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謝立民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基本信息中共黨史是政黨史,是專史,它研究建國后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歷史。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10-24 16:32 |
【講課提綱】
前言:1、為什么要學習中共黨史
2、偉人毛澤東與中共黨史的內在聯系
第一部分黨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階段
一、中國共產黨創立時期(1921.7-1922.6)
(一)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歷史條件
1、鴉片戰爭與國外資本主義的入侵
2、近代中國人民斗爭的興起
3、1911年的辛亥革命
4、20世紀初軍閥的黑暗統治
5、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的壯大
6、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7、第一次大戰后五四愛國運動
8、俄國十月革命成功--榜樣
(二)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歷屆代表大會
1、重點介紹黨的一大、七大和十八大
2、黨的歷屆領導人
(三)黨在創立時期的革命斗爭
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醞釀
2、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
香港海員大罷工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二七慘案
3、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
二、黨在大革命時期(1923.6-1927.7)
(一)國民革命聯合戰線的建立
1、推動孫中山改組國民黨
2、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的興起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三)蔣介石四·一二政變、七·一五事變和大革命的失敗
三、黨在土地革命時期(1927.8—1937.7)
(一)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
1、南昌起義 2、秋收起義 3、廣州起義
(二)中央蘇區建設和五次反“圍剿”比較
(三)紅軍長征與北上抗日
(四)西安事變
四、黨在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1937.7-1945.8.)
(一)日本大規模發動侵華戰爭的背景和原因
(二)七七事變與全民族的抗戰
(三)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
1、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日
國民黨正面戰場22次大規模會戰:淞滬會戰 忻口會戰
徐州會戰 武漢會戰
2、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抗日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敵后戰場和正面戰場的比較
如何評價兩個戰場的作用
3、全國各階層民眾的抗日
南京保衛戰
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怎樣看待日本人
五、黨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1945.8-1949.9)
(一)重慶談判
(二)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三)國共兩黨和兩軍的大對決
1、遼沈戰役 2、淮海戰役 3、平津戰役
4、渡江戰役 5、全國的解放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1、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
3、三大法寶
第二部分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一)新中國的誕生,人民民主政權在全國范圍的建立和鞏固
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肅清國民黨殘余軍隊和土匪,反革命勢力
2、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二)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道路
(三)五四憲法
(四)和平解放西藏
二、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和探索中的曲折
(一)黨的八大和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的提出和全黨整風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三)“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和糾“左”過程中的曲折
1、三面紅旗
2、廬山會議
(四)“八字”方針的提出和政治上“左”的錯誤的發展
(五)國民經濟調整任務的完成和十年建設成就
三、從“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到林彪集團的覆滅
(一)“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和全面內亂
1、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原因
2、文革造成的內亂和教訓
(二)林彪集團的覆滅
四、兩次糾“左”的整頓和粉碎“四人幫”
(一)糾正極左思潮的努力
(二)同“四人幫”的斗爭和1975年的全面整頓
(三)粉碎江青集團的勝利
第三部分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開辟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
(一)建國后黨和國家歷史發展的偉大轉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與歷史的偉大轉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二)改革開放的起步和撥亂反正任務的完成
1981年《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二、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7年,在黨的十三大上,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闡發了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三、全面改革與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形成
(一)鄧小平視察南方和黨的十四大
1992年,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到了一個歷史的新階段。南方談話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貢獻了新的重要論點,黨的十四大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三)“一國兩制”構想和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五、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一)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胡錦濤時代與科學發展觀
(二)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目標)
(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新思路:四個全面
新戰略:一帶一路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