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二級教授
經濟學、政治學博士生導師,
理論經濟學博士后合作導師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
曾任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
(1997-2002),深圳大學校長辦公室副主任(2002-2006)
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004-2008)
廣東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委員(2006-201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2006-2011)
中共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2006-2014)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區域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研究方向:中外經濟特區(包括各類開發區),珠三角與港澳臺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宏觀經濟理論、城市經濟,市場經濟改革,國企改革與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背景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江西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華中師范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科學社會主義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華中師范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科學社會主義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職業經歷
1989年3月至1992年9月:華中師范大學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助教、《社會主義研究》雜志編輯。
1995年7月至1997年5月:深圳大學特區港澳臺研究所經濟學講師。
1997年5月至2002年11月:深圳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講師、副教授。
2002年12月至今:深圳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
2019年3月至8月:公派日本熊本學園大學交換教授。
研究成果
獨立撰寫出版《改革開放夢工場:招商局蛇口工業區開發建設40年紀實》(科學出版社,2018);《空間有限,創新無限:前海(蛇口)開發開放與深圳城市發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大試驗:中國經濟特區創辦始末》(商務印書館,2010);《世界經濟特區發展模式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深圳與香港經濟合作關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臺灣經濟性特區的發展與轉型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大試驗:跨世紀的中國經濟特區》(武漢出版社,1995)等學術專著。主編經濟特區藍皮書《中國經濟特區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010、2011,原國務院副總理谷牧題寫書名)、《深圳改革開放專題史》(兩主編之一,海天出版社2010)和《中國經濟特區文獻資料》(1-3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2016年4月,《中國經濟特區建設史(1978-2018)》(上、中、下三卷,200萬字),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計劃,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在《管理世界》、《經濟學動態》、《臺灣研究》、《中共黨史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轉載、CSSCI等轉載或收錄50余篇,先后獲得5項省級科研優秀成果獎。
獨立主持或完成“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貢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共產黨創辦經濟特區的歷史與經驗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經濟特區實踐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教育部八五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我國經濟特區建設的歷史與經驗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臺灣經濟性特區發展與轉型研究”(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社科規劃項目);“廣東省經濟特區發展歷程與經驗研究”(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澳門在粵港澳區域合作與經濟一體化發展中的策略研究”(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委托項目);“廣東科技園區發展與競爭力研究”(廣東省軟科學項目);“世界科學工業園建設與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及科技城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深圳市“十五”社科規劃重點課題);“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歷史與經驗研究”(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深圳市創新集群發展對策研究”(深圳市軟科學項目);“前海開發與我國探索新的開放模式研究”(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重點課題);“進一步增強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功能問題研究”(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2013年重大研究課題)等近20項國家、省部和市級縱向和橫向課題的研究。