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方南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本課程為企業員工提供系統的創新思維和創意工具應用訓練,幫助員工建立創新思維,掌握創意工具,全面提升個人創新的能力,進而推動整個企業的創新能力。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04-12 10:03 |
【課程背景】
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進入到VUCA時代,不穩定、不確定、模糊、復雜構成了企業生存發展的新的場景。迭代速度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邊界越來與模糊。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路在何方?創新是這個時代永恒的主題,管理者該如何創新?比爾蓋茨告訴我們創新就是“把看似無關的領域,觸類旁通的聯系起來”。我們應該認識到“無跨界,不創新”。
具有跨界學習能力與創新思維的管理者(員工)是企業的巨大財富。企業可以通過培養管理人員的跨界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思維方法,運用適當的思維工具和實操流程提升創新思維能力,構建創新性解決方案,提升企業的創新力。本課程為企業員工提供系統的創新思維和創意工具應用訓練,幫助員工建立創新思維,掌握創意工具,全面提升個人創新的能力,進而推動整個企業的創新能力。
【課程收益】
1、指導學員跳出思維定勢,擴展創新視角,確立創求異創新思維,激發創新力;
2、培養跨界學習的方法與技術,達到真正創新能力的提升;
3、解決分析問題不透徹,邏輯性弱,難于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
4、幫助學員系統建立創新思維,掌握創新的方法和工具;
5、深入分析和解讀優秀的企業創新案例,開拓學員視野。
【授課方式】
本課程采用工作坊模式,全過程思維構建與工具演練,在實踐中提升參訓人員的跨界學習與創新能力,掌握實用的工具。課堂上實現轉化,產生創新成果。
【課程對象】企業管理人員或需要創新的其他企業成員
【課程大綱】
一、跨界思維與創新基礎
1、關于思維的定式與瓶頸
1)思維的3種特征
l 思維的邏輯性訓練
l 思維的概括性訓練
l 思維的間接性訓練
2)創新的三個敵人
3)管理中的思維定式
l 思維定式認知訓練
2、創新的源頭—質疑
1)關于實際工作場景的質疑訓練
3、跨界學習與創新
1)無跨界不創新
2)跨界學習與創新
3)從“I”型到“T”型到“π”型的思考
4)25%疊加理論與創新
5)如何有效實現跨界學習
6)跨界學習與創新四步法
案例研討:折疊屏是如何發明的
二、跨界思維與創新實戰
1、創新的關鍵——發現問題
1)關于目標定位
2)如何進行目標差測量?
3)關于問題的界定
4)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目標的設定)無明)不當之時之事……)
5)問題分析工具與練習
l 五WHY法實戰訓練
l 上下拓展法實戰訓練
l 焦點討論法實戰訓練
2、創意思考:我們是否具有創新的能力?
思維模式測試
1)跨界思維與創新
2)發散思考與創新
案例分析:
l 就事物的依存條件進行逆向思考:司馬光砸缸
l 就事物的發展過程進行逆向思考:電梯的產生
l 就事物的位置進行逆向思考:動物園的變化
l 就事物的因果關系進行逆向思考:電磁場轉換
l 發散思維工具與訓練
3)跨界思考三大元素分析
4)類比關聯跨界創新法
案例分析:
l 接近關聯:從理發器到收割機
l 相似關聯:從燒開水到蒸汽機
l 對比關聯:手機與筆記本電腦
l 類比關聯:從大鳥到飛機
案例研討:不同領域的創新
l 模式創新:滴滴出行
l 服務創新:肯德基
l 管理創新:華為“政委”
l 營銷創新:海底撈
l 類比關聯創新訓練
5)創新的四種核心思維
l 價值思維創新訓練
l 結果思維創新訓練
l 原點思維創新訓練
l 系統思維創新訓練
三、跨界思維與創新工具
1、奔馳法
1)奔馳法結構
2)奔馳法創新的應用
l 奔馳法創新訓練
2、六頂思考帽
1)六種不同的思考方向
2)六頂思考帽的應用
l 六頂思考帽創新訓練
3、團隊共創法
1)使用團隊共創法的注意事項
l 避免“領導”一言堂
l 避免“專家”一言堂
l 避免“大嗓門”效應
2)團隊共創法的操作步驟
l 明確目標:明確需求解決的具體問題的目標
l 個人答案:圍繞目標個人寫出五個以上的解決舉措
l 智慧集合:張貼或口述個人舉措
l 借力思考:在聽取他人的舉措后你是否產生啟發性舉措
l 整理歸類:將所有舉措按某種邏輯方式進行整理并選出最優方案
世界咖啡-團隊共創訓練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