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黃杰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二十多年前,我們曾為日本豐田推行“準時化”生產模式實現的“零庫存”,感到震驚和羨慕。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為實現“零庫存”而學習、模仿、推行豐田模式。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似乎又在為沒有庫存而感到苦惱。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11-03 15:48 |
【課程背景】
因為我們總是在為等待物料、如何保證交貨期而憔慮。同時也為人工成本不斷上升而生產能未能最大化而苦惱。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是沒有學好還是沒有用好?或者說還是根本就沒有領悟到其精髓的所在?
【培訓目標】
1、如何科學習規劃車間物流;
2、如何科學理順生產計劃(生產計劃的15大要點);
3、如何減少超負荷加班;
4、怎樣通過計算來決定生產節拍與工位人數;
5、如何使車間管理既有拉動力又有推動力;
6、如何讓工作從勞動強化走向勞動改善;
8、怎樣構建現場管理的四大基石與實現“盯、挖、搶、省”
【課程特色】
真正源自制造業的實際案例,貼近實戰的課堂練習,讓課程真正起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深入淺出的解說、風趣幽默的臺風,讓學員在輕松的氛圍中領悟非凡;使學員對管理應用的深刻理解,晦澀的理論變得從善如流。特別是把精華內容和運用的方法全部整理成工具包,隨堂發給學員,課后拿來直接就可以用到工作中,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授課方法】
理論講授+視頻賞析+數據分析+圖片案例分享+工具解說+實際操作演練+分組討論+結果發布+講師點評+問題答疑課后作業+內容考試與標準答案+改善計劃+課后工具包
課程內容:(標準版課時2天,共12小時,基礎薄弱的企業管理者建議分3天以上)
第一部分、生產效率與企業運營改善
◆ 錢,在哪里!——不專業付出的代價
◆ 管理者管理效率——被勿視的西瓜
◆ 管理者管理思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 管理者管理方向——多主觀少客觀
◆ 管理者管理方法——重經驗憑習慣
◆ 沒有結局的結局——布局決定結局
◆ 員工的生產效率——只有強化沒有改善
◆ 新產品的研發 ——沒有可批量制造性
◆ 生產效率與企業運營效率
第二部分、標準工時(ST)新概念
◆ 標準工時的定義與時間的兩大特點;
◆ 標準工時確立的六個原則;
◆ 使用標準工時的六個目的;
◆ 不屬于標準工時范圍的五個方面;
◆ 標準工時組成的兩個部份;
◆ 標準工時寬裕率的三個組成部份;
◆ 標準工時的三種計算方法;
◆ 標準工時導入過程中的技巧。
第三部分、馬表測量過程與技巧
◆ 馬表測量工程師的七大先決條件
◆ 被測工種標準化作業必備的四種規范化文件
◆ 馬表測量工作的“文房四寶”
◆ <記錄數據的表格范本>
◆ 馬表測量工作的“望聞問切”
◆ <ST系統建立的調查問卷范本>
◆ 測量過程中的五大竅門
◆ 測量數據的運算過程與有效數字
◆ 測量結果分析與作業技巧評估
◆ <測量過程練習>
◆ <生產運行評估指標管理練習>
第四部分、WF標準工時系統導入及檢測
◆ WF的起源與定義
◆ WF的基本內容(十三項)介紹
◆ 高精度標準工時系統導入的四種工具
◆ 標準工時系統的導入程序
◆ 標準工時運算體系的三種表格
◆ 標準工時檢測的三大指標與計算方法
◆ 標準工時檢測系統的三種表格
◆標準工時系統的其它用途
◆(綜合能力與綜合成本評估)
◆ ST的修正理由與頻率
第五部分、形成生產瓶頸的十大原因分析
◆ 原因1、終端絕對出貨能力受到制約
◆ 原因2、中間某一設備能力造成瓶頸
◆ 原因3、產品結構未能調整制約設備能力的發揮
◆ 原因4、頑固性質量問題存在導致生產效率低下
◆ 原因5、設備性能未能完全達到設計參數
◆ 原因6、設備可動率低下導致停機時間長
◆ 原因7、生產計劃制定不合理導致資原浪費
◆ 原因8、生產輔助時間過長導致時間有效利用率低下
◆ 原因9、工位設計不合理導致整體平衡性差
◆ 原因10、人體工程科學運用不到位導致生產效率低下
第六部分、生產效率與生產平衡從環節走向系統的解決思路及方案
◆ 生產效率的定義與兩重性
◆ 生產線管理的“爭分奪秒與步調一致”的意義
◆ 什么是生產節拍(由什么因素決定、怎樣調整)
◆ 什么是生產原理與生產方式
◆ 什么是標準化的現場管理三要素應用
◆ 標準化作業與作業標準化的三要素應用
◆ 經濟動作三不原則的靈活應用
◆ 現場管理的“三不堅守原則”應用
◆ 車間物流的“三不原則應用”
◆ 案例分享:減速、少超負荷加班的八大要點
◆ 案例分享:從市場變化走向生產變革的案例分享
◆ 案例分享:案例三:多品種小批量換型系統
◆ 案例分享:生產計劃生成的15大要點分享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