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趙強海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精神功能以及行為活動的科學。它涵蓋了從基礎的心理過程如感知、認知、情緒到復雜的社會行為、人際關系和人格特征等多個方面。心理學不僅關注個體的心理健康和成長,也致力于理解人類在社會環境中的互動和行為模式。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深入了解人類思維和行為的途徑,對于提升個人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6-27 14:24 |
課程大綱
【課程背景】
名世于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余子。
—— 毛澤東
王陽明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
—— 習近平
陽明心學在近些年的企業界,算得上是一門“顯學”。但無論是在“知”的方面,還是“行”的方面,都存在不少的問題:
● 問題1:把心學當心理學--作為減輕工作壓力的工具,導致大材小用
● 問題2:把心學當陽明教--作為凝聚團隊人心的秘籍,導致適得其反
● 問題:3:把心學當口頭禪--作為體現個人學養的招牌,導致掩耳盜鈴
● 問題4:把心學當萬精油--作為解決管理問題的神藥,導致張冠李戴
● 問題5:把心學當原始點--作為體現中國文化的核心,導致一葉障目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與管理者心法》課程,將陽明心學切實作為“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綱舉目張,事半功倍,是專門為中高級管理者開設的管理素養提升核心課程之一,提供理論與實踐的辯證。
【課程定位】
為組織戰略貫徹創造共同語境
【三大基石】
課程基礎理論的選用,決定了課程的應用邊界和融攝力,決定了課程在實踐場景中的落地方向和落地程度。本課程以“文化-心理結構”、“系統思考”、“決策助推”為基礎理論基石,保證了課程的高度、寬度、厚度和溫度,方便中高層受眾從中能獲得觀點和碰撞,中基層受眾從中可學到知識和方法。
【五項收益】
● 收益1:感悟心學--在經濟文化與科技發展的當代視閾中感悟心學
● 收益2:領悟心法--在中國文化底層邏輯的辨證中感悟管理者心法
● 收益3:問題導向--讓所有學員帶著問題來,帶著思考和方法離開
● 收益4:內化訓練--促使心學智慧與崗位經驗相結合是課程的目標
● 收益5:重構范式--重構管理者應對當前不確定性環境的思維范式
【四個亮點】
● 跨學科:管理實踐、經濟政策、文化邏輯、歷史經驗,助推“拓展視野”
● 跨文化: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助推“融會貫通”
● 重案例: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古今中外、言之有據,助推“借鑒創新”
● 重實操:底層邏輯、科學理論、實用方法、簡單工具,助推“即學即用”
【課程對象】
1、組織機構中的中高級管理者
2、組織機構的中青年儲備干部
【培訓形式】
根據課程需求及教學協商,設計組合培訓形式:
● 線下課程:通過定期安排的課程,系統學習
● 教練助推:通過教練的助推引導,學練合一
● 線上答疑:針對課程的相關問題,定時答疑
● 定期復盤:根據教學的具體需求,組織復盤
【課程時間】
1-3天 (6小時/天)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課程背景
1、歷史智慧
(1)痛點:智慧風險與不確定性
(2)起點:還至本處,愿樂欲聞
(3)支點:日光之下,并無新事
2、職業素養
(1)不知不覺的“職業脫軌”
(2)引人深思的“素養模型”
(3)管理的挑戰“沒有新事”
(4)心學智慧是一種“負熵”
3、心學二問
(1)第一問:心學為何火?
■ 后世名人的力行
■ 未來不確定增加
(2)第二問:心學怎么學?
■ 顧炎武的三個“當頭罵”
■ 習近平的四個“講清楚”
■ 學心學的三個“一定要”
第二部分:良知即易--陽明心學的核心
1、了解王陽明其人
(1)性格素描:成長八事
(2)歷史評價:真三不朽
2、領悟心學的定位
(1)中國文化認知中的兩個盲區
(2)中國傳統文化認知的正反合
3、心學的艱難誕生
(1)王學三變
(2)青年五溺
(3)庭杖下獄
(4)夜半投江
(5)地火明夷
(6)龍場悟道
4、深入心學的核心
(1)良知非良知
■ 良知:萬物一體
■ 心得:玩易窩記
(2)良知即是易
■ 思維辯證:對立統一(整體性)
■ 行為辯證:時空時位(動態性)
第三部分:知行合一--管理心法的四個辯證
1、第一個辯證:總綱--致良知
(1)知行合一
(2)和中至誠
2、第二個辯證:樞機--心即理
(1)心理資本:山中賊心中賊
(2)上士養心:惟心亨行有尚
■ 機在于“心”
■ 機在于“目”
■ 機在“言行”
3、第三個辯證:初學--龍場教
(1)立志
(2)勤學
(3)改過
(4)責善
4、第四個辯證:證悟--四句教
(1)心之體:無善無惡
(2)心之動:有善有惡
(3)是良知:知善是惡
(4)是格物:為善去惡
第四部分:大道至簡--職業素養精進的簡化步驟
1、第一步:一條途徑--精進不迷路
2、第二步:三種境界--自查有標準
3、第三步:十六字訣--高人常提點
4、第四步:入手之處--小心自求證
第五部分:《教條示龍場諸生》原文導讀
注:此部分內容根據現場情況臨時安排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