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宋志軍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回歸制造的價值,通過眾多事實的案例,描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藍圖及實施路徑,創新引領新的工業革命;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07-10 11:03 |
開創工業4.0時代新格局的先鋒必然是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新型企業家,他們將主動擁抱技術創新和資本市場帶來的工業4.0市場機會。
——工業4.0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胡權
工業4.0撲面而來
中國——世界制造工廠正在面臨產能過剩、產業升級,新工業革命
逃離、轉移、借船出海,不是出路;機器人、機器換人,不是根本辦法
——血淋淋的案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路途披荊斬棘。
步入工業化后期的中國,制造業的重要性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應該更加得到重視
凡是與人們剛性需求相聯系的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所以我們的傳統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
創造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術,建設核心競爭力,效益為先,可持續發展
——活生生的案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有章可循,創新引領新的工業革命。
培訓目標:
——結合最新時勢,準確認知工業4.0、中國制造2025、WCM世界級制造等準確概念及核心思想;解讀國家行業最新政策,促進先進制造發展
——回歸制造的價值,通過眾多事實的案例,描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藍圖及實施路徑,創新引領新的工業革命;
——自動化VS自働化,學習和掌握工廠自動化DIY的策略與方法;
——學習智能制造的進步階梯,精益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
培訓對象:制造型企業高層決策人員;生產運作管理人員,包含生產管理、生產技術、品質管理、IE工業工程、設備工程、車間現場等相關管理人員;改善項目負責人及骨干等。
培訓時長:2天,12學時。
內容大綱:
引言:從中美貿易戰看中國制造2025
一、工業4.0:重構未來的制造體系
工業4.0: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智慧工廠與智能生產
ü 物聯網、互聯網、網絡云、面向服務的工廠布局與數據架構
CPS信息物理系統,重構未來的制造體系
ü 基礎技術:移動可視化、工業云、網絡協同、大數據
高度自動化、高度信息化、高度網絡化
智能工廠的典范:德國已開始實施industry4.0的企業
二、中國制造2025: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
世界制造工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危機與挑戰
案例研討:機器人,機器+人?機器換人?
中美貿易戰啟示1:傳統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
中美貿易戰啟示2:政策解讀,促先進制造業
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驚險一躍: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道法術
創新驅動:傳統制造業如何轉型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
ü 工業4.0思維VS互聯網思維
ü 新工業價值生態演進:縱向集成(工廠)、端到端集成(產業鏈)、橫向集成(生態)
ü 解決效率問題,創造從改變不合理開始
主動擁抱工業4.0:從制造模式到新的商業模式
三、制造價值的回歸:精益生產是工廠利潤的源泉
精益生產及TPS不產生附加價值的七大浪費
從客戶角度認識增值(VA)和非增值(NVA或浪費)
價值流動與整流化生產:價值流動及停滯產生的浪費
ü 通過精益價值流VSM進行工廠改善活動及案例
整流化生產方式:從批量流到單件流
ü Cell單元生產方式:省力化、省人化、少人化及1人生產方式
ü 混流生產方式:均衡化生產計劃方法
ü 后拉式生產方式
把問題暴露出來!TPS豐田生產方式的技術體系——JIT是讓生產流動起來,JIDOKA是阻止生產的流動?
四、IE+自動化+IT:品質效率雙突破,創造真正的效益
自動化為什么在企業不成功?沒有“人”字邊的自“動”化
ü 案例分析及演練:某工廠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失敗案例研討
可以進行自働化的生產線、難以實現自働化的生產線
自働化VS自動化:設計面的差異、功能面的差異、管理面的差異
TPS豐田自働化常見裝置:定位置停止系統、誤動作防止系統、防呆裝置、安全裝置等
逐步自動化:人機工程與人機聯合分析,人機組合與分離,半自動化到完全自動化
ü 區別工具(TOOL)與機器(Machine):實現了沒有人陪伴的設備才叫機器
ü 案例分享:LCIA簡便自動化
后記:智能制造的進步階梯
感知的端:工業裝備智能化
融合的網:工業組網
智造的云:定制化的信息系統集成
智慧的數:工業大數據平臺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