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王建宇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新中國史作為“四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是中國共產黨推進建設新中國的實踐史。學習“四史”,有助于樹立正確歷史觀,堅持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07-11 10:56 |
【新中國史課程介紹】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讓歷史之光照亮未來,給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四史”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內容各有側重,“四史”內容各有側重,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
新中國史作為“四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是中國共產黨推進建設新中國的實踐史。學習“四史”,有助于樹立正確歷史觀,堅持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
第一講: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1949-1956)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與鞏固
1、土地改革運動
2、鎮壓反革命運動
3、“三反五反”運動
4、獨立自主外交和抗美援朝
二、恢復國民經濟 展開社會改革
1、沒收官僚資本
2、開始將資本主義納入國家資本主義軌道
3、引導個體農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4、第一個五年計劃和工業化起步
三、有中國特點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
1、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
2、社會主義工業化與改造同時并舉
3、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展
4、手工業合作化的實現
5、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贖買
6、社會主義改造引起的巨變和遺留問題
思考:為什么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第二講: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和曲折發展(1956-1976)
一、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
1、提出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2、《論十大關系》的發表
3、中共八大的召開
4、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
5、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二、探索進程中出現的挫折及其深刻教訓
1、脫離實際的“大躍進”
2、急于求成,大搞人民公社化運動
3、階級斗爭擴大化,產生“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內亂
4、探索進程中犯錯誤的原因及科學分析
三、艱辛探索的偉大成就
第三講:偉大的歷史性轉折(1976-1978)
一、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在徘徊中前進
1、粉碎“四人幫”
2、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二、撥亂反正任務的勝利完成
1、恢復高考與科學的春天
2、闡明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3、全面總結新中國的歷史 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第四講:改革開放的起步與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78-1992)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續推進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
2、1989年政治風波的發生與平息
3、向新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的順利過渡
4、繼續開展國民經濟的治理整頓工作
5、對外工作在打破對華 “制裁”中全方位推進
二、鄧小平南方談話
1、南方談話的背景
2、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內容和重要意義
三、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內容
2、“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
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行動綱領的制定
第五講:深化改革 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新世紀(1992-2002)
一、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
二、小康目標和跨世紀發展戰略
三、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
第六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02-2012)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二、推動以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
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
四、推進國家統一 建設和諧世界
第七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12-至今)
一、新時代奮斗目標和戰略部署
二、全面依法治國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三、文化建設
四、消除貧困 改善民生
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六、共建“一帶一路”
七、全面從嚴治黨
八、當今世界局勢的總體評估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