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靳大衛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基層管理是組織運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直接關乎組織的執行力和效率。優秀的基層管理者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更懂得如何調動團隊積極性,確保各項任務得以高效完成。他們深入一線,了解員工需求,及時解決問題,為組織創造穩定和諧的工作環境。同時,基層管理也是戰略落地的關鍵,他們負責將高層決策轉化為具體行動,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因此,培養和選拔優秀的基層管理者,對于組織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4-01 16:11 |
激活個體|重塑文化|賦能組織|實現目標
【課程簡介】
課程時間 | 1天 6小時/天 |
授課對象 | 總裁、中高層管理者 |
授課方式 | 內訓/公開課 |
【課程背景】
沒有成功的管理者,只有時代的管理者!很多企業還沒有徹底適應新生代員工(80-90后)的做事方式和風格,大批00后即將在2022年涌入職場,他們被稱為Z0時代的新新生代。
他們大部分出生在21世紀,崇尚自由,有實力、有精力、有個性,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他們更喜歡獨立,追求意義,為愛發電,不再被缺錢的焦慮驅動,而是被意義的動力驅動。不是我們了解了他們,就了解了未來,而是他們就是未來!
本課程設計,以新生代員工的九大底層邏輯為基礎,重新定義管理者的定位和認知;以萃取優秀組織對新生代員工的管理經驗為標準,助力時代管理者鍛煉出新思路和新能力,幫助其掌握敏捷人才培養的方法、理論及體系并形成良性循環。
【課程收益】
● 創辦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稻盛和夫,提出成功方程式:成功=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 本課程就是從改變思維方式、激活事業熱情、訓練運營能力、萃取經驗方法四個維度,幫助組織在人才培育上,鍛煉出新的能力來,突破管理瓶頸,打造高績效團隊。
【課程特色】
l 本課程屬于靳大衛老師版權課,積累于銀行、保險、醫藥、制造、物流、IT、互聯網等多個行業經驗萃取而成,經過反復驗證受客戶認可;
l 本課程已進行500多人公開課認證,授證學員有人力資源管理者、企業中高管、人資項目顧問等,并被帶回企業進行實踐,被學員認為最落地的職場能力培養課程;
l 本課程研發團隊均在員工職業發展領域、課程開發、及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工作十年以上,涉及新興行業、大型國企、央企及民企等,有充足的研發案例支撐。
l 本課程從改變思維方式、激活事業熱情、訓練運營能力、萃取經驗方法四個維度,幫助組織在人才培育上,鍛煉出新的能力來。
【授課形式】
??不是培訓 是訓練,每個知識點講解完畢,立即復盤+分享
??課程設計:四個一結構,“一個知識,一個場景,一個痛點、一個成果”
確保學員能夠:聽的懂、拿得走、用得上、有實效。
課程大綱
第一講:新生代員工的九大底層邏輯
一、 新生代員工的定義
解析:原指80、90后,被尊稱為“小鮮肉”
還未完全了解他們,00后將在2022年大批量進入職場。
二、 Z0時代“代溝”知多少?
1. 代溝測試:Zqsg,dbq,u1s1
2. X世代、Y世代、Z世代的定義
3. XYZ世代人的特點
案例1:電視劇《人世間》的代溝
互動1:根據00后的生活背景,如果用三個詞形容00后,你會用哪三個詞?
三、 Z0時代的九大特點
1. 富足(不是富有)
00后的底色是富足,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窮過。
案例1:視頻《當部門來了一個00后》
案例2:在“開封菜”打工
數據1:2019年騰訊調查00后人均支配收入比較
解析:他們的錢是他們的,父母的錢也是他們的。
2. 感性 (理性=功能,感性=我喜歡)
互聯網的表達方式:40%的人用表情包交流。
案例1:00后的交流方式
案例2:Facebook的廣告文案
3. 顏值 (美即是正義!)
你說了不算,我看著好,才行。
案例1:買基金看臉不看表
解析:你美你下來,你丑靠邊站。
4. 愛國(骨子里帶著的情懷)
他們長大時,國家已經強大!
案例1:視頻《00后留學生談:中國的月亮更圓》
案例2:60-80年代人的“崇洋媚外”
解析:從國外回到國內,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5. 獨立
不喜歡團建,不喜歡加班!
案例1:下班后的年代表現
案例2:“加班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案例3:視頻《項目經理與00后小趙》
6. 懶宅
追求生活最優解!
案例1:網絡的00后的“四懶文化”
案例2:懶人家具崛起的希望
7. 養寵
我可以得過且過,但絕不會虧待你!
案例1:2019中國寵物食品產業研究報告
解析:沒有我吃的,也不能虧待了你,誰讓我是你主子呢?
8. 養生(朋克)
啤酒里面加枸杞,可樂里面加黨參
案例1:熬最長的夜,抹最貴的眼霜
案例2:一邊作,一邊養生的故事
9. 意義(為愛發電)
不是被缺錢的焦慮驅動,而是被意義的動力驅動
案例1:離職是因為領導不聽話
案例2:一份調研報告
案例3:視頻《張經理與00后小趙的對話》
解析:我們無法改變他們,正如無法把他們來回過去的年代一樣。
焦慮是一種死能量,意義是一種生能量。
我們要做“時間的朋友”,就必須和他們做朋友,只有和他們做朋友,才是時間的朋友。
第二講:新生代員工創新管理的底層邏輯
一、 雙因素理論
1. 雙因素理論的來源
2. 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的定義
3. 重新解讀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案例1:任正非談組織標準
案例2:視頻:首個云上阿里日
案例3:李敖談高鐵列車理論
解析:儀式感的重要性:沒有形式就沒有內容!
滿意的對立面不是不滿意,而是沒有滿意感;
不滿意的對立面也不是滿意,而是沒有不滿感。
二、 創新管理的四個思路
1. 給任務的時候一定要明確
2. 要善于定好小目標
3. 一定要給年輕人及時反饋
4. 不要吝嗇鼓勵
案例1:字節跳動的游戲激勵模式
案例2:“放哪吧!”
案例3:一塊糖(瓜子不飽是人心)
解析:“你們這代人聚在一塊兒,不是老鄉,就是同學;
而我們這代人聚在一起,憑的是共同的愛好和互相點贊!”
三、 正確看待“新生代員工離職”
1. 新生代員工離職率分析
案例1:60年代到00后一生換工作次數
互動1:員工離職你會與他面談嗎?
2. 處理離職的三問一核心
【三問】
1) 你為什么離職?
2) 是不是不可逆轉?
3) 接下來該怎么辦?
【一核心】
站在下屬立場考慮問題,即換位思考!
案例1:認識“窄化效應”
案例2:臺塑集團王永慶處理高管離職
解析:“戒急用忍”,就能生發智慧 !
3. 處理離職的“三開”境界
1) 開罵
2) 開忍
3) 開心
解析:把處理辭職,變成一次關系經營。
4. 處理離職的三個建議
1) 進行離職面談
2) 建立交流平臺
3) 保持生長環境
案例1:寶潔中國校友會
互動1:帶領復盤+老師點評
解析:談話的目的:留不住人,留心;
離職員工是組織很好的外部資源。
第三講:重新認識“管人理事”
一、 企=人+止
1. 企業的一切問題就是到人為止
2. 干部就是要把最高注意力放在人身上
3. 企業最重要的是人,最大的競爭力也是人。
案例1:國企改上市公司的秘密
二、 管人的兩只抓手:“明理”和“歷事”
案例1:孫猴子變成斗戰圣佛
案例2:任正非談《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互動1:管理是管人來了,還是管事來了?
互動2:3-5年內,你管理的下屬可能會是誰?有什么特點?
第四講: 創新管理的圈層文化
一、 從管人理事到打造“圈層”
1. 圈層文化的定義
2. 圈層文化的兩大特點
3. 帶團隊就是帶作風
案例1:年輕人與漁翁的對話
案例2:亮劍文化的形成
解析:我養的不是魚,我養的是水,水養好了,魚可以自己養自己。
二、 打造“圈層”的五個互動
1. 互動互生
1) 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2) 孤立產生對立,對立產生分離。
案例1:水知道答案
案例2:饅頭的故事
案例3:馬云訓斥干部
2. 拼命互動
1) 不互動就不知道有什么
2) 互動中的故事和事故
3) 互動的六個維度
案例1:扎克伯格的愛與冷漠
案例2:彼得德魯克談管理者的時間投資
案例3:微信及朋友圈互動的方法
互動:小節復盤+學員分享+老師點評
3. 帶入愛互動
1) 飽滿、綻放和熱情
2) 鐵軍是打出來的,兵是愛出來的。
案例1:任正非《悼念王琳》
案例2:視頻《華為的月度啟動會》
案例3:樊登談《可復制的領導力》
解析:真誠才帶出能量;管理者要務實,也要務虛。
4. 無分別心互動
1) 開放、公平、公正
2) 底層邏輯:多一點職務意見,少一點個人意見
解析:個人意見多,無形中將恩怨注入到組織里,
團隊狀態會出現拉幫結派。
5. 生活工作一起互動
1) 帶團隊要有人請味兒
案例1:西點軍校談領導力
案例2:李云龍談實戰演習
案例3:李嘉誠的“六分思維”
互動:小節復盤+學員分享+老師點評
課程復盤
1. 重點知識回顧
2. 感恩回饋:有問必答
①針對學員提出的管理疑點、難點進行一對一輔導及解析
②分享管理實踐案例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