘭的三種需要理論:成就需要、權力需要、親和需要
2 專業者、管理者、領導者的三種需要理論應用
課堂討論:技術專家轉型管理者的根本障礙是什么?
模型:管理者的五層次管理境界模型--管理者無事可干、下屬玩命干。
3、個體素質特征和測評
2 冰山模型
2 勝任力模型
2 任職資格體系
模型:優秀領導者的素質特征模型、人才優勢理論、團隊互補理論
課堂討論:企業是選人重要還是培養人重要?
4、個體態度:工作投入的意愿程度
2 工作滿意度
員工不滿意的四種表達方式
雙因素理論(保障因素、激勵因素)
2 員工忠誠度
組織忠誠、領導忠誠、職業忠誠
課堂討論:互聯網時代,組織對90后員工還有必要強調忠誠度嗎?
2 員工敬業度
課堂討論:職場996現象
2 職業倦怠
現代職場的員工職業倦怠現狀:情感衰竭、人格解體、成就感缺失
職業倦怠的干預管理
個體態度形成案例:華為管理進步三部曲--僵化、固化、優化
5、個體人格(性格)差異:性格決定職業匹配
2 大五人格模型
外傾性、隨和性、責任心、經驗開放性、情緒穩定性
大五人格與員工績效的相關性
2 人格特質之一: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2 人格特質之二:自我監考者
2 人格特質之三:A型人格和B型人格
2 人格與職業選擇:霍蘭德職業興趣模型
課堂討論:(1)、人格與優秀管理者的關系(2)、員工應該干一行、愛一行,還是愛一行、干一行?
6、個體認知模式與決策:知行如何合一
2 個體認知偏差: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對比效應
2 個體認知偏差與管理情境應用:甄選面試、人員評價、干部選拔
2 自我認知陷阱:自我服務偏見理論
課堂討論:績效評價中,員工的自我評價有意義嗎?
2 個體決策偏差:易獲性偏見、錨定效應、承諾升級、風險偏好
2 管理者決策模式1:聽大多數人的意見,和小部分人商量,自己做決定。
2 管理者決策模型2:有數據講數據,沒數據講道理,道理講不通就講民主,民主定不下來再由老板決定 。
7、個體工作價值觀:工作行為的總司令
2 工作價值觀面面觀
2 代際工作價值觀的差異
課堂討論:新生代員工的管理之道
2 員工—工作價值觀匹配模型
案例:阿里基于價值觀的員工行為評價體系
【團隊篇】:激活團隊
1、打造高績效團隊
2 團隊規模與團隊績效
2 團隊凝聚力的成因機制
2 高績效團隊的7個特征
2 高績效團隊建設的5條鐵律
2 互聯網時代的團隊進化:敏捷團隊、自組織團隊、虛擬團隊
課堂討論:同質性的團隊和異質性的團隊,哪一種團隊更有戰斗力?
2、逃離團隊黑洞:團隊惰化現象
2 人多就力量大嗎?三個和尚為什么沒水喝?
2 團隊惰化行為的成因機制
2 團隊惰化行為的破解之道
課堂討論:個人績效獎金會與部門(或公司)的績效結果掛鉤,體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樣做有沒有道理?
3、團隊溝通和決策
2 三個臭皮匠,真能頂一個諸葛亮嗎?集體決策為什么經常失誤?
2 團隊決策的兩個陷阱: 群體思維趨同\群體立場放大
2 團隊決策技術的優化
課堂討論:如何提升“三重一大”的集體決策效率?
2 團隊溝通的障礙
2 對上溝通、對下溝通、橫向溝通的策略
2 非正式溝通
課堂討論:如何看待和管理組織中的小道消息?
4、團隊權利和團隊領導
2 團隊權力的五種來源
課堂討論:如何成為一個讓下屬即“敬”又“畏”的領導?
2 領導特質理論:優秀領導者素質模型
課堂討論:領導力是天生的?還是可以后天培養?
2 情境領導模型:
命令式、監督式、授權式、教練式四種領導風格
如何對下屬有效授權
2 愿景型領導
愿景型領導的作用機制
如何設置和傳播愿景
視頻案例:馬云與阿里巴巴的創業起點
2 家長式領導
威權領導:立威
仁慈領導:施恩
德行領導:樹德
5、團隊激勵
2 雙因素理論
保健因素
激勵因素
雙因素理論的應用:全面薪酬激勵
課堂討論:金錢在激勵中的作用有多大?
2 工作特征五要素模型與內在激勵
工作如何成為激勵來源
工作特征五要素模型:技能多樣性、任務完整性、任務重要性、任務自主性、任務反饋
工作特征五要素模型的管理應用:工作輪崗、工作豐富化、彈性工作制、工作反饋
視頻案例:《摩登時代》
2 公平理論
公平理論:內部公平、外部公平、自我公平
公平與不公平的行為差異
薪酬激勵的公平性應用
2 強化理論
正強化與負強化
正向激勵與負向激勵
強化理論的管理應用
激勵案例: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激勵案例
【組織篇】:重塑組織
1、組織結構的設計與選擇
2 組織結構三要素:高層治理結構、業務價值系統、職能管理系統
2 直線職能制
2 事業部制
2 矩陣制
2 互聯網時代的組織模式(平臺型組織、生態型組織)
2、組織變革的路徑與管理
2 組織變革的流程和路徑
2 組織變革的助力和障礙:如何成功度過變革時期
2 組織變革的勒溫模型:解凍-變革-凍結
2 華為組織變革三部曲:僵化-優化-固化
案例:寧高寧時代的中糧組織變革案例
3、組織文化的建設與落地
2 組織文化面面觀
2 組織文化的內涵與作用機制
2 組織文化的“知-信-行”模型
2 知:把“企業家”的理念變成“大家”的理念
2 信:從大家的“理念”到大家的“信念”
2 行:從大家的“信念”到大家的“行動”
案例:《華為基本法》解讀
【學員問題互動答疑】
答題時間根據學員提問數量調整安排,2天以上課程可設計專門的研討咨詢環節。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