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梁力軍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財務稅務是企業運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涉及資金的籌措、運用、管理和稅務籌劃等方面,確保企業合規經營并最大化經濟效益。財務管理需精確核算,有效控制成本,實現資金的有效利用;稅務管理則要求合規申報納稅,合理避稅,降低稅務風險。兩者相互關聯,共同為企業的穩健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5-28 14:14 |
1、培訓主題
本培訓將以我國經濟新常態和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為背景,以我國當前金融體系在發展中所面臨的金融脫媒沖擊、金融客戶分流和業務模式轉型和參與金融經營多維化等壓力作為切入點,針對金融機構存在的如何運用金融科技來“獲客+活客”、“引流+場景”、“數字畫像”和“精準營銷”等短板問題以及數字化轉型中的“新瓶裝舊酒”問題,從互聯網思維理念、互聯網運營模式、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等視角,為金融機構提出如何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相關建議與具體措施,以期為金融機構在新常態、新金融和新生態下獲取競爭優勢和發展致勝提供重要參考。
2. 培訓收益
通過本培訓,使金融機構能夠充分了解和借鑒國際、國內等互聯網企業、銀行機構、非銀機構在金融科技應用方面之所長,做到“知己知彼”,有效將金融科技手段應用于自身,實現“思維創新”“模式創新”“科技創新”的金融創新,構建適合金融機構自身發展的“新金融模式”與“金融科技戰略”,從而以變應變,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下實現競爭意識和競爭手段的領先,以及快速有序發展。
3. 培訓對象
本培訓內容適合但不限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業務部門、會計核算、風險管理、內控與合規、內部審計等相關領域的管理人員和專職人員。
4. 培訓要點
本培訓內容將主要涵蓋以下四大主題:
第一主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及金融應用-人工智能基本認知;人工智能應用邏輯;人工智能的商業應用;人工智能金融應用等內容。
第二主題: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應用與發展-區塊鏈及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貨幣的企業級應用;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金融服務業、供應鏈金融中的創新應用與案例分析。
第三主題:新時代大數據金融與場景金融應用-大數據與大數據金融;大數據金融應用:客戶畫像+征信+精準營銷+數字營銷;大數據金融與場景金融策略。
第四主題:5G 技術賦能金融業新發展-掀起 5G 的蓋頭來;5G的總體發展與應用;5G:金融科技的新脈動;5G 金融的未來與展望。
根據參訓銀行的需求,進行單主題或不同的主題組合培訓授課。
每個主題一般培訓時長為 0.5 天。
主題一: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及金融應用
1.課程背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過普通計算機程序來呈現人類智能的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中將醫學、神經科學、機器人學及統計學、仿真學等學科技術有機融入,屬于具有代表性的交叉性技術和學科。
人工智能(AI)技術自出現以來,隨著其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深度演化,并與其他技術(如大數據、物聯網)等緊密整合。人工智能依靠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和仿真模擬效率,不斷擴大其應用領域,包括工業制造、城市建設、醫療衛生、供應鏈及物流、虛擬場景構建、客戶畫像與精準營銷、智能投顧、風險防控及虛擬仿真等。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運用各類算法實現在海量大數據中迅速查到所需信息,效率超過人工萬倍;人臉識別、語音登錄、廣告和內容的精準投放等等,均是 AI 技術為商業帶來的進步。
清晰了解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特點及其應用,將有助于現代企業積極改變生產、運營思維,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2.課程時長
線下培訓時長計劃為 6 小時,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
3.授課對象
本課程內容適合但不限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的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內控與合規、內部審計、運營支持、零售金融、公司金融等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
4.授課形式
課件講授:制作人工智能的課件內容,進行現場授授課
視頻素材:在授課過程中,播放具有代表性和時代性的人工智能發展視頻,并就視頻進行解讀。
案例素材:分享金融、電子商務、醫療、汽車、工業制造等不同領域的典型案例,并進行案例分析。
互動討論:授課過程中,講師組織參訓人員進行團隊式討論,并會與參訓人員進行互動,評析團隊討論結果。
5.課程收益
本課程既具有宏觀高度、也同時具有知識拓展性。基于實際案例和實際應用視角解讀人工智能,剖析人工智能在生產、生活領域的具體應用場景和應用入口,使參訓人員能夠樹立起互聯網思維、從而以發展的眼光來審視人工智能。具體收益如下:
清晰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原理、特點、各領域的應用發展
掌握人工智能對客戶畫像和客戶營銷帶來的變化
掌握人工智能對電子商務領域帶來的變化
掌握人工智能對金融領域帶來的深刻影響與變化
6.課程大綱
一、 人工智能基本認知
1.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n 視頻素材解析
n 案例素材解析
n 人工智能內涵理解
n 人工智能起源與發展史
2. 人工智能及其主要技術
n 機器學習
n 自然語言處理
n 知識圖譜
n 搜索引擎
3. 人工智能應用發展
n 大數據與 AI 的融合
n 區塊鏈與人工智能
n VR/AR 與人工智能
二、 人工智能應用邏輯
1. 人工智能功能與問題求解
2. 邏輯推理與定理證明
3. 自然語言理解及應用
4. 自動程序設計及應用
5. 機器學習及應用
6. 神經網絡及應用
7. 模式識別及應用
8. 機器視覺及應用
9. 智能控制及應用
10. 智能檢索
三、 人工智能的商業應用
1. 人工智能與汽車行業應用
2. 人工智能與醫療行業應用
3. 人工智能與智慧交通應用
4. 人工智能與智慧城市應用
5. 人工智能與智慧制造應用
6. 人工智能與智慧物流應用
7. 人工智能與智能零售應用
8. 人工智能與智慧金融應用
四、 人工智能金融應用
1.客戶畫像與征信
n 支付寶-芝麻信用
n 阿里小貸-客戶畫像
n 京東-猜你喜歡;京東消費金融
2.網上貸款與金融理財
n 騰訊-微信銀行+微粒貸
n 商業銀行智能理財投顧
n 商業銀行在線貸款
3. 精準營銷與智慧客服
n 智慧營銷:場景+數據+載體
n 智能客服:語義分流+客戶分流
n 智能營銷與客服典型案例
4. 金融風險管控
n 電商案例:阿里 ET 大腦
n 國有銀行案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
n 股份銀行案例: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
n 城商銀行案例:南京銀行
五、 人工智能未來發展與展望
1. 技術發展方向與趨勢
2. 應用領域與場景發展
3. 人工智能與其他科技的融合
主題二: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應用與發展
1.課程背景
區塊鏈被認為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移動/社交網絡之后計算范式的第五次顛覆式創新,它不僅僅是技術的一種創新組合,而且還是一種新的金融模式,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逐步在金融、物聯網、信息安全等領域落地應用。
被譽為“信任的機器”的區塊鏈技術,正在以星火燎原之勢席卷全球,同時被賦予和寄托了最能引起世界科技創新和社會變革的具有顛覆性的力量,吸引了我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所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幣網絡交易有效確認的信息。其顛覆性特點是:去中心化,直接實現了點對點的交互,使得高效率、大規模、無中心化代理的信息交互方式成為了現實。
面對經濟下行波動、信息科技快速發展和金融生態變異的 VUCA 新常態(VUCA——波動、不確定、復雜與模糊性),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期望借助區塊鏈技術來部署和啟動數字化發展、智能化發展,來打造“新思維、新金融、新發展”,從而實現“借勢而為、順勢而為”!
本培訓內容將緊密結合各類金融機構在科技引領下如何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轉型發展的切實需求,基于區塊鏈發展的國家戰略,結合國內外先進金融機構在 ABCDG 等金融科技及區塊鏈技術應用實踐,重點分析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電子單證與票據、證券發行與交易、跨境支付、資金清算與結算、數據安全保障、反欺詐與金融風險管理等金融場景中的應用。
2.課程時長
本培訓計劃時長為 6 小時。分為技術主題和應用主題兩個部分:
1.技術主題: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貨幣認知、主要應用發展(約 3 小時-1 小時)
2.應用主題: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金融場景及案例解析(約 3 小時)
3.授課對象
國內銀行類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類金融企業、互聯網公司及電商企業等機構的信息技術部、電子銀行部、網絡金融部、風控合規部、集中運營部、零售業務部和公司業務部等部門的管理者、技術人員和業務人員等。
4.授課形式
1.在線講授:采用直播或網絡平臺形式(騰訊會議、釘釘、專用培訓平臺等)。
2.視頻解析:通過播放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相關視頻,引發并組織參訓人員對區塊鏈技術的金融場景應用進行思考和討論。
3.案例解析:通過解讀和剖析國內外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結算與清算、電子單證與票據、風險管理等金融場景方面的真實案例,引發參訓人員思考。
5.課程收益
本培訓可以使參訓機構和參訓人員獲取以下收益:
第一是,清晰、深刻了解到區塊鏈技術的基本知識和相關理論,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本質、發展歷程和技術細節,區塊鏈技術的機制及具體運作方式;
第二是,清晰了解區塊鏈技術的適用金融場景,以及在國際、國內等各類金融場景的實戰應用。
第三是,形成“分布、賬本、信用、共享”的“區塊鏈思維”,將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應用要點吸收應用于自身業務創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中。
本培訓將既具有宏觀高度、也具有與時俱進的知識拓展性,從經濟新常態和技術新常態、企業轉型發展戰略、區塊鏈技術等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等方面,可以有力開拓參訓人員的敏捷思維、開放思維和區塊鏈思維,使參訓機構能夠清晰認知區塊鏈技術應用之路,并可借鑒同業先進金融機構的區塊鏈+金融、數字化金融、敏捷金融應用情況(如供應鏈金融、智能金融、場景金融、開放金融和無感金融等),引導參訓機構在金融產品設計、金融服務提供、金融客戶營銷、金融風險管控等方面樹立起“區塊鏈”思維。
6.課程大綱
A、技術主題:
區塊鏈技術認知、主要應用發展(30 分鐘左右)
(一)區塊鏈視頻素材引入與分析
1. 區塊鏈究竟是什么
2. 區塊鏈電子發票
3. 區塊鏈在銀行業中的應用(中國銀行)
注:講師會逐個對視頻進行講解剖析。
(二)區塊鏈及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
1. 區塊鏈內涵與比特幣機制
2.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歷程:1.0 貨幣-2.0 合約-3.0 共享
3. 國內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現狀
(三)區塊鏈技術之“紅”與“黑”
1. 區塊邊技術認知及機制、功能
2. 區塊鏈技術應用之優勢(紅)
3. 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短板(黑)
B、應用主題:
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金融場景及案例解析(150 分鐘左右)
(一)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貨幣的企業級應用
1. 區塊鏈技術應用架構模式(公有-私有-聯盟)
2. 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貨幣應用場景與案例分析
央行數字貨幣應用
文化與娛樂產業應用
生產與制造產業應用
商品流通與銷售應用
醫療行業應用
交通行業應用
財產確權應用
其他領域應用
(二)區塊鏈技術在銀行領域中的創新應用與案例分析
1. 區塊鏈技術賦能貸款分析新變革
2. 區塊鏈技術賦能數字票據新發展
3. 區塊鏈技術賦能跨境支付新路徑
4. 區塊鏈技術賦能風險管理新工具
(三)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服務領域的創新應用與案例分析
1. 區塊鏈技術賦能征信技術新革命
2. 區塊鏈技術賦能資產管理新方法
(四)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中的創新應用及案例分析
1. 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服務及創新
2. 區塊鏈與物流金融應用及創新
3. 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應用及創新
4. 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應用及創新
(五)區塊鏈技術演進與未來發展
主題三:新時代大數據金融與場景金融應用
1.課程背景
當前,以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逐步取代傳統金融運營、營銷和風險防范的傳統線下方式,成為新型的運營管理平臺和渠道,隨之在互聯網平臺上產生的各類大數據已成為全球性的熱點關注問題。
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和大數據環境下,金融機構及互聯網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如何實現金融產品與金融客戶的精準畫像和客戶細分、精準營銷,并實現有效的互聯網風險、大數據風險管控,有效利用、科學使用大數據,成為金融機構經營者和管理者的重點思考。
2.課程時長
線下培訓時長計劃為 6 小時,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
3.授課對象
本培訓內容適合但不限于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等的市場營銷、銷售管理、信息科技等部門,以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交易銀行、公司金融、零售金融、信貸管理等部門的專業人員。
3.授課形式
課件講授+視頻與素材解析+案例分析+實戰演練
4.課程收益
本培訓以金融科技發展作為主要背景,以大數據作為主線和切入點,從大數據畫像(產品畫像、客戶畫像)、大數據營銷(營銷渠道、營銷模式和營銷對象)、大數據征信與風控(客戶征信、產品風險與金融欺詐等)等視角,為參訓機構及相關信息技術人員、風險管理人員提供應對挑戰和問題的措施與建議,從而全面提升參訓金融從業人員的互聯網理念與大數據思維、場景思維與數字金融意識,以期為金融機構在新時代下如何全面提升綜合管理與經營能力、實現有效轉型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5.主題內容
本培訓將采用線下授課方式進行培訓。總體時間擬定為 6 小時。
上半場內容:大數據認知+大數據畫像+大數據征信+大數據風控一是解析大數據的內涵與實質、功能與應用。包括金融大數據的產生、應用與發展;對金融大數據進行分析,包括金融大數據的來源、類型,互聯網應用發展等,比較國際、國內金融大數據應用的優勢、劣勢等。
二是解析大數據畫像。包括內部數據、外部數據等畫像數據依據和數據維度、大數據下的客戶畫像與產品畫像的流程及方式、畫像的應用場景與應用實例等,以及客戶與產品的映射關聯。
三是解析大數據征信。包括銀行類、互聯網公司類、移動金融類的個人征信)的征信維度、征信體系與征信指標構建與應用等。
四是解析大數據風控。包括電商企業、互聯網平臺等如何運用大數據進行風控。
下半場內容:大數據營銷+(場景金融+大數據金融)發展策略一是解析大數據營銷。包括如何基于大數據進行市場定位,如何做好市場細分和客戶細分,解析如何基于大數據和客戶征信進行客戶的主動營銷、互聯網營銷和反饋式營銷。
二是解析場景金融體系如何構建。包括場景金融是什么?場景金融解決什么?場景金融做什么?場景如何做?列舉并剖析金融機構同業、互聯網金融平臺、先進電商企業(BATJ)在場景金融方面的應用和創新案例。
三是解析數字金融如何打造。提出未來數字金融發展之策略建設。
6.課程大綱
一、 大數據與大數據金融
1. 大數據及其主要技術應用
(1) 大數據的內涵與實質、特征
(2) 大數據主要技術及其應用
2. 金融大數據與大數據金融
(1) 金融大數據來源與類型
(2) 大數據金融內涵
(3) 大數據金融及應用場景
二、 大數據金融應用:客戶畫像
1. 基于大數據的客戶細分畫像
(1) 客戶數據收集與獲取(內外部數據)
(2) 客戶評級評分維度與標簽設計
(3) 客戶習慣與偏好數據分析
(4) 對公客戶細分與客群數據分析
(5) 個人客戶細分與客群數據分析
(6) 客戶畫像平臺與模型軟件
(7) 客戶精準畫像流程與應用
2. 基于大數據的產品細分畫像
(1) 金融產品數據收集與獲取
(2) 基于大數據的產品設計
n 產品特征設計-個性化和自主化
n 產品服務設計-多觸角服務
n 產品適用場景設計-多場景應用
3. 客戶畫像與產品畫像數據對接
三、 大數據金融應用:金融征信
(1) 征信業發展現狀
(2) 征信中的數據源分析
(3) 大數據的個人征信應用
(4) 小微貸及個人消費信貸情況
(5) 民生信貸使用情況(含脫貧扶助)
(6) 小微客戶評級-在線貸款評級
(7) 尾部客戶評分-芝麻信用評分解析
四、大數據金融應用:風險管控
(1) 互聯網與大數據風險‘紅與黑’
(2) 互聯網公司的風險管控體系
(3) 金融科技及大數據的風控應用
五、 大數據金融應用:數字營銷解析
1. 互聯網企業金融科技的營銷應用
(1) BATJ 的金融科技發展與營銷應用
(2) 平臺類企業金融科技發展與營銷應用
(3) 非電商企業金融科技發展與營銷應用
(4) 互聯網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與營銷應用
2. 銀行同業金融科技的營銷應用解析
(1) 國內外銀行金融科技的營銷應用
n 傳統營銷模式的全面轉型促進
n 輕銀行和輕資產發展轉向的支撐
n 線下服務向線上營銷服務的轉化
n 營銷模式與營銷渠道的延伸創新
n “Up to Down”的全員營銷方式推行
n 直銷銀行與網絡銀行營銷的支持
(2) 銀行營銷大數據及系統
n 銀行營銷大數據內涵與特點
n 銀行營銷大數據來源
n 銀行營銷大數據分析維度
n 銀行營銷大數據與系統構建
n 銀行 CRM 系統與數據升級與優化
六、 大數據金融與場景金融策略
1. 場景金融的數據與系統支持
2. 場景金融構建思維與合作
3. 場景金融產品與渠道服務
n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雙線并舉)
n 場景營銷方式差異化模式(因人而異,因客而異)
n 場景金融服務人員專業化、綜合化
4. 大數據與場景金融營銷手段多樣化
n 手機、IPAD 等移動終端等營銷
n 微信與微博營銷的客戶定位
n 智能化營銷+情感營銷相融合
n 場景營銷+互動營銷+參與式營銷等
主題四:5G 技術賦能金融業新發展
1.課程背景
近幾年,互聯網、大數據等新型科技的快速發展正在日益改變著社會大眾的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也驅動了金融業產生深刻的創新和變革。隨著 5G 技術的出現和升級換代,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已成為各家銀行的共識。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日益成為傳統銀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金融科技賦能,實現金融科技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全面創新和改造銀行業的前、中、后臺等各環節中,從而達到大幅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風險控制的目的,全面實現普惠金融的宗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 5G 時代來臨時,銀行業將全面迎來金融科技發展的高級形態——智能金融與 5G 金融的到來。
那么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未來的銀行會是什么樣?隨著 5G 技術的日漸發展成熟,今后會給銀行業帶來哪些變革性的影響?銀行業將向什么方向發展?銀行線上和線下的服務模式如何轉變?會給銀行客戶帶來哪些不同的體驗和感受?這些都是銀行人員需要了解的重要課題。
2.課程時間
本培訓設計時長為 1 天(6 小時)。
一是,講解 5G 的內涵、技術及其特點、需求驅動和技術發展等,重點剖析國際與國內 5G 的總體發展與應用場景。
二是,分析 5G 對金融業的影響,以案例形式重點剖析國際、國內銀行業 5G 在線上、線上的金融應用情況;展望 5G 在銀行業應用的未來。
3.授課對象
本培訓內容適合但不限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的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內控與合規、內部審計、運營支持、零售金融、公司金融等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
4.授課形式
課件講授+視頻與素材解析+案例分析
5.課程收益
本培訓內容將緊密結合國家關于 5G 發展的規劃方向、5G 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與發展情況,重點為分析銀行業在經濟新常態和科技新常態的新形勢下,如何運用 5G“借勢而為、順勢而為”!
培訓將既具有宏觀高度、也同時具有知識拓展性,從銀行發展戰略、互聯網思維、5G 與金融科技的對金融及生活的影響等方面,開拓銀行人員的思維,使銀行業能夠清晰認知 5G 和金融科技,并借鑒同業先進銀行機構的 5G 發展和金融科技應用情況(如直銷金融、智能金融、場景金融、開放金融和無感金融等),引導銀行人員在服務、營銷、風控、轉型發展方面的創新思維。
6.課程大綱
一、 掀起 5G 的蓋頭來
1. 5G 內涵與其技術、特點
n 5G 內涵-連接一切,萬物互聯
n 5G 的新增技術及特點
2. 1G 到 5G 歷程及其功能、作用
n 2G 到 3G:移動運營商的成就
n 3G 到 4G:移動寬帶與互聯網
n 4G 到 4G:網絡流量和數據流量
n 5G 為我們帶來了什么?
3. 5G 的需求驅動
n 大視頻+視像識別
n 物聯網+自動駕駛+無人機
n VR/AR 等
4. 技術發展方向與趨勢
二、 5G 的總體發展與應用
1. 國際上 5G 的發展與應用
2. 我國 5G 的發展與應用
n 5G 牌照發放及 5G 試驗網
n 5G 的主要應用領域及場景
n 智能制造+智能能源
n 遠程醫療、安全(警務)、政務等
n 車聯網+物聯網+社交網絡
n 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能設備等
3. 5G 和現代科技的融合
n AI 人工智能(智能金融+智慧金融)
n 大數據應用(大數據金融+風控)
n 區塊鏈應用(數據與信息鑒證驗證)
n AR 和 VR 應用(客戶虛擬體驗)
4. 5G 應用的商業模式與案例分析
n 智能制造+智能能源轉型案例
n 遠程醫療、安全(警務)、政務案例
n 車聯網+物聯網+社交網絡案例
n 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能設備案例
三、 5G:金融科技的新脈動
1. 5G 對金融業的影響剖析
n 對金融客戶習慣和體驗的影響
n 對金融場景服務方式的影響
n 對征信畫像與營銷的影響
n 對金融創新與發展的影響
2. 銀行業 5G 的應用與案例
n 國外銀行業 5G+智能化推進
n 建行、工行、中行等行應用案例
n 民生、浦發等制等行應用案例
n 其他類別銀行的應用案例
3. 5G 與銀行線下金融場景的融合案例
n 云 VR+AR 金融
n 智能網點+智慧社區
n 遠程網點的運營與監控
n 農村區域金融信貸數據搜集
4. 5G 與銀行線上金融場景的融合案例
n 個人及企業身份識別及案例
n 個人征信及企業征信畫像案例
n 反欺詐與反洗錢路徑追蹤案例
n 零售金融類在線貸款服務案例
n 小微企業類在線貸款服務案例
5. 5G 對銀行業 4.0 發展的促進
n ABCD 四大科技的數字化驅動
n 金融服務由智能化轉向智慧化
n API 開放的 OPEN BANK(開放銀行)
n 平臺銀行 +生態銀行 +無人銀行
6. 5G 下銀行業的未來發展
n 銀行業需要做什么準備?
n 銀行業的變化與未來
n 5G 金融應用要注意的問題
n 5G 金融的未來與展望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