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杭峰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華為的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華為的人才管理機制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09-06 13:35 |
n 課程背景
華為公司從1987年的2萬元資本起家,短短的30多年時間,發展成今天的19.7萬員工、年收入8914億人民幣的行業巨頭,通信設備行業全球排名第一、手機銷量全球名列前茅,云業務、智能汽車、使能行業數字化轉型、鴻蒙及華為MS生態等新領域多元化蓬勃發展,華為如何由小民企發展壯大?如何凝聚起龐大的員工隊伍長期奮斗?是什么力量驅動華為取得如此巨大的商業成功?這是很多企業管理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華為的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華為的人才管理機制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任正非曾說過:“華為公司都是三流人才。一流人才出國,二流人才進政府機關、跨國企業,三流的人才進華為。”為何華為用三流的人才打造出了一流的企業?任正非一語道破了其中的秘密:“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的管理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本課程系統介紹了華為的人才管理,基于業務戰略訴求,進行人才規劃,識別和明確戰略所需的內、外部人才類型和要求,結合內、外部人才供應的觀察與分析,通過人才工程,基于“選用流育留管”的人才管理業務邏輯提供滿足業務戰略需要的人才隊伍。對于企業面臨業務發展的挑戰,如何建立業務戰略所需的人才隊伍,支撐企業商業成功,有很好的啟發和借鑒作用。
n 課時:2天(6小時/天)
n 適合人群: 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者
n 課程收益
幫助企業管理者:
1. 了解標桿企業的人才觀
2. 了解標桿企業的人才結構
3. 了解標桿企業的人才管理機制和成功實踐(含職位管理)
4. 對于企業面臨業務發展的挑戰,如何建立業務戰略所需的人才隊伍,支撐企業商業成功,啟發管理思考
n 課程大綱
1、華為公司商業成功的秘密
華為公司概覽: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
華為公司發展的歷史演變
華為公司商業成功的秘密
BLM: 支撐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工具
華為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業務架構
2、人才管理概述
人才管理的常見問題
華為公司的人才管理的幾個基本理念
華為公司人才管理演進路徑
華為公司人才管理整體架構
3、華為公司人才觀
華為公司如何看待人才
隨著業務的演進,“華為公司如何看待人才”在持續豐富和發展
“華為公司如何看待人才”的主要視角
華為公司的人才觀
4、華為公司人才結構
華為公司人才如何構成
開放型的雙金字塔人才結構
5、人才管理機制
5.1人才規劃與人才標準
? 人才規劃:人才規劃是人才管理的起點,也是人才管理業務實施所需要達到的目標,通過人才規劃實現人才管理與業務戰略銜接。
? 人才標準:人才標準是衡量人才需求的共同語言,是公司對管理者和專業員工的基本要求,傳遞了公司對人才的整體期望。
干部標準
專業任職資格標準
? 職位管理
職位設置與分析
職位分類
職位職級評估(標桿企業職位管理歷史 / 業界職位評估方法 / 標桿企業職位評估方法)
職位職級與任職資格的關系
5.2人才管理基本指導原則
反映公司在人才選拔、使用、流動、發展、激勵、監管等方面的基本導向和要求,是制定人才管理具體政策、建設人才管理業務流程的指導原則
5.3人才管理解決方案
人才管理解決方案遵循公司人才管理基本指導原則,基于相應的管理策略,綜合運用“選用流育留管”的人才管理相關業務流程、工具與方法,構建面向不同人群對象的人才管理解決方案,以滿足人才需求、關閉人才差距。
5.4運營支撐
通過組織運作、數據分析、IT平臺建設與應用,以及實施中評估與優化,支撐人才管理機制的有效運作確保人才管理機制循環自動,有序運行。
6、華為公司人才管理實踐
基于“選用流育留管”的人才管理業務邏輯:
6.1人才選拔
人才獲取
專業任職資格管理
干部考察
繼任管理
任命管理
6.2人才使用
關鍵崗位上崗管理
個人績效管理
人崗匹配
不合格調整
6.3人才流動
指令性調配
內部人才市場
6.4人才發展
新員工入職引導培訓
在崗賦能發展項目
高級管理研討
經理人反饋計劃MFP
6.5人才激勵
工資管理
獎金管理
長期激勵管理
福利管理
非物資激勵
6.6人才監管
人才監管的業務框架
干部監察&彈劾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