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楊碩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國學智慧蘊含豐富的管理哲學與策略,如儒家的人本思想、道家的無為而治、法家的嚴謹制度等,為現代管理提供了獨特視角。將國學智慧融入企業管理,能增強團隊凝聚力,提升決策智慧,促進企業文化建設。通過國學經典的學習與實踐,管理者可汲取歷史智慧,優化管理模式,實現人性化管理與高效運營的完美結合,為企業長遠發展注入深厚文化底蘊。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10-15 10:03 |
國學智慧與管理應用
【課程背景】
企之根本在人,人之根本在心,心之根本在教,教之根本在育。
管理的最高境界叫做:“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有效的管理不僅需要系統的工具、方法,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對下屬“人心”的影響。而學習國學就在于獲取影響人心的能力,并激發下屬的愿力。
愿力是人的第一驅動力,愿力的大小決定了成果的大小。愿力就是想實現某種事情的強烈欲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其中的“惦記”就是愿力,惦記久了就一定會行動。愿力是實現目標的核心源動力。失去愿力也就失去了效率。
“心源即根源”心不穩則根基不穩,根基不穩一觸即潰。
一個人有了良好的愿力,內心就會穩定,就不會胡思亂想;不胡思亂想精力就能夠集中,精力集中做事效率自然就高!
因為,想要改變自己的強烈意愿本身,就是在創造新的自己。
【課程收益】
人才,運用得當如虎添翼,運用不當雪上加霜。一切功夫都在“得人心”,因為,只有深深觸動人的內心,事情的結果才會更加有效。所以就有了那句俗話,叫做:“得人心者得天下”。國學智慧的核心就在于讓管理者“如何得到人心”。
【課程大綱】
仰望星空---尋找中國精神
源 淵 緣
u 中國文化的根源。
u 儒釋道三者的內在關聯。
u 幾千年來老子的思想在世界各領域的應用無處不在。
第一單元 一心---愿力
愿力---企業長治久安之道
u “愿力是人的源動力”
u “如何有效激發愿力”
u “激發愿力的八個步驟”
u “致良知,知恥而止,知行合一”
u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u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u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u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u “堅持---給自己一個不放棄的理由”
u “感恩---離開他人我們什么都不是”
第二單元 二連---一薪一意,一器一技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簡馭繁陰陽平衡的無上管理智慧
一、“薪與意相連”
單純的講物質,人易丟失誠信道德;
單純的講精神,人易丟失理想追求。
既要追求內在的高貴品質,又要爭取外在的物質財富,只有將物質與精神二者相結合才可以發揮出最好的和諧作用。
u “賞罰使人知進退,有情使人歸心誠”
u “賞不行則士不致死,士不致死則軍無功”
u “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
u “尊之以爵,瞻之以財”
u “小善必錄,小功必賞”
u “賞不逾時,罰不后事”
u “畜恩不倦,法若畫一”
u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u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u “無勸誡則賞罰無度,人不知信則賢良退伏”
u “用人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則不勸而自戰”
u “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二、器與技相連
單純的講工具,人易生自卑之念;
單純的講技能,人易生矯狂之意。
有良好的工具不代表有良好的駕馭工具的技能,只有在提升工具的同時也要提升駕馭工具的技能,二者需兼備同行。
u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u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u “螫蟲之觸負其毒也,戰士能勇恃其備也”
u “鋒銳甲堅則人輕戰,甲不堅密與肉袒同”
u “射不能中與無矢同,中不能入與無鏃同”
u “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以一當百”
u “不教而戰,是謂棄亡”
u “示之以進退,誘之以仁義”
u “重之以是非,決之以賞罰”
u “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
第三單元 五則---定心定位破除糾結矛盾
定心定位---人心是企業的定海神針
心不穩則根基不穩,根基不穩一觸即潰
不安則胡思,胡思則傷志
傷志則怨生,怨生則神弱,神弱無力行
一、位定則心安
u “專中求恒,首尾不懈”
u “人而無恒,一事無成”
二、心安則神聚
u “智者日有所思,思者臥于心田”
u “思與學不可偏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神聚則力生
u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u “學貴專,業貴精”
u “少則得多則惑”(做事重減法)
四、力生則體行
u “領會意圖完整”
u “方法工具完備”
u “行動意愿堅決”
五、體行則事成
u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u “水永遠不變的是目標,隨時改變的是自我”
第四單元 八法---以無為而為的有機管理
世人觀陽,老子觀陰的無上智慧
老子智慧與領導者的修為
一、動靜
u “動則勢不可擋,靜則柔順泰然”
u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u “藏之為元精,用之為萬靈”
二、有無
u “有無相生,順勢而為”
u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u “世人觀陽,老子觀陰”
u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三、難易
u “難易相成”
u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u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四、大細
u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u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u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第五單元 二十五原---見樹又見林的管理藝術
管理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
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先計而后動,知勝而始戰
一、心五原---約行易束心難
u “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后之”
u “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
u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u “以無為而為,以不爭而爭”
u “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
二、因五原---老子的識人、用人智慧
因果---企業問題的根本所在
u “管理者的八弊”
u “和大怨必有余怨”
u “將不可驕,將不可吝”
u “多言者寡信,自奉者少恩”
u “賞與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不當者滅”
三、法五原---管理者的上乘武功
u “知人之道有七”
u “安人之道九式”
u “上善若水,水之八善”
u “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u “包容可以化解一切怨,理解可以得到一切法”
四、器五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u “紅黃綠思維”
u “時間切割法”
u “月季跟蹤法”
u “一二三二一”
u “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
u “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
u “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
五、技五原---企業基業長青之道
u “溝通中的“結據例果”
u “六種故事,七種技巧”
u “先跟后帶,粘黏連隨,你不松口,我不放手”
u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
u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遠見智慧。
結束語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久則窮---窮則變---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