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張毅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以宏觀經濟趨勢分析與國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為主導,通過該課程的學習, 明晰和了解宏觀經濟的最新發展動態,及時把握政策走向,用總量分析方法,結合實際分析 與應用,深刻領悟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正確看待當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結構性調整問題,提 升工作中分析經濟問題能力,特別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及其效果。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12-18 16:14 |
(張毅 北京)
2021 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持續復蘇的一年,疫情防控的總體穩定、外資外貿的景氣持續、高新技術產業的持續向好以及全面小康目標的順利完成,為中國宏觀經濟在疫情期間的持續 復蘇提供了持續的動力和堅實的基礎,宏觀經濟呈現出“前高后低”、“結構分化”和“壓 力加劇”的運行特征。
2022 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十四五”規劃全面落實、新發展格局全面布局的關鍵之年,更是各地政府全面換屆之后的一年。
2022 年將會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再定位、經濟增長從傳統要素驅動全面向創新驅動的轉型中,從簡單的開放性發展戰略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的大轉型,全面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房地產-地方財稅體系大轉型等四大轉型全面啟動和全面疊加的年份,中長期的結構性調整將持續與短期穩增長、控風險產生沖突,經濟結構性政策與總量性政策、逆周期政策與跨周期政策之間尋找到新的平衡。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將得到極大的緩解,各方面增長表現將逐步回歸常態。預計全年實際 GDP 增速將達到 5.5%左右。
分析預測和研讀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在銀行管理或經營決策中的意義學會觀察宏觀經濟的指標、洞悉經濟長期增長成因、理解經濟增長預期轉換審視宏觀數據的視角,能以通俗易懂、掌握宏觀經濟政策發展邏輯理解當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與結構性調整內涵,準確把握信貸投資動向通過學習與培訓,樹立可持續經營發展與戰略意識,科學精準信貸投放
五、課程對象:商業銀行中高級管理人員、支行行長、公司客戶經理、零售客戶經理、
一線業務人員等
本課程以面授為主,結合當前商業銀行經營發展與轉型的關鍵時期。在此基礎上,清晰領悟 2022 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加深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認知,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守風險經營理念,處理好發展和合規的關系,提高業務風險分析與判斷能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國宏觀經濟 經濟復蘇 疫情 結構性調整 增長預測 “十四五”
(一)宏觀經濟匯總分析
1、特征:持續復蘇,呈“前高后低”、“結構分化”和“壓力加劇”
2、疫情防控成功、完整產業鏈和強大制造體系是經濟復蘇的核心基礎
3、新舊動能轉換加速:數字經濟、高新技術與產業投資持續加強
4、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導致國內輸入性通脹和上游成本上漲的沖擊,對制造業和原材料密集行業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壓力
5、房地產管控政策的加碼以及房地產長效機制改革,去金融化、去土地財政及存量調整等造成了房地產相關的宏觀變量將面臨趨勢性回落
6、疫情反復、惡劣天氣、煤電油氣等能源供求缺口等因素影響經濟復蘇
(二)宏觀經濟趨勢預測
1、宏觀經濟持續復蘇,但受基數因素和下半年復蘇勢頭放緩影響,呈“前低后高” : 預計全年 GDP 增速將為 5.5%左右,一季度將重回 5.0%之上,至第四季度趨穩于 5.6%。2、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十四五”規劃全面落實的一年,穩發展、扭轉經濟回落
3、在宏觀經濟政策再定位: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靈活寬松貨幣政策,匯率保持平穩:預計政府收入增速下降至 4.1%,M2 增速 8.5%左右,社會融資存量增速保持在 10%
4、經濟結構政策再調整與轉型:逆周期政策與跨周期政策之間尋找到新的平衡
5、供需兩端將進一步深度修復并趨于平衡,預計消費和投資增速分別為 4.4%和 6.8%
6、應對外部環境挑戰:平衡與防范
(1) 疫情防治的進程決定宏觀經濟復蘇的常態化
(2) 歐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陸續退出對人民幣匯率沖擊
(3) 美國物價上漲和赤字財政政策將加大對中國的需求影響
(4) 后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調整再調整,對我國進出口的不確定性
(一)內部四大結構性轉型全面啟動和疊加的中短期沖擊
(二)經濟增長驅動力的四個轉型
(三)從傳統要素驅動全面向創新驅動的轉型
1、傳統投資與技術投資對短期宏觀經濟穩定和中期經濟增長潛力作用 2、新基建和舊基建對于短期穩定的作用和跨周期的作用不同
(四)從簡單的開放性發展戰略轉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的轉變 1、創新引致的經濟增長停滯之“謎”
2、創新投入對經濟增長影響效應的內在邏輯
3、“十四五”期間全面啟動科技創新對 GDP 支撐效應
(五)從高污染高排放向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轉型 1、能耗雙控、雙碳戰略要求,綠色轉型
2、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3、實現“雙碳”目標要兼顧公平,要糾正“運動式”減碳
(六)從房地產-地方財稅體系的轉型
1、房地產新時代長期改革勢在必行,短期穩定需靠政府發力
(1) 土地財政轉向,城市土地的供應模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2) 堅持“房住不炒”政策,穩房價、穩地價和穩預期
(3) 為中低收入階層提供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共有產權房
(4) 恒大事件對于房地產的預期調整影響與沖擊 2、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改革定力與長效機制
(1) 在短期宏觀穩定、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要加大力度
(2) 政府發揮短期穩定的作用要遵循供求規律,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3) 要通過市場軌和政府軌來提供房地產的供給,同時保證房地產投資穩定
(4) 啟動城市土地收儲制度、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體系、城市住房供應體系等改革
(一)外部環境四大變化的中短期沖擊
1、全球疫情持續期延長,導致國內疫情防控期被動延長
2、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超過疫情前水平,引發所謂“能源危機”
3、世界經濟面臨滯漲風險,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或引發市場動蕩
4、中美大國關系緊張,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劇烈變化,地緣政治風險上揚
(二)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調整再調整,對我國進出口帶來不確定性 1、全球消費品價格的上揚將帶來中國貿易品競爭力的上揚
2、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揚,加大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
3、歐美物價上漲與赤字財政加大對中國的需求,導致對華貿易政策全面轉向
4、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調整加速和供應鏈瓶頸約束問題
5、歐美財政貨幣政策退出的溢出效應,進入加息通道
(三)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顯著擠壓企業利潤,特別是議價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
1、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制造型企業原材料成本負擔產生深刻影響
2、小微企業議價能力更弱,無法通過提價來轉嫁上升的原材料成本
(一)2021 年超常規政策退出,財政政策力度縮小、節奏后移,貨幣政策持續收緊, 使得中國宏觀經濟的政策性支撐力量全面減少
1、財政政策整體收緊
2、財政政策具有較大空間維持積極寬松的狀態
(二)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社融和 M2 增速單向下行,政策重點轉向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1、貨幣政策回歸穩健中性,廣義貨幣供給和信用規模收緊
2、貸款利率持續穩定,貨幣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3、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金融條件是全世界大國中最緊的
4、從貸款需求的角度看,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金融條件偏緊影響, 我國企業貸款需求開始出現內生性回落
5、統籌穩增長與防風險:高債務和高本息還債率下的貨幣政策定位
(三)2022 年宏觀經濟增長發展支撐動力
1、“十四五”規劃實施和項目布局、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所帶來的戰略轉換效應
2、更加注重結構優化和質量效益
3、強調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關注創新驅動
4、產業數字化加速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5、綠色經濟、綠色能源加快發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實施
6、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
(一)正確認識和理解
1、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
2、把握市場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
3、加強對國計民生初級產品供給和保障
4、加強和防范化解重大系統性金融風險
5、加快落實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二)2022 年中央經濟工作定位:“穩” 1、財政政策:更加積極
2、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更著重結構性寬信用政策
3、房地產政策:維持“房住不炒”,強調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4、經濟工作主要任務:以政策定任務,加強任務目標傳達效率
1、高度重視 2022 年價格環境的復雜性,積極以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決定了宏觀調控需要進行分類精準調整
2、堅持從系統論出發,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科學實施宏觀政策
(1) 統籌解決周期性問題與結構性問題,實現增長動力與波動管理有機統一
(2) 保持相對寬松的宏觀政策環境,積極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
(3) 財政政策需要出臺消費導向的減稅降費政策和民生導向的收入補貼措施
(4) 貨幣政策需要做好應對經濟增速回調以及美聯儲“加息縮表”風波的準備 3、保持適度的 2022 年宏觀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在 5.5%左右
4、完善宏觀審慎調控框架,注重穩增長與防風險在中長期內的動態平衡
5、加快十四五規劃項目落地,提升基建投資增速,發揮跨周期調節作用
6、推進關鍵要素市場化改革,理順煤電價格關系,做好應對全球能源危機的準備
7、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稅費減免政策和就業穩崗補貼,扭轉中小微企業全面放緩態勢
8、科學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手段優化疫情管控方式
9、利用好預期管理工具,加強市場溝通,降低宏觀政策的不確定性
10、在新發展格局的統領下,深入推進結構性改革和結構調整,通過構建新紅利和解決結構性問題來充分釋放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空間。
---THE END---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