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梁力軍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銀行是金融體系的核心機構,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它們接受存款、發放貸款,促進資金的流動和有效利用。銀行還提供轉賬、支付、理財、外匯兌換等多種業務,以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作為金融中介,銀行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銀行也致力于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5-28 13:38 |
一. 講座背景與主題
本講座主題設計為“數字時代下商業銀行線上產品創新設計、精準營銷和風險防控”,以我國經濟新常態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為背景,以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發展中所面臨的金融脫媒沖擊、金融客戶分流和業務模式轉型等壓力作為切入點,重點分析商業銀行線上產品設計、營銷與風控中所存在的“獲客難”、“引流難”、“畫像難”、“營銷難”、“創新難”和“風控難”等“六難”問題,從互聯網思維應用、互聯網模式等視角,為商業銀行提出如何運用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來實現“產品畫像”和“客戶畫像”、構建線上產品和平臺“供應鏈-價值鏈”,并提出基于大數據的“精準營銷”和“風險防控”等相關建議與具體措施,以期為商業銀行在新金融態勢下獲取競爭優勢和發展致勝提供重要參考。
講座內容適合但不限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信貸管理、風險管理、內控與合規、內部審計、會計核算、市場營銷和產品營銷等相關領域的管理人員和專職人員。
培訓人數建議控制在 40 人左右,便于團隊分組和互動。
二. 講座思路與特點
本講座內容將緊密結合國家政策法規、互聯網金融發展及監管現狀、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如何應對經濟新常態和新金融發展等客觀形勢,應用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技術、客戶管理、金融風險管理,以及風險案例剖析等方法,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清晰認知互聯網用戶的特點、銀行線上產品設計的依據、互聯網用戶的畫像與精準營銷方式以及互聯網用戶的風控要求,借鑒和應用互聯網手段來實現線上產品的營銷和互聯網用戶定位,提升商業銀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深度認知以及線上產品體系的風險管控能力,為其經營和發展保駕護航。
講座主要特點為:
現代金融理論與互聯網金融實踐、銀行金融營銷實戰、CRM 客戶管理、銀行風險管理技術相結合;
緊密結合銀行類互聯網用戶的維護及運營特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指導性;
剖析商業銀行同業、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用戶方面的線上產品設計、互聯網用戶營銷、風險管控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案例解析與情景設計相結合,培訓參與性、代入性強。
三. 講座方案與設計
本講座設計時長為 6 小時(上午 3 小時,下午 3 小時)。
講座高度注重培訓老師與培訓學員之間的互動性,在授課過程中將會對參訓人員進行隨機團隊分組,以團隊形式完成相關授課中的主題等任務,講座還將安排團隊進行認知分享、角色飾演等環節,使每個參訓人員均能充分參與其中。
第一時段(上半場):時長為 3 小時。分析互聯網金融新形勢下我國互聯網用戶(企業用戶、個人用戶)在業務經營與管理、資金需求及企業數據等方面的變化,以及互聯網用戶自身的主要風險和面臨的相關風險。
介紹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同業銀行機構在互聯網用戶服務、信貸、營銷及風控等方面的相關案例,分析其策略的經驗與不足,為商業銀行提出相關借鑒建議。
第二時段(下半場):時長為 3 個小時。基于商業銀行互聯網用戶的案例,系統性闡述銀行類線上產品的設計思路、設計原則與設計流程等,并就線上產品存在的風險點進行分析。重點講解如何針對互聯網用戶的特點,基于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來實施線上產品的畫像與互聯網用戶的畫像,以及線上產品與互聯網用戶二者之間的有效對接,從而實現精準營銷的目標。另外,分析互聯網用戶在接受和使用線上產品過程中,商業銀行可能會面臨的產品風險、互聯網風險、信用風險等,進而提出全流程、動態的風險管控建議。
最后,為商業銀行提出“雙銀行+雙平臺”——雙銀行指“社區銀行+智能銀行”,雙平臺指“金融服務云平臺+互聯網用戶大數據平臺”等多項具體發展戰略。具體內容見講座提綱。
四. 講座提綱
(一) 數字時代下的新常態與互聯網用戶變化
ü 數字化新常態
ü 客群需求新常態
ü 金融產品新常態
ü 科技應用新常態
ü 金融監管新常態
ü 渠道構建新常態
ü 互聯網用戶環境變化
ü 互聯網環境變化分析
ü 互聯網經營模式變化分析
ü 互聯網渠道變化分析
ü 互聯網習慣變化分析
ü 互聯網用戶發展變化與風險分析
ü 消費場景、消費特征與結構分析
ü 生活形態與偏好分析
ü 信息獲取來源分析
ü 網絡使用習慣變化分析(包含網銀、互聯網支付等)
ü 互聯網用戶主要風險特征分析(信用風險、技術風險等)
(二) 銀行同業的線上產品設計與營銷實踐
ü 典型國有商業銀行的線上產品設計與營銷策略
ü 工商銀行互聯網金融戰略-融易聯 融易購 融易行
ü 工商銀行網貸通-網絡融資產品
ü 農業銀行 e 商管家-企業供應鏈;保捷貸-銀保產品
ü 建設銀行 e 商貿通-電商平臺;善融商城(企業商城);e貸款系統(含針對小企業的 e 棉通;e 保通;e 銷通等)
ü 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線上產品設計與營銷策略
ü 招商銀行“小企業 e 家”-互聯網用戶融資平臺;朝朝盈(個人理財,打破銀行賬戶屬性的理財方式)
ü 光大銀行的“一扇門 兩朵云 三個 E”互聯網金融戰略(面對個人及小微企業的微商城)
ü 平安銀行“橙 e 網”-云電商系統
ü 郵儲及城市商業銀行的線上產品設計與營銷策略
ü 郵政儲蓄銀行郵 e 貸;電商貸;eBay 小貸;郵掌柜
ü 江蘇銀行“稅 e 融”與“享 e 融”-線上信用貸款服務
ü 長沙銀行“秒貸”+“稅 e 融”-線上線上產品
ü 南京銀行 POS 貸-POS 流水數據,線上申請貸款
ü 其他金融機構及電商企業的線上產品設計與營銷策略
ü 阿里小貸的小企業服務(花唄等)
ü 京東商城的小企業服務(京東白條;金條;金庫等)
ü 騰訊的微粒貸
(三) 銀行線上產品的設計與創新實踐
ü 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借鑒與思考(余額寶、理財、消費貸、現金貸、P2P、眾籌、互聯網信用卡等)
ü 銀行類線上產品類型(企業理財、企業消費、企業融資類)
ü 產品設計的原則、流程與思想
ü 以互聯網用戶為中心+互聯網用戶體驗
(四) 線上產品的用戶畫像與精準營銷實踐
ü 線上產品用戶的數據類型與數據源
ü 線上產品用戶的產品畫像與互聯網用戶畫像
ü 畫像變量指標的確定
ü 線上產品畫像和互聯網用戶畫像流程
ü 線上產品與互聯網用戶的相互映射
ü 線上產品用戶的營銷策略與精準營銷
ü 線上營銷平臺構建
ü 線上營銷活動策略與推廣
ü 線上營銷活動風險管控
(五) 線上產品用戶的風險管控建議
ü 線上產品用戶的內部風險與外部風險
ü 線上產品用戶的征信特點與征信評估
ü 線上產品用戶的準入機制與交易監控
ü 線上產品用戶的客群分類與限額管理
(六) 商業銀行面向互聯網用戶的“變”與“不變”
ü 服務模式的創新求變-“雙銀行(社區銀行+智能銀行)+雙平臺(金融服務云平臺+互聯網用戶大數據平臺)
ü 營業物理網點與服務終端的創新求變(VTM 機等智能設備、移動終端、虛擬遠程及視頻終端、電視終端等)
ü 不同小企業客群的多元服務、個性化服務(物流、電商、涉農等小企業客群;三農互聯網用戶等)
ü 金融服務的場景切入與細致化、顆粒化和個性化
ü 金融產品設計與推出的標準化與個性化緊密結合,形成金融產品的品質分級、風險分類等
ü 多維互聯網用戶數據的來源整合、貫通及多種系統的打通
ü 逐步增加線上金融服務場景,線下客戶向線上的漸推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