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馮鵬程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是對中國經濟整體運行狀況、趨勢及政策影響的系統研究。它涵蓋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就業、國際收支、產業結構、政策環境等多個維度,旨在揭示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預測未來走勢,為政府決策、企業經營及投資者行為提供參考。分析過程中,需綜合運用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工具,結合國內外經濟形勢,評估政策效果,提出針對性建議,以促進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10-25 11:25 |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
中國當前經濟形勢分析、解讀十九屆五中全會、 “十四五”規劃及
中國經濟雙循環
課 程 大 綱
第一部分 中國當前經濟形勢分析
一 、 中國 2021 年經濟分析
二 、 中國 2022 年經濟預判 ( 結合 202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三 、 中美差距的基本格局仍然是最大發展中國家與最大發達國家的差距, 短期內很難改變。
四 、 中國經濟未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 、人類長久以來是不斷進步的
2 、 國家實力變遷
3 、 中國經濟未來的挑戰
4 、 中國房地產
5 、 中國股市
第二部分 解讀十九屆五中全會、“十四五”規劃
一 、 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召開背景
( 一) 中國處于“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
( 二) 遇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
二 、 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成果及意義
( 一) 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 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釋放未來中國發展重要信號。
( 二) “十四五”規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的條件前提下,開啟 30 年 新征程進程中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 它是我們直接干現代化的第一個文件,這個 5 年規劃制定得好不好、執行得好不好 、能不能如期甚至超額完成 ,關系到后面 25 年的現代化。
三 、 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的內容
( 一 ) 全會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 10 個方面決定性成就給予高度 評價:
1.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 全面從嚴治黨 取得重大成果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 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 步彰顯;經濟實力 、科技實力 、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 階,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2.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一百萬億元;
3.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 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4.糧食年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一 萬三千億斤以上;
5.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6.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 一 帶 一路”成果豐碩;
7.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新增就業超過六 千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十三億人,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十億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8.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9. 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大幅提升, 軍隊組織形態實現重大變革; 10. 國家安全全面加強,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 二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6 大“新” 目標
1 、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2 、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3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4 、 生產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5 、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6 、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四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 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解讀
( 一 ) 十四五時期戰略機遇期的新特征
( 二 ) 規劃建議的核心: 三個新
1 、進入新發展階段
2 、 貫徹新發展理念
3 、構建新發展格局。
( 三 ) 本次規劃重點突出六大方面:
1 、 突出強調科技 、創新的核心增長動能地位。
2 、要素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數據要素進一 步變革生產方式。
3 、 高度重視統籌安全和發展。
4 、“雙循環”戰略將貫穿始終,打造強大國內市場促消費 、擴內需。
5 、 堅持持續改善民生。
6 、 更加注重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第三部分 解讀中國經濟雙循環
一 、 雙循環的背景: 我們為什么要提出雙循環?
二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的內涵
(一) 以獨立自主為著眼點暢通國內 大循環
( 二) 通過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國際循環
三 、 國家“雙循環”重大戰略背后的 5 個核心邏輯
( 一) 未來會繼續開放,但是開放的最終目的是圍繞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 二) 開發和提升國內市場,是我們未來的重點
( 三) 盡快補中國經濟的短板
( 四) 盡快推進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 五) 進行更高層次的開放 ,核心是互利共贏
四 、如何構建“國內大循環”
( 一) 構建“國內大循環”解決兩大“痛點”,重要性不亞于供給側結構性 改革
( 二) 構建“國內大循環”依托兩大抓手: 消費 (內需) 內循環 、科技 (產 業鏈) 內 需循環
( 三) 構建新“國內大循環”下,傳統經濟有三大走向: 出 口轉內銷;產業 進 一 步升級、 國際化; 以五大城市群 、都市圈為主導的新型城市化
( 四) 構建“國內大循環”需要兩大保證:堵住房地產虹吸效應;推進要素 市場化改革、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 對外開放
五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金融改革發展
堅持金融供給側改革戰略方向, 以金融科技引領的金融體系集成創新服務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需要關注的十個重點問題
( 一) 是把握第四次金融革命機遇, 引領金融科技健康發展。
( 二) 是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科創金融體系。
( 三) 是建設獨立自主的高質量金融基礎設施。
( 四) 是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支持綠色發展。
( 五) 是構建新能源發展和能源供給體系戰略調整的金融支持體系。
( 六) 是以可持續為基本前提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著力緩解小微和民營企業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 七) 是發展適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產業鏈金融。
( 八) 是做好金融支持民生發展。
( 九) 是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 ,加快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十) 是全面提升系統性風險管理能力。
六 、 打通資本市場與科技創新的“雙循環”
( 一) 打通資本市場與科技創新良性循環意義重大
( 二) 未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
七 、 國際環境變化和雙循環下的企業發展建議
( 一) 選擇“十四五”規劃中行業進行投資
1、 需求側下的“內循環”:內需與財富分化將如何演繹?
2、供給側下的“內循環”: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重頭戲”所在
3、投資建議: 關注內循環下的投資機會
( 二) 堅定不移進行創新
1 、創新的必要性
2 、創新方向和路徑
3 、創新思路和方法
第四部分 建議
一 、 看多中國
二 、穩中求進
三 、 以智取勝
四 、 以人為本
五 、創新為魂
六 、 選對方向
七 、 改造基因
八 、 資本助力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