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姜新旺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我國外部經濟金融環境分析:如何理解風險挑戰明顯增多; “雙循環”下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05-04 10:24 |
一、2022年我國外部經濟金融環境分析:如何理解風險挑戰明顯增多
1.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我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分析預測
2.俄烏沖突對全球(我國)經濟、金融、產業的影響與金融制裁最新進展
3.主要經濟體量化寬松退出與美聯儲加息進程分析與展望
4.中美經濟金融博弈最新進展
二、“雙循環”下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
1.中國經濟的問題:結構性失衡,大部分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
2.本屆政府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綱領(藥方 總體規劃)
3.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外部沖擊:美國發動貿易戰真是目的—阻礙中國的產業升級,企圖將中國鎖定在全球價值鏈的低端
4.“雙循環”下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的新發展(對過去各種政策構想和戰略思維所進行的全面提升和進一步綜合的產物)
三、疫情下的中國經濟:沖擊 成績 問題
(一)疫情以來,主要經濟指標走勢分析(沖擊 成績 擾動)
1.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
2.物價(CPI PPI)
3.消費
4.投資
5.外貿
(二)中國經濟復蘇中存在的問題: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牢固
(三)結論: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財政的主要支柱
四、近期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一)“擴內需、保供給、糾預期”—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定調2022經濟工作)
(二)2022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六句話極簡概括,五個視角展開細說(細化量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1.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要點梳理
2.六句話極簡概況
(1)目標的不同凡響
(2)財政的令人困惑
(3)制造的百般呵護
(4)地產的沉默是金
(5)能耗的“統計”游戲
(6)市場在困惑什么呢?建議關注穩增長的十個確定性最高的抓手
3.五個視角展開細說
(1)部門視角:政府部門積極發力
A.赤字率下降,支出卻遠超預期,財政如何“無中生有?”
B.退稅異軍突起,利好哪些行業?
(2)區域視角:經濟大省承擔穩增長重任
(3)需求視角:投資重在擴大,消費重在修復
(4)行業視角:制造業“提”、房地產“穩”、服務業“保”
(5)能耗視角:能耗雙控科學化、動態化
(三)2022年4月29日一季度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讀
(四)5月25號“穩住經濟大盤”政策解讀
五、未來中國經濟中長期走勢與2022宏觀經濟展望
1.中國經濟中長期走勢研判(如何理性看待經濟L型走勢)
2.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如何?如何來實現?
3.2022年中國貨幣政策將如何變化?美聯儲加息,中國將如何選擇?
六、大類資產:調控下房地產發展趨勢與投資策略(個人家庭應對)
(一)近年來房地產業的五大變化
(二)近期房地產調控政策與房地產金融的變化(
(三)專題:解開“房地產稅”的面紗(房地產稅改革試點解讀及其影響)
(四)調控下房地產投資心得與投資建議—變與不變
七、雙循環格局下保險行業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1.首先,擴大內需是雙循環的核心環節。人身險和車險規模均有望繼續擴大,但保險行業的產品和營銷體系尚未與之相匹配、車險綜合改革也給行業盈利帶來壓力。
2.其次,雙循環格局致力于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格局。新的區域發展戰略給保險公司帶來投資機會,但保險公司的參與方式尚不明朗
3.最后,補短板、鍛長板、積極推動產業升級。新型產業鏈的構建給保險公司帶來投資機會,但保險行業的風控投研體系尚未與之配套。
八、保險經營及保險投資的應對策略
1.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構建客戶全生命周期產品閉環
2.面向汽車產業升級,創新管理手段提升車險盈利能力
3.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大新基建等重大國家項目的參與
4.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依靠科技賦能實現保險行業智慧運營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