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李丹 | ![]() |
課時安排: | 3-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預防職務犯罪,幫助企業管理和儲備人才更好的了解法律法規,幫助管理及其儲備人才增強企業及自我的法律保護意識,掌握法律底線與相關法律工具,有效的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05-18 09:32 |
課程目標: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日漸完善的各項法律法規,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務也越來越多,“以始為終”重在預防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關鍵。但,更多時候,很多企業都認為法律風險是專門人員進行的工作,與自己沒有關系,殊不知,在當今依法治企的情形下,每個人員都應該有法律風險防范意識,這樣才能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認識與避免法律風險。預防職務犯罪,幫助企業管理和儲備人才更好的了解法律法規,幫助管理及其儲備人才增強企業及自我的法律保護意識,掌握法律底線與相關法律工具,有效的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授課風格:
李丹老師首創在快樂中學習法律的理念,用“親民化”語言詮釋晦澀難懂的專業法律術語;用專業理論+案例互動+戰略思維 “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鼓勵啟發學員學習和思考;徹底顛覆了企業管理決策層對傳統意義上風險預判的思維模式,帶來的沖擊和震撼,倍受企業與學員推崇。
課程對象:
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領導干部;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儲備干部
授課建議時長:4-6h(一天)
亦可:2-3h(半天)
課程大綱:
1、合同相對人的主體身份的風險
2、合同簽訂人簽訂合同的權利擴大的風險
3、法律對某些行業的從業資格做了限制性規定而忽視的風險
4、對于于內設機構簽訂合同問題的風險
5、因合同用語多義導致價款計算差異的風險
6、結算人員、方式、流程約定不明的風險
7、付款時間約定不明的風險
8、對產品質量和規格約定不明的風險
9、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對證據的保留不當的風險
10、合同終止、變更、解除等形式采取不當的風險
11、債權人交易的風險
12、股東未在出資認繳期限內出資的風險
13、股東需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或者補充賠償責任的風險
14、公司減少注冊資本時程序和決策不當的風險
15、混淆轉讓全部股權和退股的風險
16、忽視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的限制的風險
17、轉讓方是名義股東的風險
18、轉讓方是實際出資人的風險
19、未按期成立清算組的風險
20、怠于履行義務的風險
21、作為清算組成員的股東,未將公司解散清算事宜書面通知全體已知債權人也未公告的風險
22、因股東人數較少、股東之間關系密切或者法律意識淡薄等原因不重視股東會的風險
23、借款中未關注公司章程是否記載向他人提供擔保特殊規定的風險
24、合同簽訂前對合作方技術能力審查不嚴的風險
25、技術合同簽訂不規范的風險
26、因技術合同用語不規范而產生歧義的風險
27、利用使用現有技術或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進行后續研發,未對現有技術的權屬進行核查的風險
28、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未注重對技術成果等相應證據固定的風險
29、對注冊商標的“源頭”維護不夠重視的風險
30、維權手段單一的風險
31、未對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的風險
32、未對互聯網+時代著作權正確認知的風險
33、未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獲取了大量客戶個人信息保護的風險
34、違法發包承包工程的風險
35、合同簽訂及價款結算不規范的風險
36、實際施工人證據意識淡薄的風險
37、企業在招聘錄用過程中的風險
38、企業在簽訂合同類型選擇上的風險
39、企業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調崗調薪的風險
40、企業對于違紀員工處理問題的風險
41、企業對勞動關系解除與終止的風險
42、企業對社會保險繳納問題的風險
43、企業對加班問題的風險
44、未就質押物的品牌、規格、型號等予以明確約定的風險
45、質押物價值穩定性的風險
46、動產交付未指定出質物第三方監管的風險
47、公司章程未周全制定的風險
48、未詳盡制定企業規章制度的風險
49、公章管理的風險
50、分(子)公司管理的風險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