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張小平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核心,承擔著貨幣存儲、信貸發放、資金結算等多項職能。它不僅是個人和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要平臺,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通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銀行有效調節社會資金流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銀行還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在數字化時代,銀行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率,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體驗。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3-29 15:49 |
課程背景:
近年來商業銀行從業人員犯罪案件呈現發案多點位、罪名集中化的特點,2015年-2022年,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犯罪案件達到3594件,這些數據背后的特點如何?有什么趨勢?作為商業銀行,需要研究和探討。從預防做起,嚴格落實案件防控的制度建設、流程控制、培訓教育迫在眉睫。
2023年5月,金融監管局掛牌成立,金融監管的監管重點目標是在三期疊加的環境下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保障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合規經營。將會嚴防重點領域金融違法犯罪,堅持內部管控、行業自律與外部監管三管齊下。
商業銀行如何管好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業務?管控員工行為的重要性顯得愈發突出,如何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行為管理》的要求下,做好本行員工行為管理工作的落地和執行,是擺在高管層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本課程將圍繞監管要求,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進行講授,一方面,通過從業人員犯罪的數據分析,了解銀行案件特點,對照開展本行的案防工作,做好常態化警示教育;另一方面通過監管2022年的處罰情況,了解處罰的主要領域,了解監管的重大關注點和監管變化趨勢,對照本行的經營管理現狀,預防、改進,避免出現大的合規問題;最后從銀行的員工行為管理入手,梳理員工行為管理的要點、難點和堵點,詳解員工行為管理的操作要點,讓銀行管好人、管好業務、把控好合規風險。
課程收益:
● 讓學員從從業人員案件的分析中知道自己離犯罪的距離,審視自己的疏忽、想當然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案件防控,從每一個業務流程開始
● 幫助學員了解外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政策、監管重點,在其他銀行的處罰案例中樹立起合規管理的自覺性,認識違規違法的嚴重后果,加快形成主動合規、我要合規的局面。
● 讓銀行更加關注從業人員行為風險的防控,做到有針對性的管控并切實有效地防范行為風險發生。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各行風險部、運營部、合規部、法務部、業務部門、支行全體員工
課程方式:全案分析+要點剖析+現身說法等
課程大綱
引言:在銀行業監管制度不斷“扎牢”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犯罪率、案件數量、涉案內容都不斷發生著變化
導入:2015年-2022年金融機構人員犯罪調查
第一講: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犯罪的總體情況(案件態勢分析)
一、非法吸收存款罪、詐騙罪案件數量最多
案例:某城商行員工非法吸收存款罪
案例:某國有銀行員工造假騙貸涉嫌詐騙罪
二、涉案較多的其他罪名-違法發放貸款罪、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
案例:某信用社張某的違法發放貸款罪案例
案例:某農商行行長李某的職務侵占罪
三、銀行類金融機構涉訴案件占比較高-銀行、保險、其他、基金
第二講: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犯罪案件被告人畫像
一、自然人被告人畫像
1. 男性占比高
2. 判處重罪的占比較高
3. 被告人為一般員工的占比67.23%
4. 構成累犯的占比26.14%
二、非自然人畫像
——17個、判處罰金
第三講: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犯罪案件犯罪行為畫像
1. 業務經營風險、內部腐敗風險突出,占比超七成
2. 涉案金額在一億元以上的占比6.73%
3. 犯罪行為平均暴露周期為3.86年
4. 內外勾結類案件占比58.78%
5. 利用職務便利的案件占比34.45%
第四講: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犯罪案件特點分析
特點一:總量波動式下降
——雙維度呈現集中性—犯罪罪名的集中性、所涉機構的集中性
特點二:個別犯罪手段升級化
——隱蔽性危害性有所上升
1. 暴露周期的延長
2. 形式合法和實質非法的交織
3. 職務關聯性犯罪進化為“暗腐敗”“微腐敗”“同盟型腐敗”
特點三:犯罪形態連式延伸,關聯犯罪增長引發新風險
第五講:從業人員犯罪原因探析
一、金融機構合規機制建設有待完善
1. 業務合規制度建設不健全
2. 合規機制覆蓋不全面
二、新技術新業態中藏著新金融風險
三、金融強監管與難執行的制度錯位
案件分析:以案說法,進行案件的剖析并進行原因深度剖析
1)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席蔡鍔生案
2)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行長田惠宇案
3)國家開發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何興祥案
4)富滇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 曹艷麗案
第六講:監管對銀行機構的處罰分析
一、2022年處罰概況
1. 呈現特點:宏觀微觀兼顧、機構人員并重、傳統新興兩手抓
2. 重點關注:公司治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信貸業務資金流向、資產質量管理
3. 處罰對象:機構人員雙罰的趨勢愈發明顯
二、三個維度看處罰
維度一:地區分布
維度二:機構分布(從罰單數量及罰沒金額分析)
分析:金額最高10家銀行
維度三:職能領域分布
1)涉及21個領域
2)信貸管理、反洗錢、員工行為與安防、結算與現金管理受罰較重
3)配合監管、員工行為與案防、征信、消保處罰增幅較大
三、員工行為與安防的處罰
導入現狀:處罰力度不斷加大
1. 員工行為與安防受罰的主要問題
1)案件管理不到位
2)案件信息瞞報遲報
3)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
4)未嚴格執行輪崗、強制休假
5)行為排查流于形式
2. 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的處罰上升趨勢最大
第七講: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行為管理
一、監管對銀行業就融機構員工行為管理的監管歷程
1. 目標:建立“不敢違規、不能違規、不想違規”的有效機制
2. 重要規范性文件:《銀行業金融機構興業人員行為管理指引》、《關于預防銀行業保險業從業人員金融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中銀協《銀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和行為準則》
二、銀行如何打造從業人員行為管理體系,實現行為風險全管控(搭建6個方面)
要點:將“行為風險”作為面臨的主要風險類別,納入到全面的內控合規中統籌管理
1. 管理架構與責任體系——壓實主體責任,是加強人員行為管理的組織保障
1)突出頂層合規的治理層級
2)堅持協同聯動的管理架構
2. 管理制度體系——強化制度建設,是加強人員行為管理的根本保障
1)從業人員管理基本政策
2)專項工作制度機制、流程與操作細則
3. 管理工具與機制——豐富工具機制,是加強人員行為管理的關鍵抓手
1)事前,多渠道收集行為信息
2)事中,全方位防控風險事件
3)事后,多維度應用精準賦能
4. 監督與責任追究——堅持從嚴治行,是加強人員行為管理的必然要求
1)嚴格責任追究機制
2)細化問責標準與流程體系
3)加大問責處罰力度
5. 從業規范教育——文化教育為先,是加強人員行為管理的軟動力
1)加強教育培訓
2)加強警示教育
3)加強合規文化建設
6. 信息化基礎建設——科技手段,是有力促進人員行為管理的工具
解讀:《銀行業金融機構興業人員行為管理指引》
分析:銀行員工行為常見50項“違規必罰”行為(案例分析)
方式: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案例選擇(可進行全面講解或進行需求條款選擇講解)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