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張立言 | ![]() |
課時安排: | 2天/6小時一天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經典自我管理書籍,由史蒂芬·柯維所著。書中提出了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優先、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這些習慣旨在幫助個人從依賴走向獨立,進而實現互賴,提升個人效能與人際關系質量。通過踐行這些習慣,人們能更有效地管理時間、設定目標、處理沖突,并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持續成長與進步。此書是提升個人效能與領導力的必讀之作。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12-19 16:06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張立言 老師
課程背景 -------------------------------------------------
l 員工缺乏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制度化管理手段無法奏效
l 員工難以意識到自我深陷工作的“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
l 員工工作執行力差強人意,經常是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l 員工沒有意識到企業制度和行為規范的要求,對自我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l 工作中缺乏主動和積極進取的意愿,經常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
l 員工無法有效調動和喚醒自我的“巨大潛能”和主觀能動性。
l 員工沒有意識到自我正在被大量的“垃圾思維”所包圍和影響
l 員工無法有效調整和控制自我的情緒和工作狀態,造成自我大量的“精神內耗”
l 在工作中,無法抓住工作重點,利用各類資源,靈活執行,錯失良機
l 在時間管理方面,缺乏統籌安排,導致工作時間“忙閑不均”,被動地處處救火
l 在人際溝通方面,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從大局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l 在溝通協調中,經常是“一廂情愿”,不能有效發揮溝通協調影響力
l 在團隊中,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各類分歧,沖突和矛盾不斷,無法形成合力
課程優勢-------------------------------------------------
√深入淺出,講師通過現身說法,將管理理論與鮮活案例有機結合起來;
√突出實用,課程中有大量可操作的管理“套路”,學員可以實現“就地轉化”
√角色轉換,學員是課堂中真正的“主角”,老師的目標是讓學員的腦子“轉起來”
課程時長:2天(12小時) 學員對象:企業中、高階主管 教學方法: 課程講授、案例分析、情景演練、管理活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 |
課程結構 -------------------------------------------------
第一單元: 成功與習慣七:持續改進
1. 成功、目標與行動的關系
2. 習慣是無意識的行動
3. 習慣受到“心靈地圖”的牽引
4. 習慣形成的“觀-為-得”的模式
5. “行為習慣”形成了“思維習慣”
6. 個人成功的循環模型
7. 人際成功循環“模型
案例分享1:好與壞
案例分享2:“三笑“得到的啟示
第二單元: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成功)
1. 什么是積極主動
2. 人們為什么會產生消極情緒
3. 如何正確看待“兩圈“
4. “情緒負債“的產生
5. 人具有“選擇性”的反應模式
6. 如何有效消除“情緒負債”
7. 積極心態與消極心態的區別
8. 積極心態需要自我積極的“心里活動”
9. 如何做到“操之在我”
10. 如何有效利用人類的“四大天賦”
案例分享1:奇跡
案例分享2:小軒的煩惱
第三單元:習慣二:“以終為始“(個人成功)
1. “萬事開頭難”,難在方向的選擇
2. 目標與目的哪個更接“地氣”?
3. 目標的作用
4. 不同的目標引領不同的行為
5. 哪些目標是屬于自己可以掌控的
6. 制定目標的SMART原則
7. 如何將自己的“終”傳遞給他人
案例分享1:數字
案例分享2:糾偏目標
第四單元:習慣三:“要事第一“(個人成功)
1. 執行關鍵點是“結果”
2. 緊急與重要事情的區分
3. 要事與要時的關系
4. 如何有效分配時間
5. 效率、效果與效能之間的區別
6. 如何從效率走向效果
7. 如何有效地制定行動計劃
8. 如何從效果走向效能
9. 高效能人士的“第二象限”工作法
案例分享1:低效率的工作
案例分享2:等價值時間
第五單元: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成功)
1. 什么是雙贏思維?
2. 阻礙人們交往的障礙分析
3. “利”與“和”的辯證關系
4. 雙贏思維的本質
5. 強調“利“產生了”零和原理“
6. 同流-交流-交心-交易
7. 五種人際關系的變化規律
案例分享1:“利”的風險
案例分享2:不同的結局
第六單元:習慣五:“知彼解己“(人際成功)
1. 知彼解己的目的是什么
2. 知彼解己就是準確傳遞各類信息
案例分享1:情緒鐘擺
案例分享2:理解萬歲
第七單元:習慣六:“統合綜效“(人際成功)
案例分享1:撞車
案例分享2:思考走廊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