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黎靜坤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國學智慧,博大精深,蘊含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思想精髓。它涵蓋了經典文獻、哲學思想、歷史傳承等多個領域,傳遞著古人的智慧與洞見。國學智慧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倡導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價值,教人以德為先,誠信為本。它教導我們如何面對人生挑戰,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成就一番事業。國學智慧,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更是我們前行的燈塔,指引我們追求真善美,實現人生價值。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6-19 13:02 |
課程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稱: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這么復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
隨著中國的越來越強大,更加體現出中國的古人的哲學與思想的偉大之處。
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國的國學,成為一個不可抵擋的大勢,站在古人的頭頂上,體會現在的世界變化與格局,讓您感受到心似明鏡、開悟人生思維的境界。
西方許多優秀的企業紛紛倒下,大家認為基業長青的經驗卻也失效了,哪里是尋找企業動力的源泉?讓我們回歸唯一的活了5000年的中華文化,讓5000年的文化來解析企業的核心問題?
從而領悟天道、地道、人道、商道,讓您的人生與事業更加的成功與快樂!
課程受益:
當西方管理思潮如同時尚流行用語般層出不窮、應接不暇時;
當越來越多的歐美管理慣例遭遇水土不服的困境時;
當中國國學的精粹再現其博大精深時;
黎靜坤老師的《國學智慧與領導藝術》,給你全新的解讀視角:
國學并不遙遠,國學就在你我身邊,管理者對國學“如獲至寶”。。。。。。
培訓對象:各級管理人員、對國學感興趣人群
課程天數:1-2天
課程大綱 :
一、東方智慧 與時偕行(千年文化)
1、為何西方企業的成功經驗都失靈了?
2、為何西方管理大師們的預言都落空了?
3、為何四大文民古國,只有中國獨活到現在,秘密何在?
4、中華文化的核心力量是什么,如何運用至企業的管理之中?
5、領導人如何學習與吸取國學智慧中的精髓----為我所用?
二、感悟國學、修煉心境(內圣外王)
1、領悟中化文化的特點
2、領導人需要擁有的大境界修煉
3、領導人需要俱備的多維度思維能力
4、領導人必須理解的一陰一陽之謂道
5、領導人必須扔掉常規思維,進入道層次的思維空間
三、化繁為簡、以道御術(簡化智慧)
1、決定事物成敗的三大要素:天、地、人
2、學會易眼看世界:掌控過去,決勝未來,應用當下
3、提升領導人的智慧:世間智慧、出世間智慧、入世間智慧
4、感悟永恒的大道,拋棄千變而復雜的法術
5、學會天人合一的大法則:不易、簡易、變易
四、成就領導的思維模式( 和者天下)
1、企業為何存在的核心根源是什么----正本清源
2、領導人創立商業王國的四大蛻變----元亨利貞
3、企業如何避免商業的巨大風險------不死真理
4、高層領導力的六大境界修煉--------無為無不為
5、打造戰無不勝的五行八卦組合----------金木水火土
五、領導人如何經營實用的企業文化(造化萬物)
1、為何絕大部分的企業是文而不化-----華而不實
2、為何企業高層的矛盾重重、乃至反臉-----兄弟成敵人
3、企業老板的最大敵人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自己的副總-----如何解決死結
4、做大、做強、做久哪個是首要的問題------平心靜氣、財氣自來
5、打造企業的圣賢文化、設立企業的世俗機制-----造君子、去小人
六、領導如何把控時機、超越對手(決勝之道)
1、明確勢為何物,如何明勢、運勢、乘勢------勢如破竹
2、領導人煉就慧眼研究對手------------------因為強大所以弱小
3、以弱小的自己戰勝強大對手的法門----------弱者道之用
4、如何讓自己成為領域的第一---------------專業戰勝之道
5、培育企業的繼承、創新力量---------------創新可勝、繼承可久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