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梁芯萌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講世界觀,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國學一般主要是說儒家,講人性的終極追求,在人的思維模式、機構與自然界、天的客觀規律的統一,簡稱天人合一。并且是生生不息、運動的統一!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11-30 11:22 |
課程背景:
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加大,職場人士正常的作息習慣經常被打亂破壞,不規律的飲食和休息往往是導致身心疲憊的根源,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處于亞健康狀態。積勞成疾,心力交瘁,不經意就可能引發嚴重問題。
根據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利用五行理論和中醫時令養生之道,順應天時,用古人之法,審其用法之時,得其立法之心。學無常師,擇善而從,可以使養生保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程收益:
通過學習《黃帝內經》中取象類比的思想及陰陽無形的理論,通過五行、藏象、季節、時令相互對應,了解日常飲食起居中隱匿的中醫原理。通過調整日常作息,規律飲食,達到中醫治未病的目的。
授課對象:亞健康人群,追求健康生活的職場人士
授課方式:講解+互動+實操演練
課程大綱/要點:
一、天人合一象
1. 陰陽五行理論
2. 五季時令養生
3. 子午流注養生
4. 天人合一象
5. 人不生病的秘密
6. 人體的精、氣、神三象
7. 人象與氣象
二、陰陽五行理論
1、陰陽五行生克理論
2、五臟六腑的藏與象
3、五體:筋、脈、肉、皮、骨調養身體
4、五色:赤、青、黃、白、黑調養身體
5、五神:精、神、魂、魄、意調養身體
6、五志:怒、喜、思、悲、恐調養身體
7、五味:酸、苦、甘、辛、甜調養身體
三、五季時令養生
1、春生
1.1 春天養生原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出,萬物以榮
1.2 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抗病毒
1.3 綠色養肝,少酸多甘,清淡可口,忌油膩
1.4 食補原則:平補和清補
2、夏長
2.1 春天養生原則:夏三月,此謂蕃秀,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2.2 補充鹽和維生素,勿忘補鉀食姜
2.3 紅色養心,苦味入心,涼性蔬菜,易消化
2.4 食補原則:宜清補,補充水分
(兩忌) 忌水果餐,忌過食生冷
3、秋收
3.1 春天養生原則: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晚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
3.2 潤燥降火,甘淡滋潤
3.3 白色養肺,辛味入肺,營養滋補,易于消化
3.4 食補原則:潤肺潤燥、平衡營養
4、冬藏
4.1 春天養生原則: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 必待日光
4.2 溫腎助陽、補中益氣
4.3 黑色養腎,咸味入腎,補氣填精、滋養強壯
4.4 食補原則:虛者補之,寒者溫之
5、長夏化
5.1 何為長夏:四時若無長夏之“化”,則草木雖榮而終不成果實,秋既無收,冬亦無藏
5.2 長夏的功效:脾主長夏,為后天之本,運化水谷則生機可得
5.3 黃色養肺,甘味入肺,喜燥惡濕
5.4 五谷雜糧,養護脾胃
長夏在一年五季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攝生延年的最好時候
四、子午流注養生
1、子午流注,是中醫以“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體功能活動、病理變化受自然界氣候變化、時日等影響而呈現一定的規律。根據這種規律,選擇適當時間治療疾病,可以獲得較佳療效。因此提出“因時施治”、 “按時給藥”等。
2、人體中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由于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排列有序。
3、子午流注養生法
3.1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有利于排泄
3.2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于消化
3.3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于吸收營養、生血
3.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3.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于吸收營養
3.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于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3.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于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3.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3.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3.10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3.11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3.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