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王海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打破了傳統銀行的服務邊界和時間限制,為銀行網點的轉型賦予了更多的可能。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07-13 11:53 |
課程背景:
網點是銀行的門面,是銀行的利潤來源點。近年來,中國銀行業開啟了銀行網點智能化戰略轉型,關于銀行網點的去留討論愈發激烈,從網點中心論,到網點無用論……以及商業銀行網點數量上“關停潮”。正如1994年,比爾蓋茨說“商業銀行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恐龍”。
然而銀行網點的主要功能仍然是吸儲,隨著金融科技和手機銀行的發展、網點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硬件維護成本和設備更新投資需求增長、消費者習慣的改變等,銀行網點的數量調整和功能轉型是必然趨勢。2020年以來,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大多數銀行都不同程度地縮減了網點營業數量和營業時間,“零接觸” 銀行概念興起,多家銀行5G智慧網點相繼開門營業,應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新技術,基于“金融+科技+生態”融合的整體思路,打造智慧概念網點,為用戶提供更加科技化、智能化的服務體驗。
在數字化浪潮中,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金融科技重塑傳統銀行的業務流程、發展模式和客戶服務方式,銀行不再以單純的物理網點形式存在,而是集線下、線上服務,甚至“零接觸服務”于一體,同時也與更多非金融業務相融合,成為綜合生態服務的載體。以此進行全面的智能化調整、轉型和運營升級,從“等客來”到運用數字技術主動“獲客、活客、留客”。打破了傳統銀行的服務邊界和時間限制,為銀行網點的轉型賦予了更多的可能。
課程大綱:
第一講:商業銀行智能化趨勢分析
一、 破題:銀行面臨迫切的智能化轉型
一、 戰略:金融科技創新的“3+1”落地轉型策略
1) 策略一:建設全新商業模式
2) 策略二:以客戶為中心的現有業務數字化轉型
3) 策略三:全面布局金融科技及全新風險投資機會
二、 探究:網點轉型的意義與內涵
1) 業務的變遷:對公業務萎縮、零售業務高速發展
2) 渠道變遷:物理網點萎縮、移動化渠道發展
3) 用戶變遷:長尾客群經營
4) 產品特點變遷:多維、高頻、線上場景
三、 分析:銀行網點轉型的細分差異
1) 智能化1.0=最佳客戶連接、業務線上化、移動化
2) 智能化2.0=共享化能力中心、業務敏捷能力
3) 智能化3.0=開放生態、場景金融
四、 挖掘:智能化更是一種企業文化與思維的升級
1) 樹立第一性原理思維
2) 樹立互聯網思維
3) 樹立數據驅動理念
4) 樹立敏捷創新思維
第二講:網點智能化核心技術
一、 網點智能化核心技術——大、智、云、鏈
二、 更聰明的網點——智能化、場景化、體驗化、社群化
1) 智能推薦——精準分析、定位、推薦
2) 智能營銷——場景與個性化營銷
3) 智能風控——反欺詐與行為監控
4) 智能外呼——自動應答、客戶管理
5) 智能投顧——客戶分析、資產配置
第三講:網點場景智能化實踐
一、 網點場景運營核心:網點、APP、場景一體化運營模型
1) 超強感知能力:行為感知、情景感知
2) 明智決策能力:包容性決策、增強型決策
3) 快速執行能力:動態流程、動態資源
二、 搭建開放式營銷場景:
1) 創建生活化、人性化場景體驗
2) 設計從頂層開始——用戶第一,技術第二
3) 打造開放式網點營銷體系
三、 像手機一樣簡潔的網點運營體系
1) 高效引流——獲取流量、需求與關注
2) 拉動用戶貢獻——活躍、數據、創新
3) 強化用戶認知——品牌
第四講:網點智能化團隊與人才建設
一、 團隊與人才建設
1) 培養“數字員工”,突破了客戶經理的服務場景
2) 充分授權的團隊:建立敏捷創新小團隊
3) 產品平臺:集成“存、貸、匯、投”等多種核心業務的前端團隊。
4) 客戶平臺: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二、 網點智能化成熟度模型
1) 客戶體驗
2) 風險評估
3) 組織能力
4) 敏捷成熟度評估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