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徐巍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銀行是金融體系的核心機構,承擔著儲蓄、貸款、匯兌等核心業務。作為專業的金融機構,銀行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等方式,為個人和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滿足其資金需求。同時,銀行還承擔著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職責。在現代社會中,銀行已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保障了個人和企業的經濟安全。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1-24 14:29 |
第一部分 概況
一、基本思路
1、商業銀行風險文化頂層設計的思路和套路
2、提升對操作風險、道德風險識別和量化的能力
3、提升高管及風險管理人員的自我保護
4、關于風險管理三道防線的前沿理論:大聯合監督機制
5、課程的三個亮點:聲譽風險、消費者保護、銀行員工勝任力
二、課程特色
1、小故事以案說法,不講大道理(全部使用真實案例)
2、多用視頻、圖片,不照本宣科
3、注重時效性,主要使用後郭樹清時代監管規則及18大以后的案例
4、通過人性和心理學解讀,強調合規要保持理想,但不能理想主義
三、主要案例:
1、2015年,寶萬之爭(項俊波案)
2、18大之后金融系統重大反腐案
3、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案件
4、池子手撕中信銀行案例
5、其他案例:
(1)某銀行柜面非常規手段推銷保單案
(2)某支行未履行反洗錢義務案
(3)某支行設立小金庫案例
(4)某二級分行以購買客戶名單名義職務侵占案件
第二部分 基本邏輯框架
一、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概論
1、正確認識風險是一種不確定性
案例:人性對風險的放大和聚集效應
2、政策解讀:《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管理辦法》、
3、政策解讀:《消費者權益保護行為準則》
4、政策解讀:《投訴處理管理辦法》
5、關于案件責任追究
6、黨建在合規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黨管干部、三重一大到黨管一切)
二、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風險點
1、西方風險管理理論與中國國情的最佳實踐
--以人性為導向的伴隨式風控
2、戰略在哪里,風控就在哪里
--領導需要什么樣的風控,我們就成為什么的風控
3、正確面對商業銀行面對的兩大風險
--下對上風險:聲譽風險、舉報風險、消費者保護風險
--上對下風險:行業監管風險、內部監督風險(巡視紀檢)
4、從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看信貸風險案例解讀
(1)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控制信貸風險效果不佳。
(2)貸款辦理手續不規范,部分貸款審批流于形式。
(3)放貸后還款監管不力,情況不明。
(4)內控失效導致的以KPI為驅動的集體舞弊。
(5)擔保人拒不履行保證義務。
三、以職業操守為底層邏輯的商業銀行合規文化
1、誠實信用,勤勉盡職
2、守法合規,保護商業秘密與客戶隱私
3、專業勝任,公平競爭
4、合規文化“1、2、3、4、5”系統
(1)合規的“一核心”指標
(2)“經營與監督”兩線條
(3)合規的“三叉點”定位
(4)合規的四職能分離原則
(5)向華為學習風險管理頂層設計
--任正非8643原則再解讀
四、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勝任力
1、最大誠信是契約有效性的根基
? 管住自己的嘴,管好身邊的人
? 保持理想,但不要理想主義
2、 銀行人員綜合業務能力
? 基礎的邏輯、寫作和溝通能力
? 大膽懷疑和小心求證的能力
? 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 對抗情緒反芻的能力:無畏壓力、自我釋壓和享受孤獨
? 從策略者到“愿景”者的能力
3、 躬身入局、挺膺負責的能力
? 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學會理解
? 家國情懷、政治敏感和政治定力
? 保持銳度、鈍感和正信正念
? 堅持閉環:在無意識中得到螺旋式上升
4、數字轉型下的商業銀行風險文化
建立以承受能力為核心的風險觀,開展案例驅動的降維打擊
風險文化的頂層設計:用軟約束強化全員自覺,用硬約束提高違規成本
控制風險的兩大抓手:找到合適的人,把錢分清楚
用好風險清單(基于全樣本的黑名單和灰名單)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