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杜良鵬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領導力是激發團隊潛力、推動組織目標實現的核心能力。優秀的領導者具備明確的目標導向、卓越的決策能力和卓越的溝通技巧。他們鼓勵團隊成員積極參與,發揮個人優勢,共同應對挑戰。領導力不僅在于指導團隊完成任務,更在于激發團隊成員的激情和創造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優秀的領導者能夠帶領團隊不斷前行,實現共同的目標和愿景。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3-04 10:55 |
[課程背景]
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戰略機遇不斷涌現,但我們又處在快速多變的環境中,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都在上升,擁有現代技術與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相對短缺,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因此,培養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是我們現階段的一項主要任務,我們廣大的管理從業者要清楚認識到時代的需求,以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迎接從技術到管理的轉變。
[課程收獲]
1. 理解從技術到管理的角色轉變,并對管理有深刻的認知;
2. 學習管理的四大基本職能,樹立底層管理邏輯;
3.認知到目標制定和計劃管理的重要性;
4.從五個層面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授課特色]
體系化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戰案例+現場的角色扮演+簡單易用的管理工具
[課程對象]中層管理者、儲備干部
[課程時間] 2天(6小時/天)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 從技術到管理的角色轉換
1.專業卓越不等于管理卓越
2. 案例:彼得原理的討論
3.從員工到主管角色轉換
4.角色轉換失敗的原因
5.如何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6. 討論:我們對優秀的管理者如何定義
7.組織產生和特征
8. 自然人到組織人
9. 管理者的產生
10. 組織和管理者的分工
11. 管理者的位置
12. 管理者的要義
13. 管理和實物工作比例分配
14. 四大管理職能
15. 制定目標
16. 案例:管理者帶隊伍的邏輯
17. 組織設計
18. 影響員工
19. 討論:管理者如何提升自己的領導力
20. 監控糾偏
21. 各層級對管理者的期望
22. 計劃職能的重要性
23. 討論:計劃和目標的關系
第二部分 五項管理技能提升訓練
1.1 如何打造高效團隊
1.2 對團隊的認知
1.3 個人績效和組織績效
1.4 如何打造高績效團隊
1.5 討論:高績效團隊的典型特征
2.1 如何有效授權
2.2 授權的必要性
2.3討論: 哪些工作可以被授權
2.4 有效授權的步驟
2.5有效授權的原則
2.6 有無授權的員工表現
2.7 討論:如何應對逆向授權
3.1 如何輔導和激勵下屬
3.2 輔導的概念
3.3 OJT培訓的重要性
3.4 國際培訓標準
3.5 培訓前七個問題
3.6 OJT培訓設計
3.7 討論:培訓在什么時候最有效
3.8 輔導的思考和作用
3.9 指導的態度和方法
3.10 有效激勵
3.11 案例:華為公司人力激勵的三個著力點
3.12激勵的理論和模型
3.13 討論:為何員工老是感覺報酬不公平
3.14 員工的績效為何令人失望
3.15 如何有效激勵下屬
3.16 《一分鐘經理》和激勵五要素
3.17 六大經典激勵理論解析
3.18 討論:對于員工激勵,哪些要素關乎激勵效果?
4.1 如何對待問題員工
4.2 問題員工分類與處理方式
4.3 DISC人格測試
4.4 討論:如何對老虎型人格員工進行溝通管理
4.5 討論:如何對貓頭鷹型人格員工進行溝通管理
4.6 討論:如何對孔雀型人格員工進行溝通管理
4.7 討論:如何對綿羊型人格員工進行溝通管理
5.1 如何發現和解決問題
5.2 員工錯誤發現率統計
5.3 發現問題的原理
5.4 發現問題的技巧
5.5 解決問題的步驟
5.6 演練: SWOT分析法的運用
5.7 演練:用結構化思維推動問題解決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