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粟長風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思維、情感與行為的科學,它深入探索人的內心世界,揭示人類行為的內在動機和規律。心理學不僅關注個體的成長與發展,也研究社會互動與群體行為。它幫助我們理解人類行為的多樣性,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在現代社會中,心理學知識廣泛應用于教育、企業管理、心理咨詢等領域,為人們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支持,促進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3-25 10:56 |
【課程背景】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高達28萬人自殺死亡,其中有10萬人是青少年。80%以上的自殺者在自殺前都曾經給過身邊人清晰的警示。絕大多數自殺者,在專業力量的幫助下,都是可能被拯救的。通過短時間建立與處在應激狀態的人的關系,平衡應激者內在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危機干預可以有效引導處在危機狀態的人,幫助他們擺脫短期的失衡狀態,并且將帶來長期心理創傷的可能降到最低。
本課程將通過大量實踐案例,以相關心理學作為理論支撐,將危機干預教學與場景模擬相結合,通過實戰演練盡可能真實還原危機干預現場,幫助學員學會分析應激類型,掌握快速建立關系的方法,以及短期平衡應激者的內心,爭取時間幫助和引導應激者接受專業力量的幫助,以及減少造成應激者長期心理創傷的可能性。
【課程收益】
? 初步具備危機干預的能力,學會覺察識別危機、準確判斷評估風險程度。
? 通過理論知識,更加理解來訪者或他人的情緒、行為以及背后原因,理解處于心理危機中的人。
? 能夠有效實施干預,減少心理危機帶來的傷害。
? 認識內在自我,察覺內在突兀情緒,緩解情緒問題。
【課程特色】
? 實用性強:理論+鮮活實例,內容新穎且緊扣問題痛點,簡單易懂,學會立刻就能使用。
? 重視實踐:大量實踐與互動環節,課程氛圍輕松愉快,讓學員在聯系與實踐中真正學會,學懂核心技術在復雜現實情況中的應用。
? 發散思維:全程使用教練的啟發式教學,調動學員積極思考。能夠應用組織行為學、博物學、教練技術、顧問技術、引導技術、催眠技術、領導力、NLP等理論和實操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有效方案,開拓學員固化思維。
? 技術獨到:造夢式催眠創始人,用獨特的心理學和管理學角度,以工科的邏輯思維,解讀和剖析人格特性,解決關鍵問題。
【課程對象】
? 企業中高層管理者、部門主管、團隊主管、后備干部、資深員工等相關心理骨干
? 心理老師、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 心理咨詢師、臨床心理科、精神科醫生
? 司法系統心理治療矯正工作者、社區、社會工作者
? 心理學愛好者以及有需要的人群
【課程時長】
2天(支持1天精華版)(6小時/天)
【課程大綱】
一、什么是危機干預
1.1. 什么是危機
? 危機的定義
ü 被打破的內在平衡
① 生理
② 心理
③ 社會功能
? 案例分析
ü 自然災害
ü 社會人際
ü 嚴重身體傷害
1.2. 什么是危機干預
? 恢復短期內在平衡
? 避免長期心理創傷
? 案例分析
? 互動討論
1.3. 危機干預的2個目標
? 最低治療目標:解決危機,內在平衡恢復到危機前水平
? 最高治療目標:提高應激者心理平衡能力,高于危機前水平
1.4. 非專業工作者為什么要學習危機干預
? 危機干預只有一次機會
? 評估自殺風險
? 現實環境需求
? 案例分析
二、心理危機人群心理分析
2. 1. 理解危機中的人(危機信號)
? 軀體不適
ü 案例分析
? 情緒起伏
ü 案例分析:情感情緒方面
ü 案例分析:人際關系方面
? 認知狹隘
ü 案例分析:注意力與集中力
ü 案例分析:外貌與衛生狀態
? 行為極端
ü 案例分析
2.2. 導致一般危機的四種來源
? 發展性危機
? 境遇性危機
? 病理性危機
? 存在性危機
2.3. 危機事件后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人群
? 幸存者: 新歷了創傷事件,可能同時是傷員;常有恐懼、內疚自責甚至罪惡感,憤怒。 可能拒食、自殺。尤其關注喪親(孩子、配偶)者。
? ②罹難者家屬: 常有悲傷、憤怒、自責。 當親人獲救的希望落空,悲傷可能轉化為憤怒,指向救援人員或政府。予以理解、支持、合理宣泄情緒
? ③救援人員:救援中受傷或同伴死亡; 目睹災難現場(驚恐、悲傷)、救援任務的成效(失望、內疚、無價值感) 武警官兵、志愿者、媒體工作者、醫務救援者、當地公務員群體
? ④社會大眾: 間接通過媒體得到訊息,可能感到人生無常、喪失生活信息。原本心理脆弱或患有抑郁癥等疾病的患者,可能受影響較大
? 分析討論
? 情景模擬練習
2.4. 四維度判斷應激者危機程度
? 持續時間
? 精神疾病
ü 表演型人格
ü 自戀型人格
ü 障礙邊緣型人格
ü 強迫型人格
ü 依賴型人格
ü 反社會型人格
? 人格障礙
? 雙向情感障礙
三、心理危機干預過程
3.1. 心理危機等級
? 低危機
? 中危機
? 高危機
3.2. 處理危機事件的三個對策
? 安全把握
? 聚焦核心
? 探索資源
3.3. 危機干預的ABCs模式(REBT療法)
? 誘發性事件(A’s)
? 主觀思考(B’s)
? 情感和行為(C’s)
? (附加,不是主流內容)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S’s)
3.4. 危機干預六步法
? 確定問題
? 保證救助者安全
? 給予支持
? 提出并驗證可變通的應對方法
? 制定計劃
? 得到承諾
四、針對自殺的危機干預
4.1自殺風險評估
ü 一個人無論何時具備以下危險因素中的5項以上,或某些危險因素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都可被視為處于自殺的高風險期
ü 有自殺家族史。
ü 有自殺未遂史。
ü 最近經歷了心愛之人去世、離婚或分居。
ü 最近由于經濟損失或受虐而導致家庭不穩定。
ü 最近遭受了軀體或心理創傷,經歷過創傷性事件的人,比如性侵、霸凌、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陷入巨大的創傷和經歷過的軀體、心理或性虐待中不能自拔。
ü 有包括抑郁癥在內的精神疾病,目前處于抑郁癥的恢復期或正在住院治療(抑郁癥患者初次服用精神類藥物以后的一段時間自殺風險反而會升高)。父母、子女或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有人得過抑郁癥,那么這個人得抑郁癥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高出2~10倍
ü 有藥物或酒精濫用史。
ü 長期處于壓力和緊張的氛圍中,并且情緒無法得到疏解的人。
ü 有失敗的醫療史。
ü 已經制訂了具體的自殺計劃。
ü 獨居,而且與他人失去聯系。
ü 在分配個人財產或安排后事。
ü 有特別的情緒和行為改變,比如冷漠、退縮、隔離、易怒、恐慌、焦慮等,或者社交、睡眠、飲食、學習、工作習慣發生改變。
ü 有嚴重的絕望感或無助感。
ü 有憤怒、攻擊性、孤獨、內疚、敵意、悲傷或失望等情感表達。
ü 性格比較內向、敏感、悲觀、自卑。
? 口頭言語線索
ü 直接表達
ü 間接表達
? 行為線索
? 提升危險的環境因素
4.2常見自殺誘因
? 逃避難以承受的痛苦
ü 案例分析
? 改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ü 案例分析
? 緩解緊張、焦躁的情緒
ü 案例分析
? 尋求他人的幫助
ü 案例分析
4.3心理危機工作的個人限制
? 挽救人的“自救意識”
? 不為他人行為負責
? “盡一切可能”的界限(情景練習)
ü 戀人流露自殺念頭/出現自殺行為時
ü 同事流露自殺念頭/出現自殺行為時
ü 家人流露自殺念頭/出現自殺行為時
ü 學生流露自殺念頭/出現自殺行為時
五、自殺危機干預方法
5.1. 建立關系
? 溝通與交流
ü 尊重和理解不同人的差異
ü 開放式提問,引導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回憶與細節
ü 傾聽與肯定
ü 適當重組對方的表述(表達傾聽意愿,驗證自身理解)
ü 尋找并探討核心問題
? 溝通的誤區
ü 認為不可以直接和自殺者討論自殺話題
ü 與自殺者自殺理由進行辯論和說教,討論自殺的對錯
ü 弱化自殺者提出問題,認為問題微不足道
ü 用愧疚感或威脅來組織他自殺
ü 頻繁且單一的敷衍安慰
ü 試圖給自殺者做精神疾病診斷
ü 對自殺者訴說內容表露消極態度
? 案例分析
? 情景模擬
5.2. 收集分析自殺者主要危機來源
ü 家庭
ü 學業
ü 工作
ü 醫療
ü 生活和精神
? 案例分析
? 互動討論
5.3. 嘗試進行危機化解
? 幫助對方解決現實困境
? 持續性精神支持
? 創造給對方進行精神科醫學治療的條件
5.4. 幫助自殺者制作安全計劃
? 幫助自殺者建立自殺信號預警機制
? 為自殺者提供可以立即求助的對象
? 盡可能避免自殺者接觸自殺誘因
? 尋找支撐自殺者生活的要素
5.5. 判斷是否報警
? 報警的后果
ü 對自殺者
ü 對報警人
? 報警需要告知當事人嗎
? 報警的判斷因素
ü 自殺者是否有生命危險
ü 自殺者是否攜帶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
ü 自殺者是否有明確自殺意愿并失聯
5.6. 社會支持系統
? 工具性支持
ü 案例分析
? 情感性支持
ü 案例分析
六、危及干預的情景模擬練習
? 案例分析
? 情景模擬
? 互動討論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