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張建華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依法治企實務》培訓專注于依法行政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課程深入解析法律法規對企業運營的影響,指導企業如何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決策與經營的合法性。通過實戰案例分析與法律知識講解,幫助企業管理者掌握依法治企的核心策略,有效防范法律風險,保障企業穩健發展。此培訓適合企業高層管理者及政府部門領導干部,是提升企業法治水平、增強競爭力的必備之選。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10-15 11:08 |
張建華
同濟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
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學位中心學位評議專家
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
河南電視臺特約評論員
依法行政-《依法治企實務》培訓
【課程背景】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普法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國方略的具體實施,法律在市場經濟中一直發揮著引導、規范和安全保障的作用,遵照市場法則的重要一條就是要遵守法律的約束。依法治企就是企業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依照規章制度來治理企業,開展經營管理活動。
依法治企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
1、依法治企能夠有效推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使企業在決策時按照法律的要求進行,按照法律的要求開展各種業務活動,實現長遠發展。
2、依法治企能夠推動企業和諧穩定發展,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保證企業在員工心中的地位與價值,保證經營過程中的合法性,按照規章制度依法辦事,提升社會對企業的認可度,實現企業長遠發展、和諧穩定發展的目標。
3、依法治企適應了市場變化的需求,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面對各種復雜關系及面臨各類風險中,不斷地完善與法律相關的各種制度,實現規模化效益,獲取利潤,實現發展目標。
4、依法治企能夠維護企業權益,使企業在不斷完善的法律環境中,按照法律的規定開展各項經營活動,切實提高企業依法管理的水平,確保企業的合法權益得到正常維護。
5、依法治企為企業管理保駕護航,確保企業自身利益通過合法的途徑得以實現,促進企業的穩步發展,為企業帶來更高更多的收益。
【課程對象】
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領導干部;企業高層管理者
【課程目的】
企業都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了體制、機制的改革。指引企業在形勢下把依法治企的理念貫徹落實到位。
【課程大綱】
第一講 法治
一、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二、法治和法治體系
1、什么是法?
1.1 西塞羅、盧梭、孟德斯鳩、馬克思等人對法的定義
1.2 案例:從古希臘喜劇《底比斯》看三種不同的法
1.3 法的特征
1.4 法的功能
2、什么是法治?
2.1 法治的兩重含義
2.2 法治的實體要件
2.3 案例分析:威廉皇帝與小磨房主的故事
2.4 法治的精神要件
2.5法治為什么重要?
2.6如何實現法治:把權利關進籠子里
2.7法治與法制
3、什么是法治體系?
三、依法治國
1、依法治國是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國的五層含義
3、不依法治國就會給民族帶來災難
3.1 蘇聯的肅反運動
3.2 中國的文革
第二講 法治需要有法治思維
一、法治思維的重要性
1、法治思維是基準性思維
2、法治思維不同于人治思維
3、法治思維是規則至上思維
二、法治思維的四個層次
1、認知判斷層次;
2、邏輯推理層次;
3、綜合決策層次;
4、建構制度層次。
三、法治思維的六條規則
1、合法性優于客觀性;
2、程序公正優于實體公正;
3、形式合理性優于實質合理性;
4、普遍正義優于個案正義;
5、理由優先于結論;
6、以權利義務分析作為基本線索
四、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要素
1、找法律依據;
2、看法律事實;
3、守法律原則;
4、循法律規定;
5、走法律程序;
6、重法律后果;
7、擔法律責任
五、為什么要強化法治思維?
1、我國社會發展變化的要求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3、強化法治能力的五大要素
3.1 清醒權力來源
3.2 樹立法律信仰
3.3 強化法律思維
3.4 嚴格法律程序
3.5 落實法律責任
六、法律信仰
1、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2、建立和呵護對法治的信仰
3、信仰如何建立?
4、案例分析:
4.1 蘇格拉底之死
4.2 辛普森殺妻案
5、從法律電影中來解讀法律的精神
七、法律與公平
1、法律的價值是公平
2、法律以權利為本位
3、法律功能的社會化
4、改變中國法制進程的孫志剛案件
第三講 依法治企
一、什么是依法治企?
二、市場經濟必須依法治企
1、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
1.1 計劃經濟下資源配置與生產組織的方式
1.2 市場經濟下資源配置與生產組織的方式
2、市場經濟離不開法律對經濟活動的調節
2.1 社會利益沖突的協調
2.2 資源的合理配置
2.3 交易成本的節約
三、依法治企的重要意義
1、依法治企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
2、依法治企是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客觀需要
3、依法治企是強化企業管理的應有之義和必要手段
四、依法治企的主要內容
1、依法決策
2、依法經營管理
2.1 企業在其經營管理活動中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需要法律的指導、規范;
2.2 企業對外的重要經濟活動如股份制改造、兼并、上市、對外投資等需要法律的引導、規范;
2.3 企業對合同的起草、審查及其管理需要法律的規范、保障;
2.4 對于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質量管理,健全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改進和加強經濟核算,強化企業的審計和監督等管理活動需要法律的規范和保障;
2.5對企業其他一些業務如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等法律性較強的工作,也需要法律指導和規范。
3、依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五、目前國有企業在其管理活動中法治工作薄弱表現、后果與原因分析
1、國有企業在其管理活動中法治工作薄弱表現與后果
1.1不能依法經營管理,違背誠實信用的交易原則,加劇市場秩序的混亂。
1.2在重大決策、重要投資項目上,不依法律把關,忽視經營決策的法律風險,不進行可行性論證,盲目上馬,使企業面臨巨大風險。
1.3 預防違法犯罪機制不健全,少數人利用決策、買賣、財務管理、財產管理等環節的漏洞,以權謀私,惡意經營,使國有資產嚴重受損。
1.4 依法規范合同意識較差,在簽訂、履行合同方面經常出現失誤。
1.5 出現經濟糾紛或受到不法侵害,不善于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陷于多種經濟糾紛不能自拔,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甚至使企業陷于停產倒閉的狀態。
2、造成目前國有企業管理活動法治工作薄弱表現及其后果的原因
2.1 國有企業依法經營管理、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淡薄,掌握和運用法律能力較差
2.2 企業內部法律管理制度不健全,并缺乏組織保障
2.3 對國有企業及其經營者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尤其缺乏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
六、加強企業依法治企工作的舉措
1、切實提高對強化國有企業管理與依法治企辯證關系的認識水平
2、 加強法律培訓,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企業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思維,增強他們依法經營管理的能力
3、建立健全法律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為強化企業管理奠定好基礎工作
3.1 企業重大經營決策經過法律論證制度;
3.2 合同管理制度;
3.3 擔保審核制度;
3.4 企業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管理制度;
3.5 企業資產經營審核制度;
3.6 經營責任追究制度。
4、完善企業內部約束機制和外部監督機制,加強對國有企業經營者的監督與約束
5、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化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大力推進企業法律顧問制度
6、要利用法律手段,堅決打擊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違法犯罪行為。
七、法治企必須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積極營造濃厚氛圍
1、什么是企業文化?
2、積極推動以法制文化為重要內容的企業文化建設
八、依法治企必須與維護職工利益相結合。不斷提高學法守法的積極性
第四講 依法治企的法律體系
一、我國的法律淵源
二、我國的法律體系
1、憲法
2、民法
3、商法
4、刑法
5、經濟法
6、行政法
7、訴訟法
三、法制制裁的種類
四、各法之間沖突時的處理原則
第五講 依法治企的主要內容與實例分析
一、員工關系管理制度
1、員工關系管理的法律體系的主要內容
2、案例分析:總經理有權依據規章制度開除職工嗎?
二、公司高管的權限與相互關系的的法律制度
1、公司高管的內涵:三會一總
2、公司高管的相互關系:互相制約
3、公司高管對公司的義務
4、公司高管的禁止性行為
5、案例分析:公司總經理有權利決定建設一個新產品的生產線嗎?
三、安全生產制度
1、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安全職責
2、高危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資格準入制度
3、建立職工安全教育和培訓檔案
4、 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5、安全生產狀態定期報告制度
6、 安全生產投入
7、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處罰
四、市場競爭制度
1、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和平等性
2、市場經濟的禁止性競爭行為
2.1 欺騙性交易行為
2.1.1 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
2.1.2 假冒或者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行為
2.1.3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的行為
2.1.4 偽造或冒用質量標志和偽造產地的行為
2.2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競爭行為
2.3 商業賄賂行為
2.4 虛假宣傳行為
2.5 侵犯商業秘密
2.6 傾銷行為
2.7 不正當獎售行為
2.8 商業詆毀行為
2.9 串標行為
2.10 價格同盟
2.11 企業的過度合并
五、合同制度
1、合同的作用與本質
2、合同的基本原則
3、企業簽訂合同時常犯的錯誤
4、簽訂合同被騙的法律責任
六、擔保制度
1、擔保的意義
2、擔保的種類
3、企業在擔保時常犯的錯誤
七、訴訟和仲裁制度
1、訴訟和仲裁的本質
2、訴訟時效
3、證據
4、裁判結果的執行
5、訴訟和仲裁的優缺點分析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