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季猛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營銷是驅動企業增長的核心動力,它涉及市場研究、產品推廣、品牌建設及客戶關系管理等多個方面。營銷團隊通過精準定位目標市場,運用創新的營銷策略和工具,與消費者建立深度連接,傳遞品牌價值,激發購買欲望。同時,營銷也關注顧客反饋,持續優化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市場需求。營銷不僅是銷售的藝術,更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支撐。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8-22 15:24 |
【課程背景】
l 如何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如何分析需求,進行用戶研究?
l 用戶需求不清?如何挖掘完整清晰的用戶需求?如何整理需求池和進行需求規劃?
l 用戶表達的需求,就是真實需求嗎?產品研發,如何識別真實的需求?
l 用戶經常變更需求,導致項目風險增加!產品研發,是要嚴格按照客戶需求研發?還是引導客戶需求?如何管控需求?
l 誰的需求,才是重要的?老板?客戶?渠道商?銷售?需求的權重和標準,如何判斷?
l 用戶需求,如何有效轉化為產品設計?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有什么區別?
l 不同用戶的需求不同,如何對產品進行標準化、模塊化設計?
l 如何進行用戶體驗評測?改進用戶的用戶體驗和UI設計?
【課程目的】
1)掌握用戶需求的挖掘和分析技術
——用戶表達的東西,不見得就是用戶需求!如何分清楚用戶表達、用戶需求、產品需求、產品概念等詞匯之間的關系?如何搞清楚用戶到底要干什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的是什么?有很多需求是用戶沒想到的,如何挖掘出這些潛在需求?本課程提供專有”EUP用戶需求分析技術模型“來進行用戶需求的挖掘。
2)掌握用戶需求的評估和選擇方法
——用戶的需求有很多,滿足A需求就無法滿足B需求,如何“從企業市場戰略的角度,來管理這些需求?“判斷哪些需求是核心需求,哪些是次要需求?
3)掌握用戶體驗的設計和評測
——如何提升用戶體驗度?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有什關系?一般做用戶需求分析,多數都是從功能性來分析需求,而忽略了對社交、愉悅、成就感等社會性文化性方面的需求。如何改變“產品是工具“這一理念,將產品提升到人文精神的層級,從而提升產品的價值和黏性?
4)掌握用戶需求的轉化,以及產品標準化設計
——如何從雜亂的用戶需求清單中,歸類并發現新的產品概念?如何將用戶需求轉化為可以研發可制造的產品研發需求?如何管理通用需求和差異性需求,對產品進行標準化模塊化設計?
【版權課程技術】
專有技術——“EUP用戶需求分析挖掘技術技術”:
該技術基于用戶使用場景,對用戶需求的分析、挖掘、評估、優先級管理進行體系化、邏輯化的分析和管理!
【培訓對象】
企業信息化部門負責人、研發總監/經理、公司總工/技術總監、項目經理/開發小組組長/售前工程師、產品總監/經理、UI設計師、業務需求部門骨干、系統分析師、程序員、測試員、工程師、系統集成人員等。
【課程大綱】
第一章 用戶研究的原理、方法和流程
一、 用戶需求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模糊的需求、失敗的項目!
1. 用戶需求分析與項目成敗: 不科學的用戶需求分析,導致最終的項目失??!
1) 導致產品缺陷的源頭多數發生在哪個環節?
2) 需求采集的困惑:不清晰、不完整、相互矛盾的需求,導致的項目失敗!
3) 需求變更的痛苦:為什么產品需求總變來變去?
4) 需求評審的糾結:需求由誰說了算?客戶?還是老板?還是渠道商?還是研發?
5) 需求轉化的效率:為什么技術實現方案,不能有效滿足需求?
2. 用戶需求的表達、采集和釋義:如何清晰定義用戶所表達的需求?
1) 需求表達方式:用戶如何表達需求?
2) 需求的釋義:用戶陳述、用戶需求、產品概念和產品需求之間的轉換和定義;
3) 需求表達的含義外延
4) 有歧義的表達:夸大、拒絕、隱藏對象、模糊焦點等
3. 用戶需求的挖掘和開發:對潛在需求的挖掘和分解
1) 冰山模型:90%的需求隱藏在顯意識之下
2) 情景分析法:如何挖掘一個用戶的潛在需求?
3) 需求開發模型:瀑布式 vs 迭代式
4) 需求分析與產品研發的迭代模型
5) 連續塑形:從低保真模型,到高保真模型開發過程的一致性控制
4. 用戶需求的沖突與評估:從市場戰略導向的需求優先級管理
1) 用戶需求的權重和評估:什么需求最重要?誰說了算?
2) 用戶需求類型之間的沖突:功能與性能、價值與價格等之間的沖突
3) 用戶角色間的需求沖突:用戶內部之間、用戶與企業、企業與渠道商、企業內部之間的需求沖突。
4) 需求的評估與產品定位:功能/質量/安全性/性能/價格等
5) 基于產品戰略的需求評審:戰略存儲桶
6) 需求評估的原則和內容
7) 需求規劃和開發路徑設計
5. 用戶需求的轉化和設計
1) 問題的分析和解決
2) 產品概念設計和功能建模
3) 產品概念的組合和創新
4) 模塊化、標準化設計
5) 產品概念的評估
二、 市場調研和用戶體驗評測方法
1. 用戶體驗研究的基本原理
1) 專業人員的產品測試結果,代表用戶體驗嗎?
2) 案例:一個酒店試睡員,該如何評測酒店體驗?
3) 影響用戶體驗的主要變量:用戶角色、場景、行為、感知等要素
4) 用戶體驗的主要評測項目:用戶體驗,是用戶需求嗎?
5) 用戶體驗評測的流程
6) 用戶體驗的統計和分析
7) 案例研討:視頻點播、物流等產品用戶研究全過程解析
2. 用戶調研的主要方法和工具
1) 訪談法:線上或線下的客戶溝通
2 焦點小組
2 深層訪談
2 真實場景還原
2 投影技法
2) 觀察法:直接或通過工具間接觀察用戶的使用行為
2 直接觀察
2 間接觀察:眼動測試、后臺監控、傳感測量等間接工具觀察或測量
3) 測試法:通過刺激消費者來測試消費者行為反應
2 實驗法
2 模擬測試
2 聯想
4) 推演法:通過消費者行為特征對用戶需求的推演
2 二手信息和資料考古
2 身份推理
2 行為特征類比
2 行為模式模擬和預測
2 蹤跡推理
3. 用戶訪談和問卷設計
1) 用戶需求的表達:為什么很多客戶口頭的表達會出現模糊和不一致?
2) 用戶需求的釋義:用戶陳述、用戶需求和產品需求之間的轉換和定義
3) 用戶需求表達涵義的外延
4) 有歧義的表達:夸大、拒絕、隱藏、模糊焦點等
5) 用戶訪談的結構化設計
6) 用戶訪談的類型:引導式訪談、開放式訪談、封閉式訪談
7) 焦點小組的組織和實施
8) 調研問卷和報告設計
9) 調研問卷的設計階段和方式
10) 訪談腳本設計
11) 調研報告的撰寫基本內容
12) 調研報告的要求和規范
4. 大數據分析與用戶體驗評測
1) 大數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內容
2) 大數據經營報表的主要數據類:客戶數據、產品數據、行為數據、用戶體驗數據
3) 用戶群結構分析模型
4) 用戶群價值分析模型:陌生客戶、低端客戶、存量客戶、VIP客戶、口碑客戶
5) 使用行為和使用習慣分析:操作流程、動線和場景
6) 用戶需求偏好測試:功能偏好、品質偏好、價格偏好
7) 用戶需求閾值測試
8) 用戶需求權重測試
9) 用戶體驗的評價標準
10) 用戶體驗評價的統計和原因分析
5. 用戶研究相關報告和文檔的內容和撰寫
1) 產品經理的典型任務、常用工具及文檔規范
2) 需求分析文檔--需求整理
----需求設計文檔規范與結構
----需求文檔撰寫技巧與評判標準
----好需求文檔與差需求文檔之間的差異
----整理需求清單,排序及優先級分析
3) 產品方案能力--概要設計
----系統框架
----主要元素、概念定義
----主要業務流程設計
----功能模塊設計
--詳細設計
----概念的屬性
---E-R圖(實體關系圖)
----數據庫設計
----接口設計
----業務流程設計
第二章 市場分析和產品規劃
三、 目標市場分析和客戶畫像:
1.目標市場細分的原由、目的和意義:市場細分就是將資源聚集在有價值的領域。
2.個人客戶的細分維度和畫像標簽:如何描述不同目標客戶群的特征?
1)客戶地理位置特征:基于客戶群地理位置、分布的細分變量
2)客戶人口統計特征:基于客戶年紀、職業、性別、身份等社會人口統計學的細分變量
3)客戶人格心理特征:客戶消費動機、認知、個性、消費態度等心理特征的細分變量
4)客戶消費行為特征:客戶在尋求、購買、使用、評價和處理產品行為的細分變量。
5)企業客戶的特征變量:企業組織市場細分變量主要有哪些?
3.行業客戶的細分維度和畫像標簽:單項變量細分法和多變量組合細分法等
1) 行業客戶的行業特征: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
2) 行業客戶的供應鏈特征:純加工型、代理、研發型等
3) 行業客戶區域分布:國內、國外
4) 行業客戶的組織形態:實體、虛擬
5) 行業客戶的組織管理:個體戶、跨國集團
6) 行業客戶的企業文化:壟斷?開放?
4.客戶畫像的識別、分類和管理:
1) 為什么客戶畫像特征模糊、不精準、沖突?——如何管理?
2) 客戶畫像是要還原什么?——消費角色和需求
3) 客戶畫像的特征管理:客戶顯性特征——需求特征——產品特征
4) 客戶畫像的推演、還原和聚合
5.客戶消費需求的評估:
1)客戶的需求類型:功能性、愉悅性、社交性、自尊性
2)客戶潛在需求量、頻次評估;
3)客戶數量和市場規模的評估
4)客戶需求的動機、強度分析
5)客戶需求的產生時機、和指向性分析
6. 客戶消費能力評估
1) 消費能力
2) 消費理念和態度調研
3) 使用能力調研
7.目標市場價值度評估
1)目標市場的可進入和可營銷性分析
2)目標市場的產品可供應性分析
3)目標市場的競爭力分析
4)目標市場的投入/產出價值度分析
四、 產品組合管理、產品定位和戰略規劃
1. 產品線、品類、版本的規劃和布局:標準化,還是差異化?
1) 思考:雜亂的項目、產品、功能、品類和版本,如何精簡和整合?
2) 標準化 vc 差異化: 做標準產品好?定制項目好?
3) 產品標準化設計流程和原理
4) 產品線細分:三維產品/市場/技術矩陣
5) 解析:ToC/ToB/ToG產品的共性和差異性
6) 細分市場的需求評估:通用需求和定制需求
7) 產品(功能)/市場覆蓋:全覆蓋、產品專門化、單一市場覆蓋等
8) 核心產品(功能)鏈和延伸產品(功能)鏈
9) 差異化策略:完全標準化、技術標準化、平臺標準化、功能模塊化、完全定制化
10) 產品組合和集群:單品、套裝、服務和解決方案設計
2. 產品績效評估和產品組合管理
1) 產品組合評審管理核心思想:引新汰舊
2) 戰略存儲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協同
3) 產品組合評審法則:價值最大化、平衡、戰略一致性
4) 產品組合評審常用方法:
n 檢查列表法
n 凈現值和預期商業價值分析
n 以小博大法
n 動態評級和排序
n 項目打分模型設計
n 項目組合評審清單
n 氣泡圖
n 風險收益的氣泡圖變形
n 戰略存儲桶
n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項目評審
n $APPLEAS分析模型。。。。。
3. 競品分析和競爭性定位
1) 競品識別:直接競爭、品類競爭、屬類競爭、預算競爭
2) 客戶需求偏好類型:外觀、質量、品牌、成本和風險
3) 客戶需求偏好類型:外貌協會型、領先創新型、經濟適用型、謹慎嘗試型、最佳質量型。
4) 客戶需求偏好標準制定:最高標準、最低標準和加權評分
5) 產品競爭性指標設立
6) 產品競爭區域評分和定位
7) 競爭環境分析:波特競爭力分析
8) 競爭策略制定:并存、填補、替代等
4. 產品定位和需求基準設計:
1) 客戶體驗感知要素:產品形象、服務、質量、價格、包裝、渠道等
2) 產品形象、包裝、品牌和檔次定位
3) 服務定位
4) 質量、功能定位
5) 價格定位
6) 風險定位
5. 認知圖和產品定位:目標市場宣傳的定位
1) 認知圖:性能-價格認知;功能-風險認知;風險-價格認知
2) 二維空間市場定位模型
3) 四圓區位定位法則
6.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和開發戰略迭代
1) 什么是開發戰略?為什么要做產品迭代?
2) 產品生命周期策略:研發期、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
3) 基于生命周期的產品績效基準KPI: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
4) 產品戰略迭代設計三元素:驅動力、市場迭代、產品迭代
5) 迭代驅動力:政策驅動、市場驅動
6) 迭代驅動模式1:技術驅動市場模式
7) 迭代驅動模式2:市場驅動產品模式
8) 迭代驅動模式3:資源驅動市場模式
9) 市場迭代設計:市場滲透、市場擴散
10) 不成熟新產品迭代模式:從問題產品,到成熟產品!
11) 同質化產品迭代模式:從同質化,到差異化!
12) 項目型產品迭代模式:從項目型產品,迭代成平臺型產品!
13) 小眾產品迭代模式:從單一市場,迭代到大眾市場!
14) 低端產品迭代模式:從低端產品,迭代成高端產品!
15) 產品迭代的周期、成本、收益和最小可用產品(MVP)范圍
16) 產品開發路標和發展計劃
第三章 用戶需求分析與評估
五、 用戶使用情景分析和流程設計:搭建用戶角色、使用流程、場景和任務
1、情景分析法的定義和用途
2、情景分析法的構成要素
3、用戶角色特征分析:用戶畫像
1)消費關系分析:用戶與產品之間的利益關系和消費類型;
2)相關利益干系人:產品消費過程中會影響到的利益干系人;
3)消費者特征要素:社會角色特征、地理分布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為特征等;
4)用戶角色特征推演:如何使用消費關系,來推演消費者的外在顯性特征?
5)常用的用戶角色分析方法:用戶畫像法、精益畫布等
4、模擬使用場景:
1)場景的類型——物理場景和社交場景
2)需求變量因子分析:對用戶需求產生變化的環境和場景因子
3)影響需求的物理環境因子:氣候、空氣質量、地理、時間、以及產品運行配套環境
4)影響需求的社交場景因子:生活場景、工作場景、運動場景、學習場景、娛樂場景等
5)影響需求的第三方干擾物/人,以及不可抗力
5、任務分解、統籌和分派
1)人機之間的消費關系和過程
2)產品黑盒子構建:產品功能及工作流程設計
3)任務分析:職責流程圖、活動圖應用要點
a 用戶任務模型
b 任務分析方法過程
c 面向過程的任務分析
d 面向對象的任務分析
e 以用戶為中心的任務分析
6、用戶價值鏈和流程設計:操作流程的可執行性、效率和價值鏈
1) 流程價值鏈分析:效率、風險、成本等維度
2) 操作的可通過性:操作中斷、延遲、退回、重復等造成的流程失敗
3) 一站式流程設計:一站式、中心控制、全自動化、智能化
4) 高安全性的流程設計:防盜、防丟失、預警
5) 移情式流程設計:操作、感知和情緒
6) 高黏性流程設計:參與式設計、可識別和交互
7) 低成本使用流程設計:低耗用、零損耗、低頻輸入
8) 傻瓜式流程設計:可識別性、全自動
。。。。。。。。
六、 用戶需求指標分解:確定用戶體驗的各項需求類型和指標!
1. 常見的用戶需求細分方法:馬斯洛需求分析等
2. 用戶需求細分的原理:環境——人——產品之間的需求關系圖
3. 產品表現型用戶體驗指標
1)性能和質量
2)效率
3)耐用性
4)多樣性輸入輸出
5)適應性和擴展性
6)有效性等
4. 環境適配型用戶體驗指標
1)人對使用環境的要求
2)產品運行對環境的適應性和影響
3)人機交互對環境的影響
5. 人機交互型用戶體驗指標
1)可用性體驗指標
2)易學性體驗指標
3)可識別性體驗指標
4)感官愉悅性體驗指標
5)文化認知性體驗指標
5)操作容錯性體驗指標
6)社交性體驗指標
7)參與感體驗指標
6. 成本和風險型用戶體驗指標
1)購置成本、使用成本和運維成本
2)可回收性
3)運營中的產品功能風險
4)人機交互過程對人和環境的損傷
5)環境對人和產品的干擾和影響
6)風險的事前事中事后防控
7、需求指標分解
1)用戶需求指標的分解:按流程分解和按屬性分解
2)用戶需求的分解和歸類。
3)需求價值鏈的分析
8. 需求驗證和跟蹤
9. 需求基線劃定和排序
1)需求優先級評價
2)需求工作量估算
3)基線劃定與管理
。。。。。。。。。。。
七、 產品研發管理和項目評審:
1. 精準研發管理主要流程
1) 研發管理的關口和流程
2) 研發管理的主要事務和職責
3) 關口干系人
2. 項目評審基本原理和流程
1) 研發項目的管理:緊急的需求,重要的需要,自上而下vs自下而上
2) 項目績效指標設定: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
3) 項目研發路徑設計
4) 項目質量標準和規格管理
5) 項目評審機構設置
6) 項目評審的主要原則
7) 項目的監督和實施
3. 項目評審一致性管理
1) 思考:為什么項目變更多?不斷超支、失控?迭代、敏捷思維
2) 項目開發標準設計的四個導向:客戶導向、競爭導向、戰略導向、政策導向
3) 項目干系人沖突和開發標準:誰的開發需求,權重更高?為誰而開發?
4) 一致性管理:從項目概念→項目方案→設計原型→生產原型→成品→生命周期管理
5) 項目評估和管控:成本管控、周期管控、質量管控、風險管控
6) 產品概念原型設計和測試:低保真原型、高保真原型設計
7) 項目概念和方案階段的項目評審機制:項目目標、范圍的管控
8) 項目立項和設計階段的項目評審機制:項目概念和技術方式的管控
9) 項目生產和交付階段的項目評審機制:設計變更、材料、生產工藝流程的管控
10) 項目入市和運營階段的項目評審機制:新產品功能、缺陷、版本的管控
4. 項目評審法則:價值最大化
1) 研發項目凈現值和預期商業價值分析
2) 以小博大法
3) 動態評級和排序
4) 項目打分模型設計
5) 項目組合評審清單
5. 項目評審:平衡法則
1) 項目組合的平衡:形象產品、銷量產品和利潤產品
2) 氣泡圖
3) 風險收益的氣泡圖變形
4) 評審維度:技術難度/營銷成功率、開發周期/收益、研發風險/項目質量等
6. 項目組合評審:戰略一致性
1) 項目組合和戰略管理
2) 新產品戰略設計:績效目標、戰略領域、市場策略 、資源分配
3) 戰略存儲桶
4)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項目評審
5) 項目資源的測算和配置
第四章 產品創新設計:功能建模和UI設計
八、 問題分析解決與產品創意生成
1.問題的定義:項目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以及形成問題的緣由是什么?
1)用戶陳述到用戶需求的釋義:用戶陳述、用戶需求、用戶目標和產品需求之間的轉換和定義;
2)需求的背景及動因分析:為什么會有這個需求?前因是什么?后果又是什么?
3)需求層級的定位:在哪個需求層面來解決問題?
4)案例:企業生產管理系統是要管理什么?
5)案例:移動辦公是要解決什么問題?
2. 問題的分析:將一個含糊而大的需求分解成小需求,清晰之!
1)問題產生的因果定律:原因-癥結-癥狀
2)問題的產生的因素:環境-人-系統三元分析法。
3)用戶活動過程和業務流程解析:研究用戶的業務或活動過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需求。
4)問題的分解:按流程分解、按屬性分解
5)事故樹分析法分析問題
6)問題分類統計:帕累托分析
3. 問題的評估和選擇:
1)項目目標設立:對企業/客戶/(或政府)
2)問題范圍和邊界選擇:需求價值鏈定位
3)問題的評估:緊迫性和重要性
4)確定利益相關者
4. 創新性解決問題:新產品概念的生成
1) 創新型問題解決的方法:TRIZ理論
2) 創新型項目概念設計:擱置問題、反饋問題、直接處理問題、預先防范問題、預先反作用等
3) 項目的功能性需求、愉悅性需求、社交性需求和自尊性需求疊加
4)項目基本工作原理
5)項目型產品概念的組成和定義
6)產品機會的描述:POS類、vision類文檔
九、 產品功能建模和標準化設計:
1. 系統黑盒子:功能、結構建模
2. 工作原理設計:現存對象、轉換器和理想模型,黑盒子的分解
3. 抽象機器建模:能量源、工作體、控制系統、配置器等
1)執行類系統的功能抽象模型
2)檢測類系統的功能抽象模型
3)交互類系統的功能抽象模型
4. 功能鏈和產品架構設計
1) 產品平臺的框架:資源、核心功能鏈、延伸功能鏈、輔助服務鏈、增值應用、交互界面
2) 抽象機器:產品系統框架和結構搭建
3) 基本功能構造設計:產品黑盒子
4) 核心功能鏈設計:活動圖方式
5) 分級功能鏈設計:目錄樹和層級性功能結構
6) 延伸功能鏈設計:延伸活動圖方式
7) 輔助性功能鏈設計:客服、安全和信息輔助類功能鏈設計
8) 增值和應用性功能鏈設計:增值應用和組合應用類產品功能設計
9) 數據、資源和能量源的管理
10) 交互平臺設計:交互媒介的定位和設計
11) 功能鏈的聚集
12) 創建功能通用基
5. 產品的標準化、模塊化和系列化
1) 需求的共性和差異
2) 用戶需求的差異化和標準化
3) 系統構造的標準化設計類型
4) 整合系統的標準件和定制件
l 確定候選平臺
l 確定共享功能和變體設計
l 最優化選擇
5) 產品模塊化方法:集合法
6) 產品模塊化方法:模塊啟發法
l 主干通路法
l 分支通路法
l 轉換-傳導模塊
十、 產品概念組合、篩選和評估:
1. 需求的轉化:用戶需求—產品功能—規格之間的轉化矩陣
2. 需求的沖突和矛盾
1) 需求沖突:同一用戶不同需求之間的沖突
2) 角色沖突:不同用戶之間的需求沖突
3) 技術沖突:需求與技術實現之間的沖突
4) 戰略沖突:用戶與企業戰略之間的沖突
3. 問題的分析:確定產品構建過程中的問題和矛盾
4.創新性解決問題:TRIZ原理
1) 工程矛盾、技術矛盾、管理矛盾
2) 矛盾矩陣
3) 40個創新原理:減少負面因素、惰性環境、構建反向矛盾、事先預防、事后補救等
5. 產品概念的生成方式
1) 通過工作物理原理構建:根據不同的工作原理形成不同產品概念
2) 通過分類表構建:根據產品構建不同形態和特征形成不同概念
6. 產品概念篩選測試
3) 決策矩陣:結構化的概念選擇方法
4) 概念篩選
5) 概念評分
6) 概念測試
7) 概念原型化
7.產品規格參數設計:如何根據用戶不同需求,形成產品的基本規格?
1) 產品規格建模
2) 設定產品基準
3) 從需求到規格的轉換
4) 規格參數的選擇和平衡
5) 產品工程要求確定:品質屋
十一、 UE、HCI和UI的關系,以及UI設計內容
1. 用戶體驗UE設計概況
1) 關于UE、UI、和HCI的概念
2) 人機交互HCI
3) 用戶體驗
4) 用戶界面UI
5) 三位一體的體驗:UE、UI、和HCI之間的轉化
6) UI的評估:從UE看UI設計
2. UI設計內容和框架
1) 界面邊界劃定:機器/人/環境之間的邊界
2) 界面任務分解
3) 界面的層級和框架
4) 版面和布局
5) 配色
6) 交互:從人工參與到全自動化
7) 信息可視化和機器語言反饋
8) 界面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
9) 基于用戶體驗的交互要素設置
3. 交互設計
1) 交互的種類:傳送型、驗證型、咨詢型、對話型
2) 交互的程度:互惠性、響應性、迅速性、多樣性、控制性
3) 交互的行為模式:指示與指令模式、對話模式、瀏覽模式、操控模式、代理模式
4. 版式設計
1) 終端和界面尺寸
2) 出色的頁面結構類型
3) 基于終端特點的版面設計
4) 基于分辨率的版面設計
5) 根據瀏覽動線的版面設計
6) 有目的的留白設計
7) 調整邊線和間隔
8) 文字和圖片的搭配
9) 圖片的排列、動勢和方向性
10) 文字的組合
11) 文字和符號的處理
12) 字體、字號和形式
5. 配色
1) 色彩的色相、明度和飽和度
2) 配色和情感(喜悅、悲哀、恐懼、憤怒)
3) 美感印象(明亮vs黑暗)
4) 美感印象(文靜vs活躍)
5) 美感印象(簡明vs多彩)
6) 配色和性別(男性青睞的顏色、女性青睞的顏色)
7) 配色和區域(都市、鄉村、中國、西洋色彩)
8) 配色和節日(不同節日的配色技巧)
9) 配色和場景氛圍(辦公環境、生活場景、娛樂場景等)
6. 信息可視化和導航系統
1) 導航系統的類型:線性、樹狀、網狀和神經網絡
2) 信息的分類
3) 信息可視化的基本原則
4) 弧形圖
5) 區域分組圖
6) 中心爆炸圖
7) 中心換圖
8) 分支圖
9) 球形圖。。。。。。
10) 有秩序的復雜性
7. UI原型設計
1) UI原型的類型:低保真原型、高保證原型
2) 手繪界面草圖實戰
3) 可視化與移動端產品特性
4) 動效設計提案
5) 交互設計原理
6) 原型設計
7) 原型發布與注意事項
十二、 產品創新設計方法
1. 功能性設計
1) 功能的加減乘除法
2) 功能的延伸和加強
3) 功能的共享和緊縮
4) 功能的去形體化設計
5) 案例解析:智能機器人
2. 審美性設計
1) 審美的意義和偏好:功能目的、愉悅目的、社交目的
2) 產品、配色與風格之間的關系
3) 視覺的愉悅性
4) 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色、觸、嗅、味
5) 文化內涵和價值觀的視覺呈現
6) 案例解析:小家電的文藝氣質
7) 案例解析:一個監控系統的N種視覺效果
3. 易學性設計
1) 導航系統設計:幅度和深度的平衡
2) 結構化設計:清晰、明了的界面布局
3) 簡易性設計: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
4) 可讀性設計:易識別、易感知的界面元素
5) 機器語言的可感知和可識別性
6) 案例解析:兒童早教app的易學性分析
4. 便捷性設計
1) 流程、步驟的簡化、一鍵式設計
2) 減少等待
3) 省力性設計
4) 保存、記憶和學習
5) 行為預測和信息推介
6) 案例解析:智能家居的可操作性設計
7) 案例解析:淘寶“猜你喜歡”
5. 可控性設計
1) 易啟動、獲取和存儲
2) 集中式操控
3) 中途退出、激活
4) 案例解析:自適應的智能窗簾
5) 案例解析:小程序游戲
6. 可視化設計
1) 信息的類型:文字、圖形、視頻。。。
2) 信息的分層展示
3) 信息的動態效果和展示形式
4) 案例解析:GIS系統地理數據的展示和呈現
7. 適應性設計
1) 對不同群體的適應性
2) 對不同使用場景的適應性
3) 對不同處理內容的適應性
4) 案例解析:隨場景適應的智能電動車
5) 案例解析:喜馬拉雅app在不同場景下的適應性
8. 包容性設計
1) 不規范的操作行為:重復操作、中止操作、誤操作、過度操作等
2) 惡意破壞性操作:破壞、欺詐
3) 防風險性設計:功能損壞、流程失敗、人身風險
4) 案例解析:ATM機
9. 綠色環保設計
1) 空間占用:免安裝、綠色版本
2) 易卸載、少殘留
3) 低損耗和負效應
4) 案例解析:輕量級辦公云
5) 案例解析:環保建筑
10. 社交性和參與性設計
1) 協同作業和社交
2) 虛擬人格身份和存在感
3) 占有感
4) 案例解析:豆漿機的社交性
5) 案例解析:如何讓一個郵箱具有社交性?
11. UXD項目實戰
·1)項目分組、目標和計劃
——選擇分組討論
——項目實戰主體流程
——分析不同行業的特點與切入點
—— 如何做競品分析
—— 實戰:競品分析
·2)交互設計與團隊協作
——交互流程圖設計
——交互原型圖規劃
—— 交互設計的細節處理
——實戰交互設計規范文檔
——如何對原型進行測試
3)視覺設計、原型和產品效果呈現
——典型界面視覺設計
——設計師與開發團隊的配合
——效果圖適配放大與實戰練習
——設計規定文檔輸出
·4)項目總結、宣講和答辯
——課程總結
——項目流程與設計結果展示
——項目專業評審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