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李玲瑤 | ![]() |
課時安排: | 1-2天/6小時一天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百年變局下的中美博弈、資本市場與企業融資》簡介:在當前中美大國博弈的背景下,資本市場成為企業融資的關鍵戰場。中美戰略競爭不僅影響全球經濟格局,也深刻改變著資本市場的運作機制。企業融資方式隨市場變化而不斷創新,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企業需靈活利用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提升融資效率。本文旨在探討中美博弈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以及企業如何在變局中尋求融資新機遇。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10-18 14:13 |
百年變局下的——
中美博弈、資本市場與企業融資
內 容 綱 要
李玲瑤博士主講 (1-2天課程)
(一)新冠疫情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分水嶺
◇ 疫情影響堪比世界大戰,催生新一輪社會動蕩浪潮
◇ 全球化轉型加速區域一體化,RCEP成功簽署
◇ 美國正蔓延著“紅色恐慌” CPD是反華宣傳機構
◇ 美國無法阻止中國的強力復興 (馬凱碩)
為何美印太戰略反華聯盟注定會失敗?
◇ 疫情后世界將會發生哪些變化?
◇ 美國的失敗不能歸咎于中國(金里奇)
◇ 美國為何失去了中國的尊重? (托馬斯·弗里德曼)
◇ 美國主導世界的時代已經結束
(二)中美博弈
◇ 美中沖突的四大根源
◇ 中國為何推出《中國制造2025》?
◇ 美國為何要遏制中國的崛起?(維持霸權)
白邦瑞的《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秘密戰略》一書,成為美國遏制中國戰略必讀著作。
◇ 美國正處在黃金交叉前的焦慮與反撲
◇ 美國政治百年大變局與特朗普的敗選
新冠疫情,百年未有的社會分裂和政治極化,及美國國家認同的危機。
◇ 美國面對疫情很像“第三世界國家”
◇ 拜登欲聯合盟友制定繞過中國的產業鏈轉移政策
◇ 美國為何要如此嚴厲打壓華為?
美國為何不敢對北斗采取任何制裁行動?
(三)美國霸權是如何形成及強化的?
◇ 里根的去工業化到特朗普的再工業化
◇ 克林頓“新經濟” 時代中國的貢獻
◇ 美國何以能夠在如此多的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 美國經濟受到國內哪六大集團的影響?
◇ 美國作為全球儲蓄率最低的國家,為何享受著全球最高消費?
◇ 美國靠美軍,美債,美元成為強大的帝國
中國的崛起沖擊了美國的海洋霸權
◇ 美國疫情失控,及債務高企,世界已進入后美元時代。
(四)百年變局下的中國戰略應對
◇ 中美關系的轉向《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出臺
◇ 金融危機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速。
中國正推出法定數字貨幣(CBDC)(DC/EP)
◇ 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
◇ 中國對抗霸權的終極武器 — 中國制造業
◇ 中國的“雙循環”戰略布局“十四五”規劃
從“國際經濟大循環”到“雙循環”
◇ 中國“雙循環”下的經濟結構調整
1.實現從初級市場經濟到現代法治市場經濟轉型
2.實現從粗放型經濟到綠色經濟的轉型
3.實現從投資為主到以消費為主的經濟體轉型
4.實現從制造生產經濟體到重視高端第三產業的經濟體轉型
5.實現從城鄉二元結構到城鄉一體結構的轉型 (城鎮化提速)
6.實現從居民社會到公民社會的轉型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將發生哪些重大轉變?
◇ 科技領域成為中美博弈交鋒主戰場
美國對中國科技封鎖加速中國自主創新進程
◇ 東西方平衡的格局正在取代西方主導的老格局
中國是大變局下的主要變量,機遇就是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到來!
中國力爭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成為最主要的引領者。
(五)大國之爭: 10年看領導,50年看戰略,100年看文化
(六)中國金融改革的目標
①中央銀行的獨立化
②商業銀行的企業化
③融資籌資的市場化
④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⑤主權貨幣的國際化
(七)資本市場與企業融資
(1)美國證券市場
紐交所(NYSE)、納斯達克(NASDAQ)、OTC Mkt
◇ 美國上市的綠色通道
IPO上市 、反向收購(借殼上市)、 SPAC上市 、DPO(直接上市 )
(2)中國的證券市場
(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科創板)
(3)如何衡量企業的內在價值?
企業的基本面分析
(4) 企業發展(上市前)的融資考慮
① 買殼上市、海外上市
② 私募融資(PE 產業基金)
③ 風險投資(VC)
④ 資本市場IPO融資
⑤ 債券融資(可轉債、優先股)
以上部分內容曾經在國務院國資委職業經理研究中心(國務院國資委青島培訓中心、武漢市委組織部培訓班)、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各省干部培訓班)、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省科技廳培訓班)、北京大學信息科學學院(各省干部培訓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清華大學繼教學院(私募股權投資(PE)與資本戰略高級研修班)等機構授課,非常受同學們歡迎。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