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趙斌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領導力是一種激勵和影響團隊實現共同目標的能力。優秀的領導者具備清晰的愿景、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決策能力。他們能夠激發團隊成員的潛能,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并在挑戰面前保持冷靜和堅定。領導力不僅僅是管理技能,更是一種影響力和責任感的體現,它使企業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7-16 17:28 |
【課程時長】1-2天
【課程主講】趙斌老師
【培訓對象】團隊各層管理者及全體員工
【課程背景】如何讓自己的優秀技能copy到員工的身上? 針對不同類型的員工,該如何區分用不同的輔導方法? 為什么員工會經常消沉? 為什么有些管理人員不懂怎么激勵員工士氣? 如何讓員工從“讓我做”變成“我要做”? 如何讓員工變成自動自發的“自動波團隊”? 如何讓團隊始終保持高昂的士氣,積極地沖目標?
管理者的輔導與激勵能力一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世界上優秀的企業已經把該課程列為每年的必修課程,通過不斷強化團隊精神,提升團隊執行力,來實現企業高層制定的快速發展的目標。
【課程收益】
1、認識到培養和教導好下屬的好處
2、掌握有效教導下屬——四階段法
3、培養教導下屬的方法有效應用
4、有效激勵團隊的十種方法
導入:角色價值5P理論和TEAM新解
第一章、為什么要培養與輔導下屬
1、何謂部屬培育
2、員工現狀調查的六種方法
3、下屬培養與輔導的七大誤區
誤區一:沒有時間
誤區二:自己做比較快
誤區三: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誤區四:死活都教不會
誤區五:與其流失,不如罷手
誤區六:都是培訓部門的事
誤區七:怕面對他人
4、為什么要培育部屬
4.1、主管的職責是教員工成為釣魚高手
4.2、找人才不如留人才,留人才不如造人才
4.3、在人身上投資總能得到最高的回報
4.4、輔導下屬成長是,水漲船高,與企業共贏
4.5、造就人才可以使其分擔自己的重任
4.6、成功領導的意義,充分利用下屬資源
4.7、最接近領導的人,決定領導的成敗
4.8、以他人培育自己的心態培育下屬
案例分析:忙碌的劉主管
建議:建立輔導員制度,并且對輔導員考核
第二章 提升下屬的工作知識
1、選擇合適的輔導方式
教育、學習、培訓
2、教導方法
2.1、直接傳授法
2.2、實踐型教導法
2.3、參與型教導法
2.4、態度型教導法
3、影響學習效果的四個方面
互動:建議與反思
第三章 提升下屬的工作技能
案例:剛畢業的大學生陳楠的故事
1、部下培養的三種途徑及所占比例
SD、OFF-JT、OJT
2、工作教導的時機
2.1、平時工作時
2.2、部屬報告時
2.3、部屬犯錯時
2.4、交代工作時
2.5、開會時
2.6、查核工件時
2.7、部屬詢問問題時
3、輔導下屬學習新技能—OJT法
4、有效教導下屬——四階段法
5、輔導下屬的六項注意
6、OJT法的成功要訣
7、糾正下屬工作—CSP技術
8、CSP執行“八步曲”
第四章 激勵下屬的工作意愿
1、6種基本團隊激勵理論與實踐技巧
案例:海底撈團隊的激勵
1.1、團隊管理中的X、Y、Z理論
1.2、馬斯洛需要層次論模型
1.3、激勵保健雙因素理論
1.4、公平理論
案例:當保密工資不保密時
1.5、弗魯姆的期望理論
1.6、斯金納的強化理論
案例:大銅鑼的魅力
2、企業制定有效激勵政策的方法
2.1、對員工的所有需求做認真地調查,并制定一份詳細的清單
2.2、上述工作完成后,我們要制定“游戲規則”
2.3、激勵政策本身也有一個完善的過程
故事:松下幸之助與主廚
3、團隊的非物質激勵技巧
3.1、福利(激勵)百寶箱
3.2、非物質激勵的三個步驟
3.2、團隊非物質激勵的十把飛刀
ü 快樂激勵
ü 希望激勵
ü 欣賞激勵
ü 目標激勵
ü 語言激勵
ü 授權激勵
ü 名譽激勵
ü 學習激勵
ü 競爭激勵
ü 認知對比激勵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