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張毅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應堅持風險合規底線思維,加強信貸經營管理與授信風險管理水平提升,加大和提高授信風險評審技能,提高銀行信貸經營能力和資產質量。防范化解經濟沖擊疊加導致金融系統性風險。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12-18 15:46 |
2022 年是國際國內超預期事件高發的一年。“三重壓力”疊加新一輪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兩大超預期沖擊,使得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暫時偏離正常增長軌道。
2022 年下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十四五規劃全面落實、新發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更是各地政府全面換屆之年。在“穩增長、穩投資、穩預期”一攬子穩經濟措施強力推出,中國宏觀經濟將企穩回升,呈現非對稱的“W 型復蘇”的運行特征,并為 2023 年中國經濟全面復蘇創造一個良好的基礎。
本課程以宏觀經濟趨勢分析與今年中央出臺的一攬子穩經濟盤子政策內容為主導,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明晰和了解下半年宏觀經濟的最新發展動態,及時把握政策走向,正確看待當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結構性調整問題,提升工作中分析經濟問題能力。
分析預測和解讀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在銀行管理或經營決策中的意義堅定信心,精準把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內外并重,穩定預期,突破困境理解當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與結構性調整內涵,準確把握信貸投資動向學會觀察宏觀經濟的指標、洞悉經濟長期增長成因、理解經濟增長預期通過學習與培訓,樹立可持續經營發展與戰略意識,科學精準信貸投放
五、課程對象:商業銀行中高級管理人員、支行行長、公司客戶經理、零售客戶經理、一線業務人員等
本課程以在線或面授為主,清晰解讀和把握今年下半年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發展與調整趨勢,結合當前商業銀行經營發展與轉型的關鍵時期。在此基礎上,加深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認知,堅定發展信心,堅守風險經營理念,提高業務風險分析與判斷能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培訓課綱]
2022 年宏觀經濟發展:疫情反復沖擊、經濟失速、扭轉回調
1、疫情反復沖擊、工業生產經營活動等因素影響經濟復蘇進程
2、俄烏沖突與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致使糧油危機、原油能源等全球大宗商品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加大全球經濟衰退風險
3、通脹:國內輸入性通脹和上游成本上漲的沖擊,對制造業和原材料密集行業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壓力
3、地方土地出讓金大幅下滑,財政收入下降
4、房地產行業下滑明顯
5、固定資產投資動力不足
6、就業壓力凸顯
7、消費的內生動力亟待提升
8、社會融資需求偏弱
9、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外貿易遭遇困境
10、高度重視 2022 年價格環境的復雜性,今年經濟下行是深刻危機,是因疫情引發,是一場普遍的世界經濟危機,積極以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決定了宏觀調控需要進行分類精準調整
11、GDP 增長:一季度 4.8%,二季度 0.5%,上半年不到 3%,要完成 5%以上的全年增長目標,下半年的增長速度就要達到 7-8%,全年為 5%
(一)外部環境四大變化的中短期沖擊
1、全球疫情持續期延長,導致國內疫情防控期被動延長
2、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超過疫情前水平,引發所謂“能源危機”
3、世界經濟面臨滯漲風險,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或引發市場動蕩
4、中美大國關系緊張,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劇烈變化,地緣政治風險上揚
(二)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調整再調整,對我國進出口帶來不確定性 1、全球消費品價格的上揚將帶來中國貿易品競爭力的上揚
2、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揚,加大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
3、歐美物價上漲與赤字財政加大對中國的需求,導致對華貿易政策全面轉向
4、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調整加速和供應鏈瓶頸約束問題
5、歐美財政貨幣政策退出的溢出效應,進入加息通道
(三)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顯著擠壓企業利潤,特別是議價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
1、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制造型企業原材料成本負擔產生深刻影響
2、小微企業議價能力更弱,無法通過提價來轉嫁上升的原材料成本
一、宏觀經濟政策密集出臺
1、3 月 5 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 2022 年 GDP 增速將為 5.5%左右
2、3 月 16 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明確經濟穩增長有力政策
3、3 月 25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關鍵:“政府—市場”的職能歸位
4、4 月 25 日,央行降準,釋放 5300 億元長期流動性資金
5、4 月 29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一個核心,八大舉措,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實現“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
(1) 一個核心: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2) 八項舉措:
疫情、政策(財政+貨幣)、投資、消費、房地產、物價、股市、平臺經濟 6、5 月 20 日,央行降息,調整住房差別化信貸政策:
一年期 LPR 為 3.7%,五年期以上 LPR 由 4.6%下調 15 個基點至 4.45%。首套減 20 基點, 針對居民住房信貸定向降息
7、5 月 25 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 六方面 33 條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出臺
8、5 月 31 日,國務院《關于印發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包括《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
二、2022 年下半年,經濟工作定位:穩字當頭 政策應出盡出穩增長 穩投資 穩地價 穩房價 穩消費 穩預期
1、財政政策:靠前發力 增發特別國債 提高財政赤字率
2、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更著重結構性寬貨幣寬信用政策
3、房地產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4、經濟工作主要任務:以政策定任務,加強任務目標傳達效率
規劃下半年的增長目標和相匹配的政策舉措。考慮到二季度經濟增速顯著回落的影響, 堅持全年 5~5.5%的增長目標并追加相匹配的政策力度,以此確立下半年的宏觀政策定位和發揮預期引導作用
1、新基建基本內容特征與范圍:
七大行業領域: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2、人工智能行業產業鏈、行業走勢與風險
3、大數據行業產業鏈、行業走勢與風險
4、5G 項目客群業務模式與風控要點
5、特高壓客群融資新模式與風控要點
6、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分析與風控要點
7、軌道交通行業產業鏈、行業走勢與風險
8、新基建領域項下供應鏈融資業務風險要點
1、房地產領域的最核心問題是泡沫化
2、房地產金融風險的形成機制與影響
3、房地產管控政策的加碼以及長效機制改革全面啟動
(1)房地產-地方財稅體系發生轉型
①在穩房價、穩地價和穩預期的機制下,房地產供應模式將從 “單一市場軌”轉向“市場-政府雙軌并行”
②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措施,特別是房地產稅全面試點
③地方政府-房地產-金融機構-地方國有企業相互促進的融資體系將全面變革 4、房地產行業風險識別切入點、重點與方法
5、 銀保監會房地產貸款檢查和關注重點與處罰案例分析
6、具體行業授信業務風險識別與防控
(1) 房地產開發貸款
(2) 房地產債券投資業務
7、從恒大債務危機看房地產調控政策轉向
1、政府融資業務的定義及運作模式
2、產業發展基金:銀行、政府、企業三者之間協同關系與管理模式
(1) 參與主體各自的訴求需要平衡
(2) 資金期限錯配嚴重,銀行資金退出不一定會很順利
(3) 銀行如何參與政府主導的產業基金
(4) 行業與項目分析能力、地方政府財力評估
2、政府融資平臺業務的風險與合規性分析
3、政府平臺投融資風險評審的關鍵點
4、地區信貸風險識別與防范及案例分析
1、如何精準判定綠色信貸項目
2、如何核算綠色信貸項目環境效益
3、綠色信貸風險評審關鍵評價指
1、堅定信心,五大支撐因素助力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企穩回升
2、保持清醒,2022 年疫后經濟復蘇將比 2020 年面臨更大挑戰
3、守住底線,今明兩年還可能面臨八大“灰犀牛”沖擊疊加風險
4、房地產政策調整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的局面,短期內房地產市場仍存在加速惡化的可能
5、穩字當頭的 2022 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定位
(1) 經濟工作重點:快速落實一攬子政策和有效需求提升,從供給側扶持政策向需求側擴張政策轉變,實現向市場型深度復蘇的順利轉換
(2) 把握新階段經濟復蘇帶來的信心提振的窗口期,對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進行中期擴容和工具創新
(3) 積極有為財政政策:擴張財政資金預算安排,集中出臺三大針對消費、投資和產業的“規模性”政策方案
(4) 靈活適度貨幣政策:解決政策利率傳導和風險分擔機制問題,推動貸款利率下行 6、堅持底線思維,提前建立并及時啟用非常規政策工具
面對疫情發展和國際局勢的高度不確定性,不僅要考慮到基準情景下的經濟下行壓力, 還必須意識到今明兩年可能發生的極端情形,堅持從結構性擴展向總量擴張轉變,需要建立 非常規政策儲備并根據需要及時使用;
7、民生政策要托底,提高就業彈性和失業保險覆蓋范圍,應對經濟下行和民生沖擊疊加帶來的“雙重風險”;
8、以構建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為目標,推動國際國內雙發大循環和要素市場化改革
9、穩增長與防風險統一
①是把握好疫情防控、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動態平衡
②加大擴張性政策力度,運用結構性政策加強對微觀主體的呵護
③謹慎處理房地產行業等重大風險,防止其風險的外溢和傳導
10、積極應對外部風險挑戰,關鍵在于以構建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為目標,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落地,推出以形成國內市場大循環為導向的新一輪結構性改革,持續釋放制度紅利, 不斷鞏固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不易成果。
---THE END---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