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李洪源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關乎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力行業正朝著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智能電網、清潔能源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了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效率,降低了環境污染。同時,電力行業也面臨著能源結構調整、市場需求變化等挑戰。因此,電力行業需要不斷創新,加強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以適應市場變化,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3-15 13:56 |
課程背景:
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作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指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新時代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為指導電力行業科學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國家能源局在組織11家研究機構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電力系統轉型若干重大問題研究的基礎上編制了《藍皮書》
《藍皮書》明確了新型電力系統是以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為基本前提,以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電力需求為首要目標,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為主線任務,以源網荷儲多向協同、靈活互動為有力支撐,以堅強、智能、柔性電網為樞紐平臺,以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基礎保障的新時代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
本課程將帶領學員了解我國當前發展新型電力系統的現狀以及遇到的挑戰,并且深度解讀《藍皮書》中的內涵。
課程收益:
● 了解什么是新型電力系統
● 理解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的現狀和遇到的挑戰
● 掌握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發展路徑和時間節點
● 明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點任務和難題是什么
● 對標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借鑒經驗和教訓
課程時間:1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電力行業各級領導、優秀員工、骨干員工
課程方式:講師講授+案例分析+視頻討論+引導思考
課程大綱
第一講: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現狀與問題挑戰
一、發展現狀
1. 供應保障能力穩步夯實
2. 綠色低碳轉型不斷加速
3. 系統調節能力持續增強
4. 技術創新水平持續提升
5. 體制改革攻堅成效突出
二、問題挑戰
1. 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保障電力供應安全面臨挑戰
2. 新能源快速發展,系統調節和支撐能力提升面臨掣肘
3. “雙高”特性日益凸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面臨挑戰
4. 從以源為主擴展到源網荷儲,調控技術手段和網絡安全防護亟待升級
5. 電力系統科技創新驅動效能需持續提升
6. 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體制機制亟待完善
第二講:形勢要求與內涵特征
一、新形勢新理念提出的新要求:電力系統重點實現四個轉變
1. 功能定位轉變:由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向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引領產業升級轉變
2. 供給結構轉變:以化石能源發電為主向新能源提供可靠電力支撐轉變
3. 系統形態轉變:由“源網荷”向“源網荷儲”轉變,電網多種新型技術形態并存
4. 調控運行轉變:模式由源隨荷動向源網荷儲多元智能互動轉變
二、新型電力系統的內涵和特征
1. 什么是新型電力系統
2. 新型電力系統四大基本特征
1)安全高效——基本前提
2)清潔低碳——核心目標
3)柔性靈活——重要支撐
4)智慧融合——必然要求
第三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三步走”發展路徑
1. 加速轉型期(當前至2030年)
2. 總體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
3. 鞏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
第四講:總體架構與重點任務
一、加強四大體系建設
體系一:電力供應保障性支撐體系建設
1)利用各類電源互補互濟特性,構建多元綠色低碳電源供應結構
2)穩住煤電電力供應基本盤
3)打造“新能源+”模式
4)統籌不同電力供應方式,實現遠距離輸電與就地平衡兼容并蓄
體系二:新能源高效開發利用體系建設
1)推動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體化
2)推動主干網架提質升級、柔性化發展
3)推動分布式新能源就地開發利用
4)推動分布式智能電網由示范建設到廣泛應用
5)推動多領域清潔能源電能替代
體系三:儲能規?;季謶皿w系建設
1)統籌系統需求與資源條件,推動抽水蓄能多元化發展和應用
2)結合電力系統實際需求,統籌推進源網荷各側新型儲能多應用場景快速發展
3)推動新型儲能與電力系統協同運行
體系四:電力系統智能化運行體系建設
1)建設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新型調度運行體系
2)推動電網智能升級
3)打造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4)構建能源數字經濟平臺
二、三維創新支撐
創新一:新型電力系統標準與規范創新
1)完善源網荷儲各環節相關標準
2)加強電力安全領域標準研究
3)推動電力市場相關標準出臺
4)提前謀劃新技術新業態領域標準
創新二:強化核心技術與重大裝備應用創新
1)清潔安全高效發電技術裝備
2)先進靈活高效輸配電技術裝備
3)規?;?、高安全性儲能技術裝備
4)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技術
創新三:強化相關配套政策與體制機制創新
1)建立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市場體系
2)發揮價格政策的關鍵引導作用
3)完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投融資和財稅政策體系
4)打造自主創新的技術研發體系
5)構筑綠色低碳、競爭有活力的電力工業體系
6)完善先進高效的電力行業治理體系
第五講: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能源電力轉型鏡鑒
一、主要發達經濟體能源電力轉型戰略路徑
1. 歐盟注重碳減排,同時關注能源安全
2. 美國注重能源獨立,加速能源技術商業化發展
3. 日本注重電力穩定供應,積極整合可再生能源與氫能
二、對我國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借鑒
1. 提升終端電氣化水平
2. 大力發展分布式新能源
3. 推進多時間尺度儲能規?;l展
4. 加快布局氫能產業
5. 推動CCUS技術應用
6. 推動大電網的柔性可控互聯
7. 提升能效管理
8. 積極推動電力市場建設
9. 出臺金融、財政、法規政策助力低碳產業發展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