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金樹松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所謂自然主義,就是基于人性、自然和宇宙的完美合作,而非與自然做斗爭,以征服為目的的教育思路。這是對歐洲長期動亂的反思,也是對人性解放的呼喚。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05-09 13:37 |
[簡要目錄]
引入 自然主義教育:法國盧梭、瑞士裴斯泰洛齊、德國福祿貝爾
模塊一 人類四階段
模塊二 人類傾向
模塊三 敏感期
模塊四 吸收性心智
結語 蒙氏教育、華德福比較
[課程背景]
多數親子教育的重點放在生理照料、父母與子女的親密關系,這只是兒童成長的一個局部。
兒童屬于自己,不附屬于任何個人、家庭、團體乃至國家。我們從人性的角度培養兒童,是為了行成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最后成就世界和諧。
除了生理上的成長,兒童的精神胚胎需要更加靜心的呵護。
從盧梭開始,裴斯泰洛奇發展,到福祿貝兒,直至蒙臺梭利,歐洲的兒童教育理論,走了一條自然主義的道路。
所謂自然主義,就是基于人性、自然和宇宙的完美合作,而非與自然做斗爭,以征服為目的的教育思路。這是對歐洲長期動亂的反思,也是對人性解放的呼喚。
盧梭(1712-1778)認為,兒童培養,情感先于理性,12歲之前是自然教育;
裴斯泰洛奇(1746-1827)繼承了盧梭的觀點,以戶外教育法激發情感和愛;
福祿貝爾(1782-1823)追隨裴氏思想,以宗教與道德培養為兒童人性基礎。
蒙臺梭利(1870-1952)為集大成者,基于大量實地觀察,把三位教育家的思想,落地到幼兒的0-6歲教育實踐中,獲得巨大的成功。
蒙氏的思想繼往開來,真正對兒童表達出尊重、敬畏之心。
尤其注重實際操作,具有應用情懷。在東方大國中國,蒙氏的教學,已經越來越被認可,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兒童教育專家,使得千萬兒童得到心靈自由,智慧成長。
引入 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發展概況
1、盧梭:情感先于理性(向自然學習)
2、裴斯泰洛齊:戶外教學法(自然主義)
3、福祿貝爾:人性教育(宗教與道德)
模塊一、蒙臺梭利四大階段
案例:柴靜《看見》,高校學子極端事件
0-6幼兒期:生理劇變期,最重要的教育階段。孩子哭鬧都有原因。
6-12童年期:穩定階段。智力爆發期,熱愛學習。
12-18青少年期:心理劇變期,道德和智力教育。最容易出事的心理期。
18-24成熟期:穩定階段。職業選擇。
模塊二、人類傾向
案例:一個故事要講多少遍
安全類:探索、定位(方向)、秩序。為什么不能變更家居環境?
人際類:交流(溝通)、抽象(想象)。概念的傳遞。
工作類:工作、重復(練習)。孩子渴望工作,在工作中成長。
完美類:精確(修正)、數學、自我完善(自我控制)。重復的需要。
模塊三、兒童敏感期(0-6歲)
案例:不愛社交的孩子
1、社交敏感(斷奶、打招呼、禮儀)
2、語言敏感(詞匯爆發,語言嫻熟)
3、動作敏感(精細化動作的練習,家務勞動的重要性)
4、成人的角色(如何成為孩子最好的觀察者)
模塊四、吸收性心智(0-6歲)
案例:為什么不講童話
1、真實性:真實的社會,真實的書籍
2、精致性:美好的書籍、視聽、感覺原料
3、多樣化:不同材質、不同文化、不同體驗
4、階梯設計:循序漸進,耐心的重要性
結語 蒙氏和華德福異同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